高等職業院校組織特性的內涵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高等職業院校組織特性是高等職業教育治理的重要因素,準確定位其組織特性有助于推動高等職業教育治理模式創新,因此本研究致力于通過對高等職業院校組織的各個維度進行分析,進而理清高等職業院校組織特性的內涵。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組織特性;組織特性內涵
未來高等職業教育要以“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高技術、高技能人才”為己任,建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的人才培養模式。高等職業教育的新要求迫使高等職業院校首先要找準定位,辦學突出職業性,以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為重,這進一步體現高等職業院校治理模式的構建的必要性。高等職業院校組織特性的準確認識和定位是高等職業院校未來發展方向的前提和基礎,因為對組織特性的定位決定組織成員的組合方式,決定組織目標的設立、組織文化和組織結構的構建,以及組織運行機制的設計,然而目前對于高等職業院校組織特性尚無定論。
本研究認為高等職業院校的組織特性就是高等職業院校的“高等職業性”,它是高等職業院校組織區別于其他院校組織所特有的一種屬性。高等職業性是指高等職業院校組織在培養能力和社會職責中體現的高等性和職業性的有機結合。高等職業院校組織特性的外延是指高等職業院校組織在“組織成員”、“組織目標”、“組織文化”、“組織結構”和“組織運行機制”五個維度上體現的高等職業性。
高等職業院校組織成員。高等職業院校組織成員是指高等職業院校內的學生組織、技術學術組織和行政組織。本研究要研究高等職業院校組織特性,需要首先分析高等職業院校組織成員的構成,擬將高等職業院校組織成員劃分為學生組織、技術學術組織、行政組織組織三種類型。行政組織作為分析基礎之一毋庸多釋;本研究之所以將學生組織單獨作為一個分析對象是因為學生是學校治理的主體他們既是學校組織的培養對象又是學校組織的服務對象,他們的利益訴求必須直接作用于學校組織文化建設和治理結構安排等方面;本研究之所以提出“技術學術組織”是因為高等職業院校中的學術組織所肩負的任務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同時也要注重科研,這種科研重在技術應用的研究上面,而不是理論的研究上面。
高等職業院校組織目標。學校組織的目標分為教育目標和和管理目標,教育目標是指學生的培養規格,學校管理目標是指對學校管理工作提出的全面要求,以及對管理活動結果所作的標準規定。[1] 學校目標注重整體性、注重成果、強調自覺性,目標的實現過程是計劃、實行、評價、反饋的一個循環過程。[2][3]學校各部門確定目標要以學校的總目標為前提, 部門又必須依據自身實際進一步將學校目標落實。[4]高等職業院校組織的教育目標是培養高技術人才,管理目標是為了實現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培養目標,在充分了解各學生組織、技術學術組織和行政組織的利益訴求的前提下,通過構建相應的組織文化和組織結構來保證組織有序運行。
高等職業院校組織文化。學校組織文化是學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和與各種環境要素的互動過程中創造和積淀下來為其成員認同和共同遵守的信念、價值等價值觀念體系,制度、程序、紀律等行為規范體系,以及學校布局、校園環境等物質風貌體系,不僅是組織記憶的產物,而且是不斷學習的產物。[5] [6]高等職業院校組織文化包括正式的組織文化,具體來說是高等職業院校章程等規章制度性規定;非正式組織文化,具體來說是指高等職業院校的職業性觀念,價值追求能方面。
高等職業院校組織結構。學校組織結構是按照一定的目標要求,將職務、崗位、人員組合起來,形成層次恰當、結構嚴密的有機整體。[7] 它既可以是扁平化的組織結構也可以是多種模式的結合。[8][9] 高等職業院校組織結構是在組織文化的引領下,為完成組織目標,將組織成員以一種合理高效的方式進行分工安排所形成的框架。
高等職業院校組織運行機制。教育機制指的是教育現象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運行方式[10],學校的運行機制是指在學校工作的運行中,各管理要素、管理環節和職能機構發揮管理功能的動態過程以及反映他們整合效能的分工與聯系。[11] 高等職業院校組織運行機制是高等職業院校內部的學生組織、技術學術組織和行政組織在相應的高等職業院校組織文化引領和監督下,在組織結構中,為完成組織目標而各盡其職,相互溝通的一種運行方式。
高等職業院校組織不同于大學組織。高等職業院校在組織成員和組織目標方面不同于大學,大學組織成員包括學生組織、學術組織和行政組織,其中最大的差別存在于大學學術組織的組織目標與高等職業院校的技術學術組織的組織目標。大學學術組織的目標是傳授理論原理和技術研發等方面知識,同時注重原理探究和科技創新;而高等職業院校技術學術組織的組織目標注重傳授技術應用知識,培養學生的技術能力,在科研方面注重技術轉換為生產方法的研究,是一種技術應用研究。高等職業院校的組織文化不同于大學組織文化,既體現在正式制度方面也體現在非正式制度方面。如教師的考評制度,大學的教師的考評注重科研成就,而高職教師的考評應該注重培養人才的社會認可度。高等職業院校的組織結構和組織運行機制不同于大學,大學是松散結合的組織結構,其采用與之相應的運行機制,而高職院校一般都是就某個專業方向而成立的,例如某某交通高等??茖W校,某某電力??茖W校,大多以一個專業集群的形態呈現,其組織結構不能照搬大學的松散結合的模式,它應建立一套專業有序的組織結構,并找到合適的運行機制。
參考文獻:
[1]張濟正.學校管理學導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2]石長林. 學校目標管理論綱[J].教學與管理.2014(9): 16-19
[3]王紅巖,熊梅.論學校遠景的領導及內涵[J].東北師范大學報,2010(5):198-199
[4]徐振魯.略論高等學校目標管理的基本理論問題[J].河南社會科學.2007(1):149-151
[5]范國睿.學校管理的理論與實務[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15.
[6]孟繁華、田漢族.走向合作:現代學校組織的發展趨勢[J].教育研究,2007(12).
[7]黃兆龍.現代學校管理學新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4:355.
[8]孫綿濤.教育組織行為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12):404.
[9]黃崴.教育管理學:概念與與原理[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217.
[10]孫綿濤.教育管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1]陳寶瑜.跨世紀中國民辦高等教育探賾[M]. 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 2000,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2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