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劇中的舞臺燈光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傳統的舞臺燈光,僅僅是作為一種照明功能而存在的。由于舞臺設備簡陋并處在技術發展的初級階段,舞臺燈光創作的功能和價值沒有得到更恰當的設計和利用。舞臺燈光初形之時,在舞臺造型上就受到了以“意象”與“意境”為基本范疇的傳統美學觀影響,不注重現實景觀的再現,受虛擬性和程式性等特點的影響,早期戲曲在舞臺演出實踐中,有意使景的功能減弱,而增強演員的表演功能,舞臺的時間和空間都靠戲曲的表演程式來表現。
〔關鍵詞〕傳統舞臺燈光;民族歌劇;繼承;發展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舞臺設備、燈光器材等不斷地更新換代,劇目演出可以運用的手段越來越豐富。如大型民族歌劇《田壟之上》以建設新農村為時代背景,圍繞“海歸大學生自愿投身新農村建設”這一事件展開敘述,以秦若水帶領村民發展山茶油產業的決心與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為主線,不怕挫折,通過努力創業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理解,完成創業夢想的故事。該劇的舞美、燈光設計現實感厚重,民族風格濃郁,在舞臺呈現上運用了視頻、投影技術與舞美布景、燈光效果有機融合,生動描繪了當代青年的責任感以及現代農村的民族特色。
大型民族歌劇《田壟之上》突破了以往傳統舞臺燈光中的以照明為主,光的運用遵循了歌劇以寫實為基準的創作原則。照度上以明亮為特色,以反映創作者對新農村建設這個大時代背景的思想表達。采用新光源舞臺功能燈具,以更接近太陽光源的高色溫電腦燈具為主光源。并且隨劇情與歌劇旋律產生主觀的色彩變化以表達創作者對文學內涵的理解與襯托。兼顧了歌劇《田壟之上》演出時燈光色溫與錄制呈現的一致性,解決了傳統鎢絲光源燈具與多媒體在色溫、光比等技術處理上難以融合的問題。新光源的特點:1、燈光控制更簡便,更多元化; 2、可模仿不同時間自然光色溫變化;3、照度高,節能環保;4、色彩等功能更為豐富多樣。燈具的多功能為一體特性,為《田壟之上》的舞臺視覺感官效果呈現提供了技術保障和解決了時間緊湊的難題。歌劇《田壟之上》的舞美燈光創作中充分運用了現代光源與設備進行藝術創作。
舞臺技術的顯著發展,為劇目創作的多元化、演出形式的多樣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舞臺技術的突飛猛進,使舞臺的形式、樣式、表現手段、藝術手法等等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和提高,也給從事舞臺創作的專業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創作的主體要發揮舞臺新技術、新設備的巨大作用,要加強專業素質的提升和培養。
在劇目發展的過程中,舞臺燈光專業技術人員積極地創作實踐,使我國舞臺燈光發展空間不斷擴展。目前,舞臺燈光設備均已發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各種類型的新光源、燈具以及控制燈光變化的電腦調光臺設備,已經較為普及,數字化、網絡化、無線化等新科技、新設備的投入,也已日見成效??墒遣还芸萍既绾伟l展,演藝設備如何先進,沒有懂得藝術表現、熟悉運用設備的專業藝術與技術人才,這些設備對劇目創作就失去了意義,無法刻畫人物內心情感,以及深化作品的思想內涵。劇目的創作者、表演者都是人物,而不是這些設備。我們可以把這些技術手段當成是自己的“魔法”,如何恰當地展示劇目作品震撼人心的“魔力”,就要看對劇目的理解與思考了。作為舞臺演出的直接參與者和創作者,燈光設計人員的作用至關重要。燈光設計人員的創作水平直接影響到舞臺戲劇創作的質量。所以舞臺燈光設計師最基本的是不斷地學習了解技術,掌握先進的舞臺設備。
要善于發揮和運用燈光創作手段,就像調光師要了解技術設備一樣,作為燈光創作的靈魂人物導演,要學會正確運用各種視覺表現手法。他們同樣要了解舞臺燈光,親身參與到燈光設計中去,讓燈光在共同的思考創作下成為視覺上一個最有力的表現手段。舞臺燈光是導演藝術構思的一部分,燈光設計師應該成為導演藝術創作的共同思考者。
首先,好的導演善于把握燈光對“實”的靈活運用?,F實主義的戲劇舞臺上,表現的是人物生活的環境,寫實的手法自從20世紀50年代沿用至今,從《龍須溝》《雷雨》,到《旮旯胡同》。比如我團創作演出的小歌劇《多多的春天》,這是一出現代農村戲,講述的是一個小女孩從母體帶來的艾滋病,因其母親沒錢丟下女孩,女孩偷偷跑出醫院尋找母親。經過研究和討論,演員、舞臺美術等各個創作部門一致認為要用“寫實”的手段來表現劇情。小女孩清晨出走,畫面中有幾處定點光,花壇、竹林、石凳,用電腦切割燈來做實景定點替代了傳統的側光燈的不足,呈現出舞臺立體與真實感。讓演員在這種實實在在的環境里實實在在地“生活”,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在寫實的劇目中,也有一些采取了局部寫實的手法。舞臺燈光是舞臺美術的一個部分,燈光的設計要依據劇本的內容,導演總體構思,劇目樣式與表演風格,舞美造型的總體設想等進行創作。戲劇藝術是以演員的表演為中心的綜合藝術,通過塑造人物形象和體現戲劇沖突來表達劇本的主題思想,所以舞臺燈光應該把情感色彩表達放在首位,強化演員與舞臺造型的同時,襯托人物性格和內心情感,展現人物的幻覺或意念作用。
舞臺燈光首先要符合戲劇照明的原則——主、輔、逆配光要素,使觀眾清晰地看見舞臺上演員的表演和景物;一部劇的演出,燈光效果的好壞,除了燈光設計的能力以外,與燈具功能的選擇有很大的關系,高品質的燈具能夠完全體現設計師的創意。因此,作為燈光設計,在歌劇《田壟之上》的設計構思上著重考慮了現場演出效果,盡可能保證舞臺效果,因此,燈具選擇與功能配置就顯得尤其重要。
歌劇《田壟之上》表現的是秋天季節,山野風情,因此,在整部戲的基本調子確定上,以暖色調為主,特別是村民們騎著摩托車表演場景,以黃色調為主,高亮度與側逆的斑斕是遵循歌劇寫實白天的原則,而畫面黃色與綠色等主觀顏色部分就屬于創作者賦予的感情色彩。色彩純度的提高是展現田園風光秋后的輝煌。大時代背景都是以暖色為主,特別是遠山的茶樹林,田間成熟的稻谷整個舞臺飄滿了豐收的場景,既優美又和諧。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必須選擇優秀的燈具,要求顏色不但要豐富,而且選色要方便,光質要柔和,顯色指數要高,燈具還要輕便。能夠達到這些條件的燈具也只有現代新型新光源燈具。
其次,用“虛”制造想象空間。中國傳統舞臺燈光是為了突出人物,通過演員的表演激發觀眾豐富的想象力來實現的,這是戲曲演員與觀眾在表演和欣賞的過程中形成的默契。
歌劇《田壟之上》導演率領演員、舞臺美術家(布景、燈光、人物造型設計)、音樂創作人員等,創造了《田壟之上》這美妙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劇。導演提出這出戲強調處理四個“統一”,即似與不似的統一、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統一、有限空間與無限空間的統一、形似與神似的統一。歌劇《田壟之上》的場景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村外的場景,吊桿裝出的大樹,遠山的茶樹林外景,燈光用定點光束投到樹上,中間表演區用暖色調鋪光造成風和日麗的氣氛。
時代在不斷進步和發展,傳統舞臺燈光也應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發展變化。新媒體藝術理念、新型光源燈具設備、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極大地豐富了演出視覺藝術的創造手法和表現形式。而傳統燈光,難免有時會表現力度不夠、略顯蒼白。因此,我們在進行舞臺燈光創作的時候會產生疑問:傳統舞臺燈光,是應該繼續保持原來的藝術風格不變,還是徹底向西方造型藝術學習,以強調空間、追求自然幻覺環境以及具有立體感的人物塑形照明等等新的手法呢 其實,這變與不變、學與不學并不重要。撥開表象看本質,我們應該要看哪一種表現手法更有利于塑造人物、烘托戲劇氛圍,有利于揭示、渲染戲劇思想。只要對戲劇有用,我們就可以用、可以學。如在特定的舞臺環境中,我們就可以在傳統面光鋪設的基礎上,配以不同桿位不同顏色的逆光色彩,適當減少頂光數量,得到明顯的舞臺縱深感。在光色上,面光分為淺粉、白光;耳光分為深藍、淺粉、淺青蓮三大組;橋光分為淺粉和淺黃、白光三組等等。我們要充分利用光的(紅、綠、藍)三原色加法原理,從而變化出豐富多彩的“色光”與“白光”世界。既保留了傳統精髓,又大大突破了傳統,提高了亮度。這樣,把兩種手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會更為豐富。所以我們對傳統戲曲的舞臺燈光既要抱以尊重、繼承的態度,又要帶有進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用更恰當的“燈光語匯”,詮釋出更多的劇作內涵。
(責任編輯:牧鑫)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682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