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的路徑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國家象征教育屬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之一,并且它的真實性及滲透性更有利于保證教育效果,使得國家象征教育成為國家認同建構的重要舉措之一。本文從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內涵、功能、必要性以及需要堅持的原則,深入分析研究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對大學國家象征教育的路徑進行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4-0173-02
當今時代,高新技術不斷發展,經濟全球化程度進一步加深,跨國公司及各種國際組織加強了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交流交往,弱化了國家之間地理上的邊界意識,并在某種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影響主權國家的決策,加之西方價值觀念、生活方式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化而滲入國內,促使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發生了深刻變革,民眾的國家意識被無形中弱化,而大學生思維活躍開放,易于接受新鮮事物,思想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并且缺乏政治經驗,思想容易受外在社會環境的影響,因而需要對其給予密切關注。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對于思想開放,能夠借助互聯網接收多方信息和多元價值觀念的大學生來說,缺乏感染力和說服力。國家象征教育,以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大學生可觀可感的事物或者可以查證的史事為媒介,讓大學生在接觸、感知象征載體的過程中潛在地增強國家意識。
一、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內涵
?。ㄒ唬﹪蚁笳鞯膬群攀?
象征是一個有著深厚內涵的學術概念,人們對其本質的認識也是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變化而深化發展的。有關象征的形而上思考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歷經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和黑格爾等,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系統的象征理論。美國人類學家格爾茨把“意義”與“象征”緊密地結合了起來,國內學者借鑒吸收國外學術研究成果對象征進行深入研究,提出雖然象征是具象的、形式化的,但其歸屬卻是抽象的、形而上的,也有學者提出“象征是指某種表達意義的媒介物……象征包括兩個層次:一是某一具體的媒介物,二是該事物所表達的特殊意義。兩者的有機結合便是象征”[1]。結合國內外學者對象征的分析研究,筆者認為象征是人類社會特有的一種思想文化傳遞方式,它憑借象征載體折射某種特定意義,在感性基礎上建構符號意向與理性思維之間的心理聯系。相應的,國家象征以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可觀可感的事物或者可以查證的史事為媒介生動地展現一個國家的歷史傳統、民族精神,甚至國體和政體,是區別不同主權國家的重要標志,也是整合民眾情感增強國家認同的重要媒介。有學者就曾提出“政治領導人都會創造和運用國家象征,如國旗……整合公民……”[2]
?。ǘ┐髮W生國家象征教育的內涵
古代便產生了象征教育,如祭天大典、登基儀式等,都是通過這些具有很強象征意義的活動載體進行社會教化,潛在地傳遞君權神授、神圣不可侵犯的意義以激發民眾的服從意識和敬畏心理,達到強化鞏固統治的作用。有學者對其內涵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教育者憑借人們內心所積淀的印象,通過調動教育對象類比聯想機能……通過把那些代表和體現價值觀念的符號印刻在人們心理,從而達到在接觸、認識和思考符號的過程中逐漸而自然地接受其所表達的價值觀念的效果”[3]。相應的,國家象征教育則是教育者憑靠人們心中對國家的印象,利用可以表征國家象征意義的符號、事物、活動等象征載體,通過教育者組織教育對象有計劃地開展學習或實踐活動,調動教育對象進行類比聯想,從而感知并接受象征載體所傳達的國家形象及觀念,達到提升教育對象的國家意識的目的。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則是以大學生為教育對象,高校作為主要教育者聯合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等多方力量組織大學生有計劃地開展學習或實踐活動,潛在地接受國家象征載體所傳達的國家形象及觀念的一種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二、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的必要性及功能
?。ㄒ唬┐髮W生國家象征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化,西方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促使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發生了深刻變革,而發展迅猛的跨國公司以及各種類型的國際組織加強了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之間人們的交流交往,模糊了國家之間地理上的邊界,而且其對主權國家政策法規的影響力日漸增強,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國家主權,進而削弱了民眾的國家意識。而大學生思維活躍開放易于接受新鮮事物,且思想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并且缺乏政治經驗,思想容易受外在社會環境的影響而削弱國家意識。傳統的課堂直觀化知識輸出、單向化探究學習以及程序化的實踐操作,對于思想開放,能夠借助互聯網接收多方信息和多元價值觀念的大學生來說,缺乏感染力和說服力。而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的主要特征便是真實性、滲透性,以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大學生可觀可感的事物或者可以查證的史事為媒介,可以讓大學生在接觸、感知象征載體的過程中潛在地增強國家意識。
?。ǘ┐髮W生國家象征教育的功能
1.社會功能。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的社會功能主要體現在國家認同建構方面?!皣艺J同反映人與國家之間的關系,主要是指人們對其所屬國家的贊同、支持和忠誠的情感、態度與行為……”[4]而國家象征是區別不同主權國家的重要標志,“國家象征傳遞著國家政治意識形態的主要內容,給人民有關國家美好未來生活的承諾,依賴這種承諾來建構國家認同”[5],是整合民眾情感增強國家認同的重要載體。國家象征教育將國家象征引入國家認同建構體系,通過象征載體講述國家歷史的集體記憶,闡釋國家政權的性質,傳播國家精神,回答“我們是誰”“我們不是誰”“我們如何區別于他者”諸如此類的問題,所以說具有很強的國家認同建構功能。
2.個體功能。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的個體功能主要體現在個體生存功能方面。個體在國家社會中的生存發展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個體的態度影響,個體越是認同國家社會制度、價值觀念、規范秩序并積極參與國家社會事務及建設、順應社會發展大勢,個體越能充分成長,發揮特長,實現人生價值。反之,則難以把握發展機遇,個體發展受到局限難以有大的突破。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旨在培養大學生對自己國家的政治社會制度、發展歷史、發展前景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和了解,有助于科學地進行自我定位,從而更好地參與國家建設并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ㄈ┐髮W生國家象征教育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資源豐富多樣,抽象的有歷史文化、價值觀念等,具體的有國旗、國徽等,實踐性的有升旗儀式、國慶慶典及春節等。相對應的,國家象征教育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課堂教育傳授歷史文化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升國旗儀式、參觀歷史博物館及參加網上國慶獻花等實踐活動。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系統開發國家象征教育資源,使得國家象征教育資源及教育方式方法相得益彰形成合力,促進國家象征教育的有序有效開展。
2.連續性原則。人的思想品德緩慢形成和發展,這就要求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具有連續性、穩定性。否則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的教學效果會由于缺乏后續的持久影響而難以在大學生思想中得到鞏固和深化,從而使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難以取得持久效果。當前的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除了每周一升國旗具有一定的連續性、穩定性外,其他的國家象征教育如組織大學生觀看國慶慶典、了解國徽、唱國歌比賽等教育活動,也應該穩固下來,保證連續性、反復性。
3.互動性原則。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的順利有效開展需要教育者了解和掌握教育對象的性格及思想狀況以及對具體國家象征教育活動的反饋,并據此總結經驗教訓、調整教學計劃和方案。另外,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是多種形式的,需要通過多種形式對國家象征符號進行多方面的發掘。高校想要利用國旗、國歌等重要國家象征開展國家象征教育,教育方式不能局限在升國旗唱國歌、PPT形式介紹其創作背景及與其相關的歷史事件。但豐富多樣的教育、實踐方式需要大量的物質、文化、技術及資金支撐,需要借助媒體等社會力量完成,同時社會媒體由于缺乏對高校國家象征教育需求的了解也難以為高校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多媒體教育資源,因此應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互動。
4.全面性原則。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資源應該是覆蓋全面的。目前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方式有升國旗,還有很多可以作為國家象征教育的象征載體沒有被納入其中,比如人民幣是一種重要的國家象征載體,也是一種普遍存在、與大學生接觸頻率最高的一種國家象征載體,將其納入國家象征教育資源,對于大學生將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另外,國家象征教育對象的覆蓋范圍要全面,一些國家象征教育形式(比如組織參觀校外博物館)由于人力、財力等方面的局限,能夠參與其中的教育對象覆蓋面有限,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的效果。
三、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的路徑初探
(一)系統開發高校國家象征教育內容
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資源種類豐富多樣,需要分類開發形成系統。一是符號類國家象征。常見的有人民幣,既是一種重要的國家象征載體,同時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密切相關,是一種普遍存在、與大學生接觸頻率最高的國家象征載體,可以將其納入國家象征教育,通過引導大學生了解人民幣的發展史及各個版本的形式和內容來全面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發展史。二是事物類國家象征。事物類的國家象征載體有很多,比如大熊貓作為“國寶”,便是一種重要的國家象征載體,高??梢酝ㄟ^影視資料引導大學生了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從而加深對祖國自然地理的認識,還可以圍繞有關大熊貓的國際經濟文化交流引導大學生了解國家的對外交往方式。三是文化類國家象征。中餐及隨之衍生的餐飲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受歡迎且辨識度很高,可以說,中餐也是一種重要的國家象征。高??梢酝ㄟ^組織大學生中秋節制作月餅或通過圖片介紹或手工制作的方式展示各自家鄉特色美食,來引導大學生了解國家飲食文化進而加深對國家的認識。
?。ǘ┘訌姴块T協作創新教育方法
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的順利有效展開離不開政府、高校及社會各部門的協調配合。政府可以設立國家象征教育資源開發項目,加大資金和政策支持,鼓勵和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加強與媒體等社會力量的合作和交流,共同開發國家象征教育資源,創制宣傳國家象征符號的影視資料,或者策劃和組織活動增強大學生的情境體驗,在互動的過程中加深大學生對國家的理解與感情??梢越M織大學生開展守衛國旗的游戲比賽,發動社會媒體現場直播,高校組織大學生在現場或通過網絡、電視等平臺觀看,通過游戲比賽的形式實現參賽大學生對保護國旗的情感體驗,加深參賽及觀賽大學生對國旗所蘊含的意義、榮譽及價值的理解和感觸,借此增進大學生對國家的深厚感情;或者高校聯合餐飲企業及媒體圍繞飲食文化組織活動,引導大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加深對我們國家餐飲文化的了解。而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日漸成熟穩固的情況下,要將國家象征教育融入其中并給予其明確而重要的地位,需要政府從全局高度,做好統籌規劃及部署,對現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及內容進行結構優化,以保證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在各大高校穩定有效地開展。
?。ㄈ┩晟葡嚓P的運行及考核機制
完善的運行及考核機制是優化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只有具備完善的考核機制才能保障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穩定有序地開展。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在考核機制方面需要從對教育者的考核機制及對教育對象的考核機制兩方面入手。一方面,高校需要為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劃定最低課時量標準,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否完成教學課時納入硬性考核指標,同時將教育者組織開展的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相關實踐教學活動列為加分項,并賦予其較高的加分標準,以此來調動教育者組織國家象征教育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大學生作為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的教育對象,其參與度與配合度會對大學生國家象征教育是否有效開展產生重要的影響,相應的考核機制作為激勵措施非常有必要。除了規定大學生需要完成學校規定的國家象征教育課時,高??梢詫⒋肆袨榭己思臃猪梺砉膭畲髮W生參加國家象征教育實踐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何星亮.象征的類型[J].民族研究,2003(1).
[2]殷冬水,王灝淼.締造國家象征——新中國國旗征選的政治邏輯[J].社會主義研究,2017(2).
[3]焦成舉.淺析思想政治象征教育方法[J].思想教育研究,2016(8).
[4]暨愛民,彭永慶.國家認同建構:基礎要素與歷史邏輯[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
[5]殷冬水.國家認同建構的文化邏輯——基于國家象征視角的政治學分析[J].學習與探索,2016(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8762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