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林業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的聯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現階段我國林業產業的發展層次還較低,社會需求和林業產業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說明發展生態建設,是目前林業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而生態建設也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本文主要闡述了林業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的聯系。
關鍵詞:林業產業;生態建設;發展現狀;發展問題;發展方向
隨著近年來,生態環境的惡化,人們逐漸意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各個行業在發展的同時也致力于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的研究,其中林業產業就更為重要了。林業產業是生態建設中的主體部分,并且它還是生態安全的重要保證,它維系著人與自然和諧發展?,F如今空氣質量惡化等一系列嚴峻問題給生態建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多次的自然災害給人們當頭一棒,讓人們意識到保護森林的重要性。近年來,隨著社會各界各個層面的重視,我國各個地級市、縣城林業局都將生態建設作為林業產業發展的重點。
一、生態建設的概念
生態建設是依據生態學原理,充分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對人為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恢復和重建,是人工和自然的結合,從而達到社會經濟效益以及自然環境發展相協調。
二、林業產業的發展現狀
1.生態環境的改變。通過林業產業的生態建設,水土流失、森林砍伐、環境污染等情況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森林植被情況在有效的恢復,森林的林木質量也在提高,森林覆蓋面積也在不斷擴大,野生動植物的保護也逐漸受到重視,森林的蟲害情況逐年降低。
2.產業結構改變。通過生態建設的一系列措施,使我國林業產業結構有了實質性的調整,傳統林業產業模式逐漸被行刑林業產業所替代,逐漸發展起林業,種植業等第二,第三產業。特別是生態林業的發展使得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因此餐飲服務,交通運輸等行業迅速興起,而這些都是以青山綠水為依托而發展起來的。同時,逐漸重視對森林防火,森林蟲害災害的防治,從來有效地控制了一些不必要的人為災害和自然災害的發生。
3.第二產業的發展促進了林業的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第二產業結構不斷完善,林業產業已經逐漸涉及到竹藤制品業,木材業、林業化學產品制造業等多個產業領域,這些產業的發展帶動了整個林業產業的發展。加上林業資源自身的巨大經濟潛力,使得林業產業迅速發展,由此,讓整個森林資源的監護管理責任也在逐步增大。
三、林業產業發展的困難
1.資源貧乏,設施落后。對于一些經濟實力較差的縣級地區,其對于林業產業的開發資金的來源較少,此外,還缺少高新技術的支持,由此造成其基礎設施落后,從而導致林業產業的發展緩慢。而現階段參與林業產業的工作人員,大多數受教育程度較低,綜合能力較差,普遍缺乏創新意識,也不曾接受專業的知識培訓。這些方面都極大限制了一些經濟發展較為欠缺地區的林業產業的發展。
同全國,全省的林業發展比較,無論是從植被覆蓋率還是人均占有林地量來說,縣城的林業發展都具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縣城很多地區存在分結構的不合理分布,從而會導致很多低半山區存在有很多的低次林,這些地區的生態環境都十分脆弱,一旦破壞,泥石流、山體滑坡等一些自然災害很容易發生。
2.信息的封閉性。由于縣城的經濟發展較為欠缺,其相對比較封閉,知識的更新也比較緩慢,如此導致很多林業生態建設的工作人員對其工作的認識不夠。即使有些工作人員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但其很難與現實情況相聯系,從而加以運用起來,其中主要體現在周圍群眾的生活習慣、生活環境同林業產業的生態建設不協調上。
3.生態建設同林業產業發展的關系。如果想要實現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建立在整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上。從林業產業上來說,林業產業的產品不僅需要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此外,還需要加強整個林業產業的生態建設。在林業產業生態建設的過程中,要將兩者的關系進行協調。因為生態建設和林業產業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統一辯證關系:(1)促進和依賴:生態建設和林業產業的發展都是以森林資源為基礎而進行的活動。林業產業的發展沒有這個前提,其發展活動就無從談起了,而生態建設的目的就是恢復森林的植被,提高森林覆蓋面積,提高森林的林木質量,從來發揮出森林的最大生態效益,所以這兩者是一個相互依賴的關系。并且生態建設是發展林業產業的前提,就是由其生產原料所確定的。(2)制約:這是由于利益取向所造成的,在林業產業的生產發展過程中,必定需要投入和消耗一定的成本,相應的也會產生一定的效益,其主要包括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而這兩種效益給勞動者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林業產業的發展主要是取其經濟效益,而勞動者所需要的是直接的經濟效益,是生態建設所產的生的生態效益,是不能直接所展現的,其生態效應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四、林業產業的生態建設的發展思路
1.增大投入。要求從多個渠道籌措資金來加大林業產業的生態建設,其中政府要承擔起其主要責任,通過多方位,多層次。拖渠道的吸收社會力量來籌措基金。引導有關單位和個人,積極加入林業產業的生態建設活動中。同時要在信貸,稅收等服務方面有一定的傾斜,對于一些重大的項目給予資金的補助,貸款的補貼等支持。此外,還可以提高地方公益林的補償標準,從來鼓勵各類投資轉向林業生態建設等有關項目。
2.突出重點,鼓勵大工程推進大發展。第一,大力恢復森林植被,特別是對于沿海防護林、沙化地區保護林、黃土丘陵水土保持林等植被的建設。第二,繼續進行“退耕還林”等活動,“三北”防護林等林業產業的生態建設,并且要切實提高建設水平,提高生態建設的質量。第三,是城市綠地系統建設,對于一些城鄉結合部,可以大力發展建設農業畜牧區、郊野公園、城市綠化帶等,重視建設農田林網、農落綠化,構筑美麗鄉村。
3.加大科技投入。第一,重點開展植被恢復技術,開展困難造林技術,改進低質林;第二,綜合考慮種群的生長、節律,從而進行種群的選擇和搭配,在生態環境重建過程中,選擇生態工程的措施應該按照其作用的輕重緩急來選擇。第三,根據具體林地情況,進行林地的育種,此外重視森林防火、蟲害防治。
五、結語
總之,林業產業發展同生態建設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的,從經濟學角度來說,生態建設同林業產業的關系,就和自然環境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一樣,換一種說法來說就是,經濟學中的生態效益。在林業產業的生態建設中的如果我們能夠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相互促進,相互發展,那么我們將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同時還能夠使得林業產業的發展和生態建設雙管齊下,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關于林業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的意義[J].鄧明晶.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5(07).
[2]論林業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的聯系[J].惠會峰,楊利娜.科技視界.2014(12).
[3]生態林業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韋巖.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14).
[4]探析林業產業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的關系[J].黃海雷.科技與企業.2012(07).
[5]關于發展林業產業,推進林業生態建設的思考[J].孫垂川.東方企業文化.2011(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