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時代地方廣播電視臺創新節目途徑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地方廣播電臺因此而遭到了較為嚴重的沖擊。電視臺要想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并促進電視臺整體競爭力的提升,便必然要對傳統的電視節目予以合理創新,這樣才能夠促使地方廣播電視臺節目邁向新方向。本文通過具體論述融媒體時代地方廣播電視臺節目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融媒體時代地方廣播電視臺節目創新的途徑,旨在推動地方廣播電視臺更加穩定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地方廣播;節目創新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信息的傳播以及新聞電視事業也隨之獲得了較為顯著的發展。與此同時,在新媒體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們對自媒體也有了更深的認知,并對自媒體產生了強烈的好感,因而也使得不同媒體形式之間的競爭變得愈發的激烈。對此,基于當下的融媒體時代背景,地方廣播電臺要想始終保有自身的競爭優勢,便必然要對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予以合理創新,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讓地方廣播電視臺這種媒體形式能夠始終占據不敗之地。但是,在當前融媒體時代下地方廣播電視臺節目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地方廣播電視臺節目的質量,制約了地方廣播電視臺的發展。
一、融媒體時代地方廣播電視臺節目存在得問題
?。ㄒ唬┕澞績热轃o法體現基層性
因地方廣播電視臺本身的性質,也便決定了電視臺要想提高收視率,則無論以怎樣的形式推出新聞節目,均需與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簡言之,即地方廣播電視臺唯有始終關注民生,并積極致力于解決民眾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方能贏得老百姓的信賴與關注,繼而保持良好的收視率。然而,經過筆者的實地走訪調查發現,現今的絕大多數電視臺均遵循著“陽春白雪”式的發展路線,以致新聞節目往往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間毫無關聯。不僅如此,因不少采編人員干脆將新聞的撰寫作為了展示自身文筆的“平臺”,以致許多新聞報道均是在未經實地考察的前提下便倉皇發出,繼而使得節目所播出的內容與實際之間大相徑庭。
(二)新聞節目內容缺乏創新
當前,絕大多數地方廣播電視臺并不具備良好的節目創新意識,以致電視臺所播出的一系列節目大多都較為相似。這不僅容易讓觀眾在收看地方廣播電視新聞節目時產生視覺疲勞,且因絕大多數的新聞節目均是圍繞著時政或會議,因而使得當地人們很難對此提起足夠興趣。就地方廣播電視臺本身而言,其存在的意義本是要對本地的時事新聞予以突出展示,而新聞節目的觀點也應代表當地絕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然而,就地方廣播電視臺所播出新聞節目的實際狀況來看,大多數內容均是對上級新聞的反復播放而未能照顧到于當地民眾身邊發生的最新事件,因而也導致了當地受眾普遍對新聞節目的收聽不感興趣。最后,部分地方廣播電視臺,即便是播報本地發生的新聞事件卻也未能做到及時、有效的報道,甚至有的內容并未經過實地考察便急忙播出,這樣反而降低了人們對新聞節目的信任度。
?。ㄈ┬侣劰澞啃问絾我?
雖歷經數十年的發展,使得我國的廣播電視事業也有了較為顯著的發展,但絕大多數的地方廣播電視臺仍舊沿用著傳統、老舊的節目編排方式。諸如新聞播報的內容大多局限于對上級會議精神及政策的宣傳,而播報的具體形式則是以逐條播出的方式。這種極度僵硬的表現形式,自然難以吸引廣大群眾的關注度,嚴重影響了廣播電視的收視率。尤其是在當前融媒體發展的背景下,創新方式是提高新聞節目品質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地方廣播電視臺當前正是在節目的創新方面面臨著較大困難,進而使得地方廣播電視臺本應起到的連接群眾與政府的橋梁作用也難以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
?。ㄋ模┬侣剤蟮廊狈︶槍π浴⒎绽砟钶^弱
越是接近民生的新聞,越能獲得老百姓的支持與關注。然而,地方廣播電視臺所報道的新聞內容卻普遍缺乏針對性,這主要是因地方廣播電視臺的骨干媒體人員并未能將普通民眾視作新聞的采編與來源中心,因而也導致了新聞報道內容的主次不清、內容模糊等情況出現。甚至于近年來,就連地方廣播電視臺也呈現出了明顯的功利性特征,且由于缺乏確定方向性作為指導,導致整個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事業“泛濫成災”。地方廣播電視臺作為重要的媒體形式,應該是基層群眾發聲的重要武器。但是,顯然地方廣播電視臺沒有意識到自己所承擔的重任,缺乏為基層群眾服務的主觀意識。加上新聞采編人員職業道德意識薄弱,缺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違背了新聞節目內容制作的原則,導致新聞節目的制作真實性、實效性不足。
二、融媒體時代地方廣播電視臺創新節目途徑
在融媒體時代的發展背景下,地方廣播電視臺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的創新節目內容和形式,有效提升廣播電視臺的節目質量,從而推動地方廣播電視臺更加穩定健康的發展。
?。ㄒ唬┺D變思想,樹立創新意識
地方廣播電視臺要想重新獲得民眾關注,以爭取創造更好的收視率,便必然要轉變原本的新聞采編思想,并積極樹立創新的思維及思想,以此方能為地方廣播電視臺的發展過程提供有力支撐。至于地方廣播電視臺創新思維的樹立,可由以下兩大層面去考慮,一是觀念層面。地方廣播電視臺上至領導下至基層的新聞采編人員均應積極樹立起創新的思想,不能始終以傳統思維去面對當今社會的發展形勢,且基于當下的融媒體時代背景,唯有每一名管理及工作人員均樹立起良好的危機意識,方能攜手地方廣播電視臺共同應對好時代發展所帶來的各方面沖擊。其二是方式層面,針對新聞節目的創新不應僅是停留在節目的播出方式上,而是要將創新的思想貫穿到新聞制作的全過程,并積極開設能與群眾之間展開活動的渠道,如此方能進一步贏得群眾的認可與信賴。就以蕭縣于2016年所起到的地方廣播電視臺內部改革為例。該地方廣播電視臺首先對電臺人事方面進行了全面改革;其次則是圍繞節目本身予以了全面個性,諸如該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核心欄目《政風行風熱線》,該欄目便由傳統的廣播改換為了電視并行直播,并增加了與群眾的實時互動環節,由此使得節目的播出形式變得異常豐富,也因此而使得欄目收視率下滑的趨勢有了明顯好轉。 ?。ǘ﹦撔鹿澞績热荩问絼撔?
有關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的創新,所需關注的點主要集中在節目的內容與形式之上。首先,對節目內容方面的創新,電視臺需務必在新聞素材的挖掘方面狠下功夫,要深入人民群眾中去搜集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內容,以此方能最大限度吸引群眾關注,來提高節目的收視率。
至于節目形式方面的創新,地方廣播電視臺可在原本的播出形式方面開設新的板塊,諸如地方廣播電視臺在報道百姓感興趣的內容同時可開通與主持人實時互動熱線,讓新聞的收聽群體亦能參與到新聞的討論之中,以此既能增添節目的互動性,又能切實拉近民眾與地方廣播電視臺之間的距離,從而贏得他們的信賴及認可。
(三)準確定位節目,做好服務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刺激了新聞評論,且同時伴隨著大量觀點新聞的產生。其中,所謂的新聞評論,其主要是指公眾在閱讀新聞后,對新聞內容表達的各種觀點,而觀點新聞則是指新聞編輯記者通過將自身觀點融入新聞中所形成的一種新的新聞形式。當然,就以上新聞編輯方式而言,其均有著各自獨特的特點,但要切實維護新聞編輯的有效發展,則必然要做到“揚長避短”。對此,地方廣播電視臺更應準確把握新聞發展的動向,深入指導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尤其是重大新聞事件的編輯過程中,需要編輯先擬定報道提綱,并根據所搜集的各種資料信息進行綜合整理和編輯,最終在經過仔細審核之后再定稿。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地方廣播電視臺工作者還可以適當加入話題討論活動,有效增加受眾與媒體的互動性。
?。ㄋ模┐蛟焯厣侣勂放?
地方廣播電視臺的創新工作開展除了應體現在新聞節目的內容與形式上之外。電視臺本身亦當致力于打造特色新聞品牌來彌補資金與專業人才不足方面的問題。至于特色新聞品牌的具體打造過程,地方廣播電視臺可由地方的風俗習慣入手,通過將地域的文化及風土人情融入到新聞節目之中,讓新聞節目充滿地方特色。如此一來,既能增加節目的靈活性與趣味性,改變傳統新聞節目模式化的弊病,且因當地風土人情與地域文化特點的融入,將能更好的滿足群眾需求,繼而在豐富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節目內容同時切實打造出充滿特色的新聞品牌。
(五)對互動模式進行創新
對地方電視臺而言,應對電視節目互動模式的創新加強重視,讓互動的內容更加生動有趣,讓群眾對廣播電視節目更加喜愛,從而提高節目的收視率。在此基礎上,可以通過“廣播微信”向觀眾推送節目,讓群眾能夠借助手機來收聽節目,這樣不僅能體現出節目的特點,還能讓群眾更好地收聽節目而不受到其他方面的制約,隨時都可以收聽地方廣播電視節目。
?。?提升地方廣播電視臺的專業素養,制作高質量的新聞
在新媒體尚未誕生之前,傳統媒體產業無疑是新聞輿論的主要場所。而傳統媒介在信息傳播過程亦是新聞傳播的主導者。而如今,隨著新媒體產業的不斷發展,使得人們無論是在新聞接收或是其他各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諸如時下最熱門的微博、微信,其在為人們輸送信息之時,還將支持人們的信息反饋。簡言之,即人們在閱覽新聞的同時還能對新聞發表自身觀點。基于如此發展態勢,觀眾無疑成為了新聞評論的主導者。對此,地方廣播電視臺要想重新找回之前的位置,則必然要對自身角色予以重新定位,并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轉型。當然,在此過程中,地方廣播電視臺仍需確保新聞傳播真實性與有效性。并始終基于客觀、公正的基礎上來對以往的新聞播報模式予以合理創新,如此方能有效增強傳統地方廣播電視臺于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的生存能力。最后,因傳統媒體形式在融媒體環境下將免不了遭受各種新媒體的沖擊,故為迎合時代的發展步伐,地方廣播電視臺亦需在傳統的思想理念上做出適當改變,以增強地方廣播電視臺的融合能力,如此方有助于維護地方廣播電視臺于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的良好發展。
總之,基于融媒體的時代背景,地方廣播電視臺也唯有始終致力于提升新聞節目本身的質量,并積極對傳統的電視節目予以合理化的創新,方能有效的提升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制作綜合能力與水平。當然,無論怎樣的改革與創新,地方廣播電視臺所播出的新聞節目均需將“維護群眾利益”做為節目播出的首要準則,且新聞的采編過程亦需深入群眾來喚醒群眾的“主人翁”意識,這樣才能夠打造出深受觀眾喜愛的新聞節目品牌,繼而幫助地方廣播電視臺贏得更多觀眾的認可、信賴與關注。
參考文獻:
[1] 張建國.農村廣播電視臺融媒體播出節目主持的傳承與創新[J].中國有線電視,2018(4): 542-543.
[2] 馮曉鶯.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與創新[J].西部廣播電視,2018, 437(21):40-41.
[3] 郭晗.融媒體時代縣級電視臺電視節目現狀與創新分析[J]. 傳播力研究,2018, v.2;No.031(19):65-66.
[4] 張騰之,陳貝貝.打造智慧融媒體, 打通兩個輿論場——央視新聞評論節目《中國輿論場》創新實踐[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7(04):7-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9095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