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善做加減法:調解節目的突圍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調解類節目在電視收視中大有市場。廣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的《和事佬》在深刻理解傳播環境變化的基礎上,一方面做“加法”,另一方面做“減法”,有章可循、與時俱進地推動欄目的變革和創新,最關鍵的是它能夠跳出“情感”的局限,站在頻道競爭力打造的高度綜合考量節目變革的方向,值得稱道。
   關鍵詞:調解類節目 加法 減法 情感
  
   在一線衛視拼資源、拼明星,視頻網站拼創意、拼流量的當下,二三線衛視和地面頻道如何另辟蹊徑,戳中觀眾需求點?筆者認為,二三線衛視和地面頻道應深入剖析調解類節目的優勢和劣勢,實現“市場需求”和“受眾需求”的完美結合,在一線衛視和視頻網站包圍圈中尋找到突破口。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改革開放40年過去,我國大部分民眾的物質占有已經較為豐富,從溫飽階段邁向全面小康階段,生存、安全的基本需求已經得到滿足,情感和歸屬需求等更高層次的需求就凸顯出來。反映在電視節目的需求上,就是情感類節目的廣受歡迎。《大王小王》《金牌調解》《非常完美》《愛情保衛戰》等開播多年的調解類節目收視穩定、影響力大,已經構筑起不菲的品牌價值,成為二三線衛視差異化運營的重要支點。地面頻道與二三線衛視相比,打造調解類節目的外部條件有相似也有差異,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筆者以廣東公共頻道《和事佬》為例,探討地面頻道調解節目如何做“加法”和“減法”。
  主動創新,為節目“加”分
   廣東公共頻道《和事佬》是一個演播廳談話類節目,由一支專家調解團隊充當“和事佬”,幫助當事人化解矛盾、消解煩惱?!逗褪吕小返墓澞窟x題、語境營造和嘉賓選擇,都會圍繞“本土”特性做“加法”和“減法”。但是在信息高度共享的今天,“本土”特性需要與共性并行不悖。處理好共性和個性的微妙關系,節目的成功就已經有了基礎。
   首先,做嘉賓的“加法”。2018年國慶期間,《和事佬》推出假期特別節目。特別節目的當事人和以往的區別在于,他們都是各行各業中小有名氣的名人,在本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他們來到現場說出他們的煩惱,尋求幫助。放到全國這個維度,這些當事人未必有很大的知名度,地面頻道受眾范圍的劣勢在這里巧妙地被轉換成優勢。
   為了幫助這位當事人,節目組邀請廣東廣播電視臺的李靜雯、宋嘉其等知名主持人,和專業人士組成了一個情感分析團隊,一起來為當事人出謀劃策。調解類節目的主持人一向是節目的靈魂人物,但再美的風景也會有審美疲勞,這時候設置一些特邀嘉賓,實際上起到節目氣氛調節劑的作用,活躍場面、刺激收視。李靜雯、宋嘉其等都是廣東觀眾很熟悉的節目主持人,他們不但增加了節目的權威性和可信度,更讓節目氣氛更活躍,是內部節目資源的合理流動和配置。
   其次,做選題的“加法”。調解類節目的選題離不開雞毛蒜皮、家長里短,選題的創新力度一向偏弱?!逗褪吕小吩诩倨谔貏e節目中特意融入大社會語境,選取社會上有爭議的熱點話題,由當事人通過編導設定的角度切入,帶著困惑來求助。熱點話題的關注度高,當事人在節目中的困惑,實際代表了電視機前的廣大受眾,主持人、嘉賓和觀眾共同探討社會話題,思考生活帶來的情感難題。例如《大齡剩女恐婚》《工作忙令太太沒安全感》《全職媽媽重回職場的困惑》《隔代養育的利與弊》《應酬帶來的婚姻危機》等話題,直擊職場人和年輕夫婦的“痛點”,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
   第三,做氣質的“加法”。節目“氣質”是一個感性的概念,卻又是受眾能切切實實感受的節目特性。節目的“氣質”相比節目的“性質”,更具識別度,更有品牌價值,是受眾選擇時會考慮的主要尺度之一。調解類節目長期受到歡迎,是因為它們具備了真情實感和窺私圍觀兩大“硬核”特性,但是包裝老套、話語方式不夠前衛、節目形式創新乏力等弱點也讓觀眾又愛又恨。如何做“氣質”的加法?其一,年輕化?!逗褪吕小返募倨谔貏e節目在挑選當事人、嘉賓時都首先要求年輕、顏值高、語言表達能力強,拍攝后期剪輯時也有意加快節目的節奏,讓節目更具年輕的氣息。其二,社交化。社交化除了一般新媒體平臺的互動外,更重要的是從社交媒體抓取話題,向社交圈的價值基點靠攏,融入社交媒體的語境等。其三,開放性。包括價值取向的開放性、話題的開放性、討論尺度的開放性、解決辦法的開放性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很多情感難題如果能跳出偏執的閉環,以開放的心態自我審視,心結反而會迎刃而解。
  大膽變革,為節目“減”負
   作為地面頻道的一檔調解類節目,《和事佬》有其獨特的優勢,但并不明顯。它和其他地面頻道的自辦節目同樣面臨生存空間不斷受壓的困境。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逗褪吕小烽L期以來已經積累了相當的口碑和品牌價值,培育了一批忠實的受眾。在如今的媒體競爭環境下,它要取得良性的發展,不但要做“加法”,還要學會做“減法”。
   第一,減去“審丑”傾向。調解類節目主打感情牌,在內容上接地氣,家長里短、真人真事讓觀眾感到真實親切沒有距離感,有的甚至產生感情共鳴。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和情感問題頻發,人們的情感標準、價值觀念也發生較大的變化,調解類節目真實地反映和記錄各社會階層的生存狀態、生活狀態、情感和心理狀態,不但是當事人的情感宣泄平臺,電視觀眾也容易感同身受。在與生俱來的窺私和看熱鬧心理驅動下,往往那些審美情趣低俗、價值導向不高尚的邊緣性題材能讓場面更激烈,觀眾也看得津津有味。在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下,很多情感類節目也陷入追逐悲情、苦情、畸情的怪圈。
   “小、正、大”原則,是目前國家監管層面對于電視文藝作品的基本指引,經過這兩年引導和監管并舉的多種措施,主流媒體已經有意識地在作品中貫徹執行“小、正、大”原則,社會公眾也在大眾媒體的引導下普遍接受了這樣的審美趨向。調解類節目也不例外,必須在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上做“減法”,減去“審丑”傾向,構建“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的價值導向格局。落腳到《和事佬》這檔節目上,筆者認為做這樣的“減法”已經刻不容緩。節目要在選題、立意和表達上不斷改進創新,多圍繞“愛心”“友善”“感恩”“夢想”等展開,通過對話和故事方式,努力讓親人更友愛、家庭更和睦、人際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環境更美好。讓普通人當眾把心中的愛、感激和歉意表達出來,不能一味地揭“傷疤”、噴“口水”,而是積極地校正人際關系出現的偏差,真正解人之困,幫人之難,深情講好情感故事,給人以光明和希望。    第二,減去“情感”局限。調解類節目的主創團隊往往被“情感”所限。一是節目內容局限于狹義的“情感”問題,例如家庭矛盾、財產糾紛、感情糾葛等;二是主創團隊對節目傾注太多情感,當局者迷、一葉障目,不能上升到電視節目的發展形勢層面來思考如何創新,也不能把節目放到頻道競爭力整體打造的全局來思考。這些視野上的局限會讓調解類節目的路越走越窄,滑向淘汰的邊緣。
   本質上,調解類節目是綜藝節目。矛盾重重的雙方,從激烈對峙到摒棄前嫌,專家苦口婆心的勸說,現場觀眾的出言獻策,熱鬧而有節奏的畫面等,這些都是吸引受眾的重要元素。觀眾喜歡看調解類節目,除了情節的真實和情感的真實,節目環節的設置和現場氣氛把控同樣必不可少。在這樣的思路下,就應該跳出狹義的“情感”問題局限,把目光投向大社會、大情感,例如農民工的薪資發放、社會養老問題、女性成長與職場煩惱、子女教育與隔閡、網絡侵權等,都是值得挖掘的生動題材,而且受眾面更廣,關注的人更多。在確保故事真實性的前提下,用綜藝節目的手法來包裝傳統的調解類節目,是目前不少省級衛視都在探索的做法。節目元素增多、節目手法豐富之后,當事人的故事實際上已經退居其次,只是作為節目的一個背景、一個引子,主持人和嘉賓團隊的主動討論和引導才是節目要表達的主題。通過這種手法,調解類節目變身為情感真人秀或人文綜藝,其受眾面和節目格局瞬間就開闊了許多,也成為很多二三線衛視實現錯位競爭、實施差異化戰略的重要武器。
   節目效果與社會責任間取得平衡,是調解類節目脫穎而出,成為頻道核心競爭力的基礎。目前不少調解類節目確實在主動借鑒綜藝節目的手法,在形態設計上強化主持人IP的概念設置,凸顯主持人與嘉賓強烈的主觀色彩。當這一定位逐漸明確,主持人的威望就逐漸顯現,節目的受眾圈層也得以不斷擴大,并從線上延伸到線下,取得節目收視和廣告經營的雙贏。長此以往,也提升了整體節目的影響力。當“情感”的局限被越拋越遠,也容易走向“自大”與“自我認知”的另一個情感極端,這是需要警惕的。
   這幾年,二三線衛視、地面頻道的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與一線衛視爭奪收視率,拼資源、拼財力、拼明星毫無勝算,不如抓住自己的優勢,從節目內容上下手,用感情牌與娛樂類綜藝對抗?!洞笸跣⊥酢贰墩{解面對面》《金牌調解》《家有好大事》等多檔調解類節目成為全國綜藝娛樂節目中的一股清流,他們都緊扣“守正”和“創新”兩大關鍵詞,在節目效果與社會責任間取得平衡,不但得到國家監管部門的肯定,也為頻道實現差異化競爭發揮了重要作用。
 ?。ㄗ髡邌挝唬簭V東廣播電視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4890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