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直播的轉型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融媒體時代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直播技術在不斷升級的過程中促使電視新聞直播積極進行轉型。尤其是當前網絡直播異軍突起的背景下,傳統單一的電視新聞直播模式、陳舊的直播內容已經難以滿足融媒體時代發展的要求。本文通過深入闡述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直播面臨的挑戰,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直播的轉型途徑,旨在推動電視新聞直播能夠更好的應對融媒體時代的需求,有效提升電視新聞直播節目的水平。
【關鍵詞】融媒體;電視;新聞直播
電視新聞是當前融媒體時代下肩負宣傳和引導正確社會輿論的主戰場。在諸多類型的新聞節目中,惟有現場直播最能發揮電視媒體的優勢,故也始終被視為電視新聞節目的核心競爭力。當然,直播最大的特點便是能對新聞熱點事件的發展予以實時呈現,而通過“零時差”的直播報道,不僅能搶占最佳時機,且能以先發制人的優勢對事件的后續發展起到關鍵性的引領效應,這更是其他新聞播報方式所無法比擬的巨大優勢。然而,隨著4G的成熟、5G網絡的推進與智能手機的普及。如今,人人均能在最短時間內獲取新聞事件的最新進展,這便對電視新聞頻道的現場直播帶來了巨大沖擊。對此,電視新聞直播為始終保有自身優勢,亦需積極聯系網絡信息技術來對傳統的現場直播方式予以合理創新。與此同時,考慮到當代人們的主要信息接受方式呈現出碎片化、互動式的特征,故電視新聞直播亦可同步開發現場互動渠道,讓受眾能同步體驗到新聞的同步性與現場感。除此之外,因電視新聞通常僅是在固定時段播出,故為扭轉新聞于播出時效方面的劣勢,傳統電視媒體更需積級拓展尋求網絡直播的途徑,一來滿足當代人們的信息獲取習慣及需求;二來可為電視媒體的創新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直播面臨的挑戰
?。ㄒ唬┟襟w融合是大勢所趨
所謂的“融媒體”即指將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與當代先進的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節目到一起,以開創類似于“中央廚房”的資源信息共享的節目播出模式。通過充分利用多種信息采集渠道,有效擴大信息傳播的范圍,繼而達到更加理想的傳播效果。如2018年11月,由福州廣播電視臺承辦的,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游節“海絲連世界·歡樂游福州”花車巡游活動在倉山區南江濱大道舉行。筆者所在的《新聞110》欄目組打破直播固定時段的限制,在電視端和移動端同步發力,在短短1個小時的巡游核心過程中,電視端直播播出18條次新聞報道,移動端制作了11條次的融合圖片、視頻新媒體產品,讓受眾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由此覆蓋了極大的受眾人群,讓新聞事件到達知曉率有了質的飛躍。這無疑是融媒體時代背景下一則典型且成功的案例。
?。ǘ┚W絡直播與電視新聞直播的辯證統一
網絡直播于2016年正式興起。故也被眾網友戲稱為中國的“網絡直播元年”。而如今,隨著互聯網與手機技術的不斷更新,使得網絡直播也由起初的計算機客戶端逐步發展到了手機的應用軟件之上,隨即演變為了深受當代人民喜愛的休閑娛樂工具。網絡直播的興起也對傳統的電視新聞直播構成新的挑戰和機遇,一方面,網絡本身所具有的開放、便捷與時效性等特征,讓信息終端得以進一步拓展,對傳統電視直播的分流作用十分明顯,甚至有逐漸替代的趨勢;另一方面,電視新聞直播對網絡方面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鑒以及豐富的經驗,同時也可以讓新聞傳播的渠道得到了進一步拓寬。
就在2018年福州廣播電視臺的防抗第8號超強臺風“瑪利亞”的直播報道中,我臺便將電視直播信號引入移動端平臺,諸多記者也在前線僅憑一部手機發回大量最新報道,在經過后臺加工后再次在電視直播端呈現,這就讓原本受制于4G機器、衛星車數量的電視直播有更多的觸手,同時能讓民眾隨時隨地獲取防抗臺風的最新信息。此外基于網絡直播的實時活動功能,受眾還可基于手機終端發表自身看法,此互動性無意將進一步激發受眾的參與熱情,也讓許多受眾在不知不覺間便成為了信息的傳遞者。由此可見,電視新聞直播亦能積極借助網絡直播的優勢,必定能應對好因網絡新聞直播的出現而對電視新聞直播帶來的話語權危機與受眾流失風險。
二、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直播的轉型途徑
?。ㄒ唬┤诤纤季S,優化直播內容
無論新老媒體之間怎樣融合,最終均是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直播基本的原則。因此,從某種角度上來看,媒體融合思維也等同于用戶思維。對此,電視新聞直播需在融合其他媒體的思想同時始終基于受眾的思維目標,以用戶的心理需求為指引來不斷地優化直播內容,以此方能真正讓電視新聞直播深入到民眾內心,繼而彰顯電視新聞頻道的重大性與貼近性特征。
就電視新聞的直播題材而言,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為公共突發事件;第二大類則是重大活動與會議。諸如地震、臺風、洪水一類的公共突發事件,因事件造成的社會影響巨大,故此類事件通常也是新聞捕捉的熱點。針對此類事件的報道,直播所需提前做好的準備工作便是該如何讓直播內容能遞進式的推進,從而滿足公眾對新聞時間信息的期待。而重大活動及會議則需視具體的內容與程序而定。且鑒于不同觀眾對題材的期待程度亦不盡相同,故為最大限度方法新聞價值,便需加大新聞的情感沖擊力,以盡可能讓公眾的關注點與直播內容產生同頻共振,以此方能吸引更多受眾關注,從而獲得更高的收視率。
以筆者所在的福州廣播電視臺為例,2015年,我臺320平米全景式融媒體高清演播室竣工,這是我省面積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演播室之一。這個演播室的功能,就是為了以更前沿的電視技術、更豐富的節目形態、更高的顏值、更喜聞樂見的形式,為觀眾呈現更多形態的電視新聞內容。而該演播室設計的初衷,就是以融合的思維為前提,演播室主大屏以及多塊分屏,不但可以呈現傳統的電視節目制作信號,還可以接入衛星、光纖、4G、微信、微博已及客戶端等融媒體信號,也可以播放網絡流視頻、聲音和圖片。在2019年元宵燈會期間,我們的《新聞110》欄目還與中國電信福州公司在福州溫泉公園等地進行了5G直播試驗,高質量的4K畫面給受眾帶來了更好的視覺體驗,近期我們的手機直播系統也將在視頻融媒體直播節目中使用,目前正在組織測試實驗,這個基于Skype軟件的直播系統可以同時接入多個手機終端信號,使得我們的采訪裝備更輕量化,可以在電視新聞直播中反應更快速、更高效,內容方面也更加多樣化。 ?。ǘ┛焖俜磻獡屨紙蟮老葯C
針對公共突發事件的報道,時效以及內容挖掘的深淺程度亦將從側面反映出不同媒體形式的能力高低。傳統電視新聞頻道之所以能掌握最有話語權,也是基于自身能在最短時間內獲知事件的具體情況。對此,為確保電視新聞直播能始終保有此方面優勢,故無論是線索獲取或調派記者前往事故現場等各環節均需做到快人一步,而且移動優先的原則達成以上目標。在事件真實性得以確認的情況下,記者在奔赴現場的過程中,就可以在移動端先發回直觀的信息,率先啟動移動端的直播報道,這是因為移動端的直播報道除了寬容度較高之外,也是搶流量的一個重要手段。于此同時,電視新聞直播機制隨之啟動,對新聞信息采集的采訪調度、現場連線、視頻傳送、后期播出、新媒體推送等工作也應準備到位,在直播時間確定后,諸如手機客戶端、微博、微信等一眾新媒體平臺中亦當同步推出新聞的相關信息,以此方能搶占先機。
福州地處東南沿海,每年的防抗臺風的直播報道已經成為常態。在2018年福州廣播電視臺的防抗第8號超強臺風“瑪利亞”的直播報道中,筆者所在的《新聞110》欄目組,就以快速反應、移動優先的思路,在福建地區率先啟動新聞直播報道,同時科學調度,與氣象、海洋、漁業等部門緊密聯系,將主力力量調配到了由我們分析研判出,臺風最有可能登錄的連江黃岐地區。這在當時臺風路徑多變的情況下是要有相當的勇氣的,而對比與網絡方面,雖然在臺風登錄前不少關于烏云密布、風大浪高的視頻圖片在不時推送,但在最核心的視頻資料方面,我臺呈現的內容無論對比央媒還是網絡媒體,都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身為新聞工作者,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便是對公共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當然,目前網絡媒體在信息的獲取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優勢,對此,我們可積極利用融媒體的思維來開放共享,來確保自身信息獲取渠道的暢通。屆時,電視所能達到的新聞傳播效益亦是其他媒體形式所無法比擬的。
?。ㄈ┒嗥谅搫?,推送直播節目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過去僅是在電視中呈現的新聞節目,如今已然能可借助眾多方式獲取同樣的新聞信息,諸如各地方電視臺的官方網站、手機客戶端等。不僅如此,基于多屏聯動推送與立體多元的傳播格式,使得節目的影響力也較之早前有了明顯擴增。然而,鑒于各地方獨立電視頻道終歸僅能覆蓋一定的面積,且也僅能在覆蓋面之內產生影響力。對此,為切實促進電視新聞融媒體直播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以及公信力的進一步提升,便需各種媒體展開“聯合作戰”,以此既能為電視與新媒體的跨界融合鋪平道路,且雙方均能因此而獲得更廣的覆蓋面,這對促進彼此的共同發展而言無疑有著極大助益。
就上述理念,我臺的320全景式融媒體演播室就是集大成者,除了傳統衛星、微波、光纖信號傳輸外,該演播室還設置了4G、互聯網、短信、海事電話、氣象、交通監控實時畫面等眾多信號接入端口,無論何種信號源都可以實時顯示在背景大屏或前景虛擬上。這樣一來,背景大屏和前景虛擬就成為了一個云資料庫,能夠將各方媒體資源匯總到演播室里。而目前,我臺將在各個移動區域投放智能移動機器人“小?!?,在市區各個關鍵區域也配置了LED戶外大屏,將來在云存儲技術條件成熟之后,由我臺新聞直播呈現的畫面,不但可以送到千家萬戶的電視機上,而是任何可以呈現畫面圖像的終端,都可以成為我們信息投送的陣地。電視新聞直播融媒體的多屏聯動,將呈現其無可替代的重要功效。當然,目前多平臺融合播出已然得到了廣泛重視與運用,但還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為進一步擴大融媒體平臺影響力,傳統電視媒體可針對5G、云技術等最新的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將現有的技術資源,內容資源和人才資源加以整合優化,以促進多屏聯動造勢的協同效應亦能得到充分、有效地發揮,以此既有助于促進融媒體平臺影響力的進一步擴大,又能開辟多條有利于信息傳播的渠道,可謂一舉多得。
?。ㄋ模┭a齊短板,強化電視互動
傳統電視新聞頻道最大的短板便是不能與觀眾進行實時活動。因此,針對傳統電視新聞頻道的此部分缺點,予以有效補足,更要利用融媒體平臺與生俱來的優勢來強化傳統電視新聞頻道于受眾之間的活動效果。
對地方電視臺而言,強化電視新聞頻道與受眾之間的有效互動無疑是擴大節目受眾人群,并增添節目特色最主要的方式。通過與受眾之間展開活動,一來可讓節目內容更加生動有趣,二來則可讓群眾對廣播電視節目更加喜愛,從而提高節目的收視率。以此同時,基于當代受眾的信息獲取普遍呈現出的碎片化特征,故電視新聞亦可借助手機、客戶端、交互式電子閱報欄等移動終端進行節目推動,如此不僅能體現出節目的特點,還能讓群眾更好地收聽節目而不受到其他方面的制約,隨時都可以收聽收看電視新聞。
總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傳統電視新聞與新媒體平臺之間的有效融合也必將成為媒體行業未來的主流發展方向。然而,由于傳統電視新聞本身的體系過于龐大,要想實現新老媒體的融合發展,其過程必然十分艱辛。對此,對傳統電視新聞的轉型過程提供有力支撐,并確保傳統電視新聞能始終保有其權威性與輿論引導能力,便更需注重增添節目的互動性與媒體融合,并以此深入了解受眾的真正需求。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將新聞直播做大做強。
參考文獻:
[1] 劉鍇.淺析傳統電視媒體的融媒體運營策略——從中國教育電視臺四檔直播節目說起[J].教育傳媒研究, 2018, No.15(04):69-70.
[2] 張晨光.善用技術, 再造流程——融媒體時代下城市電視新聞轉型探索[J].西部廣播電視,2017(8):172-173.
[3] 胡瑾.淺析融媒體時代地方電視臺民生新聞的自我轉型[J].西部廣播電視,2016(19).
[4] 李申建.城市廣電媒體如何在融媒體時代轉型升級——以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為例[J].傳媒, 2016(6):72-74
[5] 陳璽.融媒體背景下省級地面頻道轉型研究——以“廣東新聞頻道”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7(13):299-301.
[6] 孫愈中,傅明.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雜志類節目轉型研究——從紹興臺《全媒體時空》說起[J].當代電視,2018, No.365(09):54-5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909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