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實現途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我國體育事業與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間一直就有著密切的聯系,體育本身也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又以體育為載體。充分挖掘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索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途徑,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體育;思想政治教育;實現途徑
  目前,大學生出現沉迷網絡、身心素質差、心理疾病多發、思想動態不穩定等不良現象頻發。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標就是把大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因此,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幫助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培養新時代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體育作為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不僅與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共同的教育目的,而且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充分挖掘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索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途徑,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必然要求。
  一、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ㄒ唬┯兄谂囵B大學生的愛國主義與民族精神
  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和民族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作為內在動力。曾有社會學家指出,戰爭與體育比賽是最能使民族產生凝聚力的兩種方式,因為它們都是國家之間綜合國力的較量。體育運動是一種國際性的文化活動,因此,各國需要在各個國際性舞臺上進行切磋、比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這些國際性舞臺上應該有自己有的地位,享有自己的威望,以展現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文化水平,因此,體育運動又強調著一種國家意識、民族意識。不論是奧運會還是其他國際體育賽事,只要看到賽場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聽著現場奏響的《義勇軍進行曲》,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會熱血沸騰,心潮澎湃,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油然而生,對偉大祖國的熱愛更增幾分。因此體育運動也寄托著全民族的情感,對于提升大學生的愛國主義與民族精神具有著重要價值。
 ?。ǘ┯兄谂囵B大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國法與家規作為人們的行為準則,使國家能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家庭能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體育運動也不例外,任何運動項目都有其相應的競賽規則,這是該運動項目能正常進行的前提條件。因此,體育運動可以培養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使他們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嚴守紀律、遵紀守法。同時,體育運動本身是一項寓艱苦、枯燥、趣味、競爭于一身的項目,可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成功的背后是用大量的汗水和辛酸堆枳而成[1]。在參與體育運動過程中,訓練者的身體要承受疲勞、傷病等反應,心理要承受怕苦、怕累等思想,通過老師的鼓勵和自我的約束來克服身體的疼痛和心理的情感,完成技術動作的學習并運用自如。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大學生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戰勝自我、不斷進取的精神,對培養他們優良的意志品質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在集體項目中,需要同學們相互配合、戰勝對手,有助于培養他們團結協作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
 ?。ㄈ┯兄谒茉齑髮W生健全的人格
  健全人格,是指各種良好人格特征在個體身上的集中體現,如正確的自我意識、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友善性與寬容性、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等[2]。塑造健全人格是體育運動的至高追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終極目標。體育運動中所蘊含的體育精神、競爭意識、審美觀念等,讓大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潛移默化地接受一些積極向上的思想、觀點,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體而言,體育通過身體運動讓大學生獲得放松和愉悅感,通過成功體驗讓大學生獲得自我成就感,通過改善人際交往帶給大學生安全感和歸屬感,通過形態美和精神美提升大學生的個人品味與審美意識,通過改善身體外貌和身體活動能力提高大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給予大學生身心兩方面的積極體驗。正如我國近代著名體育教育家馬約翰所說:“運動場是培養學生品格的極好場所,可以批評錯誤,鼓勵高尚,陶冶性情,激勵品質”,并將此概括為“體育是培養人格的最好的工具”。
  (四)有助大學生于身心協調發展
  保持身心健康、二者協調發展是大學生生活和工作的前提條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強身健體是體育最主要、最本質的功能。人體質量是人生命活動和擁有良好生活能力的基礎,它是在遺傳變異和后天獲得性的基礎上表現出來的,體育是以身體運動的方式給器官系統一定強度和量的刺激,從而對身體各個組織、器官、系統起到積極的影響[3],從而獲得促進人體健康和增強體質的綜合效應。此外,在這快速發展的時代,大學生也面臨學業、就業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壓力,容易產生心理疾病,從事體育運動,豐富課余生活,不僅可以讓他們的情感得到宣泄,讓種種緊張、焦慮、煩躁得到排解和轉移,還可以提供更多較為輕松的人際交往機會,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交往模式,以此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實驗表明:學生自愿經常參加體育運動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和體質健康水平上明顯優于未參加或偶爾參加體育運動者[4]。由此可見,體育在增強體質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效果顯著,對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協調發展十分重要。
  二、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途徑
 ?。ㄒ唬┳⒅伢w育課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
  第一,明確體育課程重要性,提高體育課程地位。體育課是進行體育知識傳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是促進大學生身
  心協調發展、全面健康成長的基礎和保障。第二,加強體育教師素質培養,明確教師職責任務。體育教師的素質不僅關乎學校的體育教學質量,也關乎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否充分實現,提升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術、科研水平,豐富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才能更好地發揮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第三,創新體育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體育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參與性,變被動的接受教育為主動的內化吸收。第四,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擴展體育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讓大學生在文化環境中受到熏陶,主動參與體育、喜歡體育、享受體育,潛移默化地接受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ǘ┏浞滞诰蛘n外體育活動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課外體育活動是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的以鍛煉身體、愉悅身心為目的體育活動,相對于體育課而言,課外體育活動具有活動內容的多樣性和組織形式的靈活性特點。它不僅能夠使大學生更明確地認識自我、及時地評價和反思自我,還能促進大學生更有效地調節和完善自我。換句話說,大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也可以成為實現大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1]。但因其是自愿參與,無教師、學校的外界約束力,在自身惰性、自制力薄弱、學業壓力和就業壓力等因素的影響下,許多大學生會中途放棄課外體育鍛煉,致使課外體育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無法實現。心理學認為,個體的行為總是源于個人的需求和動機。馬斯洛提出了需要層次的學說,他認為人類有五個層次的需求,其中自我實現是最高層次的需求,大學生接受高層次的教育,他們對自我價值實現的要求更加迫切。因此,要挖與掘課外體育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就要激發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動機和需求。
 ?。ㄈ┘訌婓w育競賽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體育競賽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大學生通過體力、技術和心理等綜合方面的比賽達到增強身體素質、培養良好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等目的。體育競賽能夠幫助大學生克服怕苦怕累、競爭意識薄弱的弱點,在競爭中培養大學生頑強拼搏、戰勝自我、不斷進取的意志品質。不同項目的體育競賽能讓大學生獲得不同的教育,如集體項目能培養大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長跑項目能培養大學生堅持就是勝利的信念。此外,體育競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僅能在參賽者身上得以體現,還能在觀賽者身上發揮作用。大學生在觀看體育競賽時,體育運動的形態美、動作美、精神美能提高其個人品味與審美意識,體育競賽中運動員積極拼搏、不斷進取、超越自我的比賽作風能培養其良好的意志品質,運動員尊重規則、公平競爭的比賽道德能提高其規則意識和法制觀念。
  三、結語
  體育是發展體力、增強體質為主要任務的教育,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充分挖掘體育在培養愛國主義與民族精神、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促進身心協調發展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從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等環節中探索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途徑,將更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從而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張磊.大學體育育德功能及其實現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16.
  [2]鄭香妞.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6,37(11):200-202.
  [3]陳勇,郝小亞.體育健身功能的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07):127+141.
  [4]葛吉生,高全.高校余暇體育與增進身心健康關系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 04):45-48.
  [5]陳海曉.體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實現途徑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7:4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92892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