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氣象影視服務如何應對新媒體的傳播挑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氣象影視節目主要以電視為傳播介質,為大眾提供一些和氣象相關的節目,在多年的發展中,已經從單一化的天氣預報逐漸轉向一個綜合性的氣象服務。但是在信息化時代下,受到新媒體的影響,人們對于信息的接收方式也產生了一定的變化,這給氣象影視服務帶來了相應的挑戰。本文就基于新媒體背景下,首先介紹了氣象影視服務中存在的問題,重點提出了一些傳播策略,以期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氣象影視服務;新媒體;發展策略
以互聯網絡為核心的新媒體,同傳統化的媒體相比,具備更為明顯的傳播優勢,由于新媒體的種類多、受眾廣,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在這種情況下,氣象影視服務如何應對新媒體的傳播挑戰,是現階段相關從業人員應該思考的主要問題。本文就從三個方面出發,借鑒和轉換新媒體的傳播優勢,不斷改善相應的服務模式,爭取達到一個最佳的傳播效果。
一、新媒體背景下氣象影視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ㄒ唬┬问絾我?
在新媒體還沒有出現的時候,電視媒體是人們接收信息的主要來源之一,而且對于相關的氣象影視節目也非常熟悉,所以對于節目的內容在意程度也不高。所以,從以往的傳播方式而言,節目傳播單一化的缺點還沒有暴露出來,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更多的氣象節目開始出現,觀眾的選擇性也開始增多,于是同傳統化的影視服務相比,就會產生一定的落差。
?。ǘ┧捷^低
氣象影視服務較低是現階段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尤其是在新媒體的影響下,影視節目的制作水平則顯得更為的落后。從近年來的發展來看,無論是節目的內容和形式非常低,同十年前相比,沒有太大的差別。從相關調查中也可以發現,一些比較成功的氣象影視節目一般都是放置在黃金時候,而地方頻道的收視率則顯得比較差,有的地區甚至出現了停播的情況。
二、新媒體環境下氣象影視服務傳播的主要策略
?。ㄒ唬┵N近民眾,加強和大眾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新媒體傳播的優勢性,主要是體現在它的服務性和便捷性上面,這樣才能更好的調動大眾的積極性,將一對一服務能夠落實到實處,然后在體驗的過程中,讓人們能夠加強對此的整體認知。大眾在觀看節目的時候,所重視的是節目是否能夠提供一些日常生活、生產中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在具體實踐的時候,應該將重點放置在公共氣象服務方面,努力提高整個服務的能力與效益。 同時,也要貼近民眾,加強和大眾之間的溝通與互動,盡量為他們提供一些更為實用的氣象節目。
例如,氣象服務中心可以推出“旅游氣象服務專題”的主題類活動,在每一個節目中便介紹一個國家的氣候情況和相關的旅游信息,這便是以大眾的需求為導向,提高節目質量的一種方式。大眾所關注的往往是當天或者是未來一天的氣候情況,而不是想要去深入的研究氣象科學。所以說到底,氣象節目最后所服務的仍舊是大眾,再好看的節目,如果觀眾無法接受,那么它注定是失敗的。因此,氣象服務中心最好是選擇采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語言,既要闡述清楚相應的氣象信息,又要符合各個年齡階段觀眾的審美傾向。如果是在霧霾比較嚴重的時候,就可以策劃一個同霧霾相關的專題活動,講解綠色、環保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這樣既可以體現出節目的科學,觀眾也易于接受。
(二)整合新媒體,真正的做到“為我所用”
新媒體的沖擊下,氣象影視節目的收視率也呈現出一個下滑的趨勢,但是從某個角度來看,也擴大了信息的傳播途徑,豐富了節目的來源。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對新媒體進行相應的融合,在互聯網上選擇一些合適的氣象內容,然后將其應用到氣象影視服務中。例如,部分地方臺則開設了相應的專欄,用于整合網絡上的內容,再同電視節目向結合,當某個城區突發冰雹的時候,記者沒有及時拍攝到視頻。這時候,衛視“氣象資訊”的官方微博中,則有網友提供了相應的視頻,在確保視頻準確性的情況下,聯系網絡傳送視頻,然后在氣象頻道中播出。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最大限度的確保氣象服務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真正的達到優勢互補。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當下,我國各個地區也應該完成氣象本土化的插播,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年齡、不同職業觀眾的收看習慣。例如,中央電視臺在播報氣象節目的時候,節目類型是可以在網絡上點擊播放的,開放信息推送平臺,利用新媒體去擴寬信息的傳播渠道。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創新氣象信息內容和形式的時候,需要去縮短信息的時間,及時更新信息,這樣才能滿足未來媒體傳播的相關需求,尤其是發生重大天氣事件的時候,則可以采取主持人連線直播的方式,同大眾一同互動。
?。ㄈ┳⒅貧庀笥耙暤陌b工作,塑造一個專業化的品牌
當前,電視媒體都致力于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品牌欄目,所強調的也是欄目的個性化運作模式,然后將其看做是電視媒體和節目生存的基礎所在。首先,則是應該構建一個通俗化的語言體系,主持人盡量將一些專業術語轉變成為口語、生活化的語言,還可以選擇采用擬人、比喻等方式,這樣能夠保證播報語言的生動和形象。盡量減少“局部地區”、“偏南地區”等詞匯的應用。同時,主持人也應該發揮出自身的個性化特征,形成一個專業且幽默的語言風格。
當社會在發展的時候,人們也愈加重視品牌效應,各個氣象影視服務中心也要將一些企業中優秀的管理模式應用到氣象節目中,從節目的制作、經營等方面出發。例如,從節目的圖像、色調上入手,然后在后期的制作中對節目進行必要的調整,這樣能夠更加符合當下大眾的審美需求。而在經營、傳播的過程中,則是應該對融媒體的發展進行相應的探索,在傳播理念上形成一種全新的策略,采用移動端-PC端-電視屏端的推送方式。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氣象影視服務要應對新媒體所帶來的影響,就需要從主持人、內容和產品等方面入手,這樣才能塑造一個專業化的氣象傳媒品牌。
三、結束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項氣象設備也隨之更新,更多專業化的影視人才進入到新媒體行業中,傳統的電視地位開始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氣象影視從業人員就要抓住機遇,針對實際情況,對傳播方式進行必要的改善和創新。而在創新的過程中,也應該始終堅持本地化的氣象專業性質和服務模式,這樣才能使得氣象服務獲得更為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韓隆青.論新媒體環境下氣象影視的發展方向[J].西部廣播電視, 2015(15):48-49.
[2] 謝海云,丁灝, 羅桂湘. 新媒體環境下氣象影視節目的生存之道——從《睇天氣》的策劃創意談起[J].視聽, 2015(6).
[3] 劉銀峰.新媒體環境下氣象影視資料的開發與利用[J].廣播電視信息, 2018, No.313(5):57-58.
第一作者簡介:趙凡(1982年—)女,漢族,山東省蓬萊縣人,本科,工程師,從事氣象影視節目編導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912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