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RTK技術在地質工程測量中的運用研究與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文章對地質工程測量內容進行分析,認識到GPS RTK技術的相關內容,總結GPS RTK技術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旨在通過問題的分析構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以提升GPS RTK技術的使用價值,為地質工程測量工作提供支持。
關鍵詞:GPS RTK技術;地質工程;測量;技術
伴隨地質工程測量行業的發展,通過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技術的運用可以充分滿足地質測量的全天性、精度性以及自動化的測量需求,GPS技術通常被運用在導航、軍事以及大地測量等多個領域之中,通過GPS技術的運用,可以提高測量工作的整體效率,充分滿足現階段地質測量工作的開展需求。在網絡信息技術逐漸發展的背景下,GPS RTK技術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GPS RTK技術使用中可以改變以往的限制問題,實現地質測量工作的立體性,有效推動土地測量行業的發展。
1 GPS RTK技術分析
1.1 概念分析
GPS主要以衛星作為核心,通過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的運用實現數據檢測,該種技術使用中具有全功能、全球性以及連續性、實時性的特點,實現對精密三維坐標、速度以及時間的檢測。
實時動態定位(Real Time Kinematic,RTK)測量技術,通過載波相位觀測技術的運用,可以在實時差分技術使用的同時進行GPS測量技術的運用,這一技術作為GPS測量技術中較為常用的技術形式,在三維定位測量中其精度可以達到厘米的狀態,以提高地質測繪的實施性[1]。
1.2 GPS RTK技術工作原理
通過對GPS RTK技術的分析,RTK通過實時動態測量,可以通過與基準站中的GPS連接,實現對地質情況的準確測試。而且在觀測數據中,通過無線電傳輸設備的使用,能夠將數據實時傳送到基準站之中,之后系統會根據相關的定位原理對計算數據實施監控,以保證地質工程測繪的精確性。同時,在RTK測量中,通過與GPS技術的融合,可以實現高效、可靠的數據傳輸,充分滿足現代地質工程測量的需求,推動地質測繪技術的穩步發展。
2 GPS RTK技術在地質工程測量
2.1 物化探測網的測量
在地質工程勘探的過程中,為實現地質勘探的有效性,應該將測量區域的設定作為重點,通過測量區域內測量方法的使用以及直線布線方案的分析,形成一定的規律性探測點,之后組成物化探網。在整個測量的過程中,應該將基線參數輸入到GPS RTK接收機之中,相關人員按照基本參數及進行物化探測網的測量。
2.2 地質工程點的定位測量
針對地質工程勘探狀況,若在地質工程測量中采用傳統的勘探方法,會降低勘探的整體效率,無法滿足地質工程勘探的基本需求。而通過GPS RTK技術的運用,可以有效簡化地質工程的探測流程,整個工作中,根據探測區域的基本特點,進行基準點的確定,并通過RTK技術的運用將測量數據引入到工作區域,可以有效提升工程項目測量的準確性,最終實現移動站的工程點測量。在地質工程點布設的過程中,通過GPS RTK技術的運用,可以及時改變傳統地質工程測量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測量的特點,進行聯測方式的改善,以保證GPS RTK技術使用的有效性。一般情況下,在地質工程點布設中,應該將工程坐標輸入到GPS接收機之中,之后通過GPS RTK技術的運用,進行工程點的布設,以提升地質工程測量的準確性。
3 GPS RTK技術使用中面臨的問題
3.1 衛星狀況對其帶來的影響
在GPS RTK技術使用的過程中,由于衛星覆蓋問題的限制,數據傳輸中會出現假值的現象。在一些城市、峽谷等地區,衛星信號的遮擋時間較長,衛星系統會面臨多種因素的限制,影響衛星測繪結果的準確性,無法滿足地質測繪的基本需求[2]。
3.2 天空環境的影響
通過對GPS RTK技術使用狀況的分析,當系統在白天作業時,所檢測的信號會受到電離層數據的干擾,影響衛星工作的穩定性,而且在衛星數量較少的狀態下,GPS RTK技術會受到初始化的影響,無法實現測繪技術運用的有效性。在中午進行數據測量中,測量作業相對困難。因此,在GPS RTK技術使用中,應該合理選擇測繪時間,以保證地質測繪數據的準確性[3]。
4 GPS RTK技術在地質工程測量中的技術運用
4.1 明確GPS RTK技術要求的運用
伴隨地質測量工程的發展,為了提升地質測量技術使用的有效性,應該實現GPS RTK技術的合理運用,以提升地質測量的最終需求。通常狀況下,在地質工程測量的GPS RTK技術使用中應該明確以下標準:(1)提高觀測衛星圖的強度。地質量測中高強度的衛星圖與衛星的數量呈正比,因此,在坐標測算中,衛星數量越多,測量出的數據精確性越強。(2)對于測量人員而言,整個工作中應該提高自身的責任心,掌握GPS RTK技術的使用方法,結合地質測量的基本條件進行測量工作的構建,以保證測量工作的專業性、測量結果的準確性。(3)在數據觀測中,施工人員應該提高對復核內容的認識。GPS RTK技術存在著實時性高、測量快捷的優勢,但是由于初始化執行度的限制,在作業中若缺少有效復核,會出現測量結果不準確的問題。因此,為了保證GPS RTK測量的準確性,測量人員應該結合地質工程的特點,進行測算方案的研究,以實現測量工作的準確性,提升地質工程測量的整體價值。
4.2 坐標轉換參數測量的技術運用
在地質工程測量的過程中,通過GPS技術的運用,可以對不同系統的坐標進行數據的測量,而通過PTK測量技術的運用,可以得到實時性的數據檢測狀態,并形成獨立的坐標,充分滿足坐標轉化中的需求。 可以發現,GPS RTK技術的優勢明顯,在坐標轉化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在GPS RTK作業之前,應該控制地區的靜態點,針對地方坐標系統控制點聯測狀態,及時獲取所測位置的GPS點,而且也可以實現數據轉換的實時性,為坐標轉化參數的測量提供支持。
?。?)在坐標轉化參數分析中,應該選擇一致控制點進行數據精度、密度以及分布狀態的分析,由于坐標的轉換參數與求解的質量有著密切關系,因此,在基準點的坐標選定中,應該將數據均勻的分布在測區內,實現GPS RTK測量結果的精確性。
?。?)在地質工程測量中,應該將數據測區的精準點控制在3~6點之間,坐標求解以及參數轉換中,應該采用差異性的匹配方案,通過不同計算方法的運用,對坐標參數形式以及檢驗形式進行分析,將測量結果的誤差控制在最低范圍內,以實現坐標參數確定的準確性。
?。?)在坐標轉換參數分析中,由于參數求解的精度以及已知點的兩個坐標精度狀態得到合理分布,在坐標參數轉化中應該對區域性的內容進行分析,保證坐標參數轉化及求解的穩定性。
4.3 基準站設計技術的運用
通過對地質工程測量狀況的分析,當使用GPS技術進行測量時,GPS衛星通常應該在2×104 km的高空,衛星發出信號到接收機接收信號,中間會受到電離層、對流層等多種因素干擾,導致信號相對微弱,一般情況下所接收到的信號只有﹣50~180 dB。而在GPS RTK技術使用的過程中,由于該種檢測技術具有超高的電磁波,這種電磁波的傳輸距離與接受天線高度以及大氣的折射存在關聯性,因此,在GPS信號處理中,為了提高信號接收的有效性,應該合理選擇基準站的設計位置,有效提升數據測量的準確性。在GPS RTK技術使用的過程中,為了避免路徑因素的影響,基準站周圍應該避免出現大面積的信號反射物,主要是由于信號傳輸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若出現大面積的信號反射物,會影響數據傳輸的準確性。在GPS RTK技術使用中,天線的設計應該盡量保持一定的高度,實現數據信息傳輸的實時性、穩定性。
4.4 作業半徑設計技術的運用
結合地質工程測量狀況的分析,在GPS RTK技術使用中,應該認識到作業半徑對測繪工作帶來的影響。對作業半徑而言,主要指移動站離開基準站的最大距離,因此,半徑的大小與基準站的電臺信號傳輸距離有著一定的關聯性,在GPS RTK技術使用中,相關人員應該對數據測量的速度以及精確度進行分析,以保證地質工程測量的準確性。伴隨GPS RTK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測量技術的創新,地質工程測量中為了有效擴大作業的范圍,應該合理控制作業半徑,通常以10 km內為最佳狀態,若在作業半徑選擇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需要縮短半徑以保證GPS RTK測量的準確性。
5 結語
在地質工程測量行業中,為了保證在地質數據測量中數據測量的準確性,應該把數據的測量選擇作為重點,通過測量方案的控制以及測量技術的分析,實現GPS RTK技術使用的有效性,實現GPS RTK技術在地質工程中的有效運用。通常狀況下,對于地質工程測量單位在GPS RTK技術使用中,應該明確測量技術使用的標準,通過坐標轉換測量技術的使用、基準站設計方案的構建以及作業半徑的優化設計等,實現GPS RTK技術的高效運用,以滿足地質工程測量工程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張賢勇.試析測繪新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與展望[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6(1):333-334.
[2]李猛.基于GPS RTK技術在高速鐵路工程測量中的實踐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8(19):230-231.
[3]李峰.GPS RTK技術在土地整理測繪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河南科技,2018(15):127-1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05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