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能源技術的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能源技術,是一種利用率高、損耗比例低資源開發形式,它是人類社會發展技術體系全面升級的體現,它不僅迎合了高效率的生產需求,還具有可循環利用的特征?;诖耍疚囊郧嗪{}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資料為依據,著重對我國新能源技術的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進行探究,以達到充分把握技術實踐要素,促進社會資源循環利用的目的。
關鍵詞:新能源技術;發展現狀;未來展望
中圖分類號:F4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0-0003-02
0 引言
新能源開發,是人類資源運用體系自主創新與開發的體現,它不僅關系到區域經濟開發的趨向,還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研究表明:合理把握新能源技術實踐要素,不僅可有效解決技術應用中的問題,也可以促進技術創新,由此,關于我國新能源技術的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將為國內能源綜合開發提供參考與新趨向。
1 新能源概述
新能源又稱為非常規能源,是指傳統常規性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如太陽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均是新能源的代表[1]。一般來說,新能源實際應用均不會產生較多的污染,且資源可應用的范圍較廣,基本實現了生活、工業生產等方面資源的綜合調控。
新能源技術,正是從新能源開發衍生而來的實踐應用形式。該項技術不僅保留了新能源的基本優勢,還巧妙的融合了數字化程序、人工智能等多元現代化特征,由此,新能源技術的實際應用就具有資源整合能力強,社會需求充足供應的資源實踐效果。
2 我國新能源技術的發展現狀
2.1 新能源技術當前開發成績
我國自上世紀50、60年代的石油危機出現后,就逐步開始加強對新能源技術的研發,且在改革開放后取得了較高的突破。21世紀更是在物質、技術極大豐富狀態下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研究至今,我國的新能源技術已經在世界上占到了突出地位。依據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資源開發與管理部門人員提供的數據可知:自2015年以來,青海地區現有的新能源技術形式中,不僅包含了風能、水能、電能等常規性能源,還延展到了生物技術、克隆再生等更高領域。同時,截止到2018年年底,青海地區已經有80.16%-88.14%的地區生產動力是新能源技術形式,這其中有50.77% -54.25%為電能的應用與轉換,50.99%的新能源技術是高品質資源轉換,社會新能源技術的開發污染比為10.14%[3]。以上這一數據結果,正是對青海地區新能源技術實際應用具體狀態的綜合概述。
2.2 當前新能源技術開發中存在的劣勢
但我們必須清楚的是,國內新能源技術的應用,受到社會發展階段性的制約,資源運用上依舊存在著階段性問題,當前實施期間,還暴露出諸多不足。筆者將其歸納為:
?。?)新能源技術開發思維上的禁錮。青海地區現有的新能源技術中,50%是新能源轉換為電力,或者新能源技術的研究還主要停留在水能、風能最常規的資源開發層面上。這種過于拘謹、局限性的資源應用形式,雖然可滿足當前階段性新能源技術應用需要,但由于缺乏創新性,很容易被社會發展的新趨向所“遺棄”。
?。?)技術開發形式上的缺失。當前國內的新能源技術實施方法中,多是直接按照新能源技術發展的特征進行資源開發,缺少對具體技術應用需要的把握。同時,直接“套用”的新能源技術開發形式,也不能實現新能源技術的針對性應用,實際進行新能源技術結合時,所產生的資源運用結果根本無法得到保障[4]。
(3)新能源技術開發人員能力不夠。新能源技術,是一項專業性要求極高的技術實踐方式,無論是風能、潮汐能的轉換,還是水能、生物能的運用,均需要專業的新能源技術探究人員進行指導。但從青海地區近年來新能源技術運用的具體情況來說:僅有40%的新能源技術人員具有創新、技術改裝、開發的能力,剩余60%僅僅是從現有技術實際應用視角上進行問題淺層分析,這樣的新能源技術技術開發水平,根本就不能滿足未來新階段非常規能源的市場需求。
(4)新能源技術研發資金不足。新能源技術開發中資金不足,一方面是由于海洋能、生物能等開發技術的探究,在技術的研發高度上需要不斷的更新,由此,新能源技術應用就出現了生產轉換、技術手段的同步性資源損耗,對于國家有限的物質資金而言,無疑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同時,新能源技術的研究是一項長期的投資事業。
3 我國新能源技術的發展未來展望
新能源技術的開發與運用,是創建高品質資源利用率的技術基礎,為更進一步彰顯新能源技術運用的價值,就應在未來進行技術開發時科學把握技術探索要點。
3.1 開放式新能源技術開發思路
新能源技術是一門綜合性技術研究學科,它具有多元性、社會性等特征。為推進社會新能源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要形成廣闊的技術研究思路。其一,新能源技術在社會生產領域中的應用范圍要擴大。其二,新能源技術逐步向著生活化的趨向轉變。
如,國內某地區進行新能源技術研究時,為實現新技術資源的綜合探索,就將未來階段的新能源技術研究規劃為:社會生活服務和專業技術領域技術創新兩部分。其中生活服務環節,主要是從電力轉換、燃氣替代、水資源循環利用三方面進行技術研究。而專業生產技術開發層面,研究人員則確定了化工加工、商品加工兩個大趨向,然后每一個趨向按照生產、加工、材料處理、整合等三個層次針對性的進行新能源技術研究。
本節案例中所提到的,新能源技術實踐開發方式綜合探索,就是數字化技術可開發與運用新思路的體現。這樣的未來新能源技術規劃策略,不僅突破了當前新能源技術開發思路禁錮的問題,也是開拓了新能源技術的探究趨向。
3.2 更新新能源技術開發形式
新能源技術深入性研究的目的,是降低社會發展中的資源損耗,提升資源綜合開發與利用效率。由此,新能源技術的研究形式也必須是不斷變化的,這樣方可最大限度的挖掘新能源技術中的價值。 如,某地區未來進行新能源技術開發期間,為充分實現新能源技術的高效率運用,技術研發部門首先結合當地農業種植秸稈資源,開展秸稈發酵能源轉換。這種自然資源轉換的方式,在解決當地居民燃氣資源運用緊張的問題提供了較好的技術輔助思路。同時,該地區的產業經濟發展以畜牧業養殖為主,進行新能源技術綜合開發期間,開發人員利用生物轉換技術,在畜牧業喂養期間實行了喂養飼料的綜合開發,適當的進行物質資源的新能源調控。這種新能源技術開發方法,是從生物研究的角度上,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實行資源開發與利用策略的靈活性探究,其實踐思路得到了周期性運用。
3.3 創建持續性的新能源技術人員渠道
創建持續性的新能源技術人員渠道,也是當前新能源技術深入性推進的重要動力。更具體來說,一方面是指加強在職人員的專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輸出渠道,以確保我國新能源技術研發人員的循環供應。
如,國內某地球進行新能源技術深入性研發期間,為進一步挖掘新能源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就進行了區域內新能源技術人員重點培養戰略。其一,當地政府結合區域內新能源技術的應用情況,實行了技術研究與開發戰略。其實踐要點可歸納為:(1)對區域新能源技術研究企業、研究部門,提供技術創新啟動資金,鼓勵在職人員進行生物能、海洋能等方面的技術創新。(2)強化技術研究新思路,與當地企業創辦新能源技術實驗運用基地,開展在實踐中進行新能源技術探索的實踐戰略。(3)為在職新能源技術人員提供相應的技術培訓機會。其二,當地新能源技術研究部門,與當地、周邊城市高校進行人才輸出合作,保障當地新能源研究部門,可隨時進行技術能源人才輸出結構的調整。
該地區所實施的新能源技術人員綜合培訓實踐思路,一方面是從新能源技術崗位內部需求視角上進行問題探究,另一方面是從社會人才補充的層面上進行問題探究,這一案例正是社會資源綜合開發與運用的直接性體現。
3.4 形成多方協作的新能源技術資金供應體
新能源技術是人類文明發展到更高階段的資源投資需求,它的研發最終目的是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為確保新能源技術得以長效性開發下去,除了單獨依靠國家力量進行資金投入,還要呼吁社會中各個行業的使用者,也參與到新能源技術創新開發的資金投入中來。
如,某地區進行新能源技術開發期間,為確保技術研究中資金供應動力得到保障,當地政府部門除了向專業新能源技術研究領域定向撥款,還鼓勵當地工業生產、農業種植、化工合成等產業,通過正規的途徑購買新能源技術的使用權;或者,也可以通過新能源技術與當地資源生產部門合作的方式,為新能源技術研究提供物質和資金的支持。
本節案例中所提到的,結合新能源技術當前開發的實際情況,剖析新能源技術研究的目標、趨向,通過政府撥款投資、技術深入性研究的新思路,對區域性新能源技術深入性研究提供資源支持。同時,將新能源技術作為一種社會公共利用資源,借助資源實踐所帶來的價值進行研究技術更新、研究資源供應等實踐方法,可創建多方協作的新能源技術資金供應體。
3.5 加強技術研究安全管理
解決我國當前新能源技術社會推廣的保障安全管理的問題,也是社會技術研究不可忽視的重要點。即,新能源技術的深入性研究,要依靠加強技術探究的安全管理體系,做好安全防護實現資源綜合利用。
如,我國某地區進行新能源技術開發時,技術研究人員為降低新能源開發期間造成的人員損失、自然環境受污染等問題發生幾率。管理人員在實際探究期間,首先按照具體新能源技術開發的具體情況,進行了技術研究安全問題的綜合分析,對可能出現的新能源技術實踐問題進行等級評估,并制定相信的問題處理策略。其次,實行新能源技術開發區域實踐戰略,及時在技術研發試驗中發現問題,盡量規避新能源技術研究期間出現的安全隱患。本節案例中所描述的新能源技術安全管理方法,也是有效的技術未來發展新趨向。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新能源技術的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是社會資源高品質開發的理論歸納。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開放式新能源技術開發思路、更新新能源技術開發形式、創建持續性的新能源技術人員渠道、形成多方協作的新能源技術資金供應體、以及加強技術研究安全管理五方面,對新能源技術的發展趨向進行策略歸納。因此,文章研究結果,將為社會資源高效應用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1] 解旭彤,路宏敏,胡寬,宋丙鑫,等.新能源充電線纜的高空核電磁脈沖響應[J/OL].電子科技,2020(02):1-6[2019-04-09].
[2] 呂力,葛鵬,柳邵輝.基于節能與新能源技術路徑的雙積分合規成本測算模型及其應用[J].汽車工業研究,2019(01):41-44.
[3] 胡振興,王阿嬌.創業投資對新能源技術創新效率的撬動效應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8,35(23):82-91.
[4] 王正坤,孫迎舒.我國新能源技術的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J].化工管理,2018(02):13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771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