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滬劇的新題材與新征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首演至今,上海滬劇院的原創滬劇《敦煌女兒》得到了業內外的一致肯定。2月,《敦煌女兒》入選“國家舞臺藝術十大精品工程”,4月,上海滬劇院還被中國戲曲學會授予“中國戲曲學會推薦優秀院團”稱號,表彰其在劇團建設、劇目創造和人才培養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上海滬劇院也成為全國首家獲此殊榮的文藝院團。5月,《敦煌女兒》又成為上海戲劇的代表,和上海其他兩臺入選劇目一起參評文華大獎。面對《敦煌女兒》所取得的成績,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說:“唯有與人民同心,與時代同行,與城市同步,滬劇才能擁抱更美好的未來?!?
  新題材打開新視野
  近些年上海滬劇院就一直在嘗試新的題材和故事,從展現甲午海戰“男人戲”的《鄧世昌》,到此后為青年團演員打造展現紅軍英烈的《回望》,再到如今的《敦煌女兒》,都在最重要的選題關上打破固有的“標簽印象”,使得上海滬劇院的整體新創劇目呈現出更為開闊的視野、更為豐富的面貌。茅善玉說:“如果沒有藝術創新,就沒有滬劇今天的成就。這次《敦煌女兒》從創作起,我們就將它視為是滬劇又一次藝術嘗試和創新實踐?!?
  去年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文物有效保護的探索者”樊錦詩入選成為百名改革先鋒之一。許多人都贊嘆茅善玉和上海滬劇院眼光好,抓了一個好題材。但是甘苦自知,茅善玉感慨道:“其實八年里我聽了很多勸我放棄的聲音。有的人是覺得茅善玉和樊錦詩聯想不到一起,更多的是覺得滬劇和敦煌聯系不到一起,說你要怎么演這樣一個樸實無華的研究者呢?滬劇為什么要去挑戰這樣一個好像‘不屬于它’的題材呢?”
  但是茅善玉認為,《敦煌女兒》不只是好運,對《敦煌女兒》的堅持亦是對滬劇演劇精神的堅持?!皽麆☆}材很廣闊,譬如《紅燈記》《蘆蕩火種》都是革命戲,《紅燈記》說的還是發生在東北的事,(20世紀)60年代,上海滬劇院也演過《甲午海戰》?!泵┥朴裾J為,滬劇不像其他傳統戲曲積累太多的家底,滬劇是年輕的,它跟上海這座城市一樣,一直在以一種包容的心態來不斷學習、進取,可以不斷把一些新的元素融入滬劇創作,求新求變。
  新形式帶來新突破
  《敦煌女兒》的創作首先要攻克的就是觀眾的心理關,深扎《敦煌女兒》這樣的題材,上海滬劇院首先看中的正是樊錦詩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對文化的堅守、幾代敦煌人的奉獻精神。茅善玉說:“要提升滬劇的高度和層次,就不能只演家長里短的作品,還需要像《敦煌女兒》這樣可以體現思想內涵和文化素養的劇目。現在年輕人的審美已經處在比較高的水平,嘗試突破就是要讓年輕人意識到,傳統戲曲可以跟上時代的步伐。對滬劇來說,《敦煌女兒》還帶來了對中國燦爛歷史文化的回望與致敬,這是一個具有文化性、人類性、國際性的大題材。”
  經過多次的論證、實踐、修改,《敦煌女兒》最終確定了詩化的風格和面貌。導演張曼君認為,《敦煌女兒》是對敦煌人的禮贊,“詩劇”的呈現方式不僅符合這個戲的氣質,也是當代滬劇需要的氣質。張曼君說:“我想滬劇應該擁有這樣的一種氣魄、挑戰和創造。”
  《敦煌女兒》建構了多重空間去完成敘事,把樊錦詩生活中一些重要而又真實的場景和情境截取出來進行了戲劇化的處理,以并行或串聯的方式展現在舞臺上。樊錦詩對《敦煌女兒》提出的要求“敦煌不是某一人的努力,而是凝結了幾代人的奮斗和奉獻”,主創也謹記在心,劇中,除了樊錦詩和她的丈夫彭金章,還有敦煌的第一、第二任院長常書鴻和段文杰,歌隊的群眾場面里也有敦煌工作者們,他們和樊錦詩一起,構建了幾代敦煌知識分子的群像,代表了敦煌人的精神。這樣的知識分子群像和多時空非線性的敘事在戲曲舞臺上都是非常少見的。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韓生說:“《敦煌女兒》讓我們看到了滬劇新的表達力度,除了小兒女、小情調,也有家國情懷、宏大的歷史題材,這對上海這個城市來說非常重要。選擇樊錦詩這個生于北京、長于上海的文化學者,非常具有象征性。我覺得這個題材的選擇非常巧妙,也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也讓我們看到滬劇這樣一個從田頭鄉間的劇種到城市的劇種,再到現代的劇種的擔當和責任。”
  新足跡培養新觀眾
  對于戲曲來說,爭取年輕觀眾是當下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上海滬劇院就深扎進校園演出,在茅善玉眼里進校園絕不能“因陋就簡”,因為她深知“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斑@像談戀愛,第一印象很重要,各方面都必須精良,不能穿著睡衣就去了。學生們第一次看,留下美好記憶,下次還會買票看?!?
  在備戰“十二藝節”的時間里,《敦煌女兒》劇組也沒有停止密集的高校演出計劃,有些學校的劇院或者禮堂因為實際條件無法使用多媒體,甚至演員走位都很難,但每一次劇組都始終如一全力以赴,絕不降低演出標準,“劇場怎么演,學校怎么演”。這幾年上海滬劇院到北京跑得最多的是北京大學,帶去的第一部作品就是上海滬劇院經典之作《雷雨》,獲得了學子們的熱烈反響,為滬劇發展打開了新局面。北大是樊錦詩的母校,《敦煌女兒》在創演時就早早規劃好了在北大的演出,作為“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特邀演出”于2018年11月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上演。北大校園的“滬劇熱”不僅是因為樊錦詩這位北大校友在師生心目中有很大的影響力,更因為兩年來上海滬劇院為師生們帶去的高品質戲曲作品在校內創下了極好的口碑。很多年輕的新觀眾因被滬劇作品吸引,轉而關注上海滬劇院,關注滬劇,乃至關注戲曲的發展。
  從動心起念到在舞臺上一次次唱響這一曲敦煌兒女的贊歌,榮譽和肯定的背后是茅善玉和上海滬劇院對《敦煌女兒》八年的堅持。茅善玉認為,這種堅持與劇中主人公樊錦詩的選擇與堅持是一致的?!皼]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必須要有擔當,要帶著使命感、責任感執著前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2833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