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莫索灣氣象站 “三農”氣象工作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近年來莫索灣氣象站針對“三農”逐步建立和完善棉花和特色林果為主的農業生產氣象服務體系,建立完善氣象防災減災服務體系,提升氣象災害預測預警能力。本文分析了氣象為“三農”服務工作開展現狀及存在的不足,為提升氣象服務能力提出針對性意見和建議,以期促進當地氣象服務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    “三農”;氣象服務;新疆莫索灣
  中圖分類號    S1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1-0200-02
  “三農”問題是政府部門長期高度重視的問題。為了充分發揮氣象服務“三農”的重要作用,2010年國家相關部門頒布文件提出應針對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加以完善,并且健全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莫索灣屬典型溫帶大陸性氣候區,氣象災害頻發,嚴重危害農業生產。為確保莫索灣農業穩定有序發展,減輕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必須通過科學有效的途徑開展服務,加強“三農”氣象服務工作能力。
  1    建立和完善棉花和特色林果為主的農業生產氣象服務體系
  1.1    加強農業氣象試驗技術能力和農業氣象適用技術推廣
  針對莫索灣150團21個連隊棉花、小麥(少量)、鮮食(釀酒)葡萄、蟠桃、設施農業、畜牧養殖業,與烏蘭烏蘇農試站共同建設多功能綜合試驗研究基地,開展農業氣象指標、氣象災害防御和適用農業氣象技術研究,如推廣“葡萄覆膜安全越冬技術”成果,利用人工氣候箱模擬凍害、測定根系生理生化指標、明確不同品種鮮食葡萄根系安全越冬臨界溫度,建立冬季氣候預警指標,試驗不同效果的保溫材料并大面積推廣,防御鮮食葡萄根系凍害。
  1.2    完善有效的農業氣象業務服務機制
  氣象部門建立完善農業氣象服務定期反饋機制,促進為農服務基本業務水平提升,加強和組織管理體系建設,每年3月底前開展面向農業生產一線的“知農時、懂農事、察農需、接地氣”調研活動,針對重點服務對象完善和擴展“直通式”聯系,解決氣象服務“最后一公里”作用,實現針對性和快捷性的農業氣象服務。
  1.3    建設專業化農業氣象監測預報技術系統
  建設和完善農業氣象試點田,試點田設立標識牌,安裝或配備農業氣象觀測系統,建立完善農業氣象服務平臺和農業氣象服務指標集。與烏蘭烏蘇農業氣象試驗站針對棉花等主要產物播種、施肥、噴藥、灌溉、收獲、晾曬等,細化、訂正農用天氣預報等產品,指導農民科學安排農事活動,定期開展農田調查,提高服務針對性。
  1.4    開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現代農業氣象服務
  結合莫索灣墾區農業發展布局,發展適合優質棉、特色林果等專項氣象服務業務。莫索灣氣象站與烏蘭烏蘇農業氣象試驗站針對棉花、蟠桃、加工番茄開展農業氣象服務,開發富有地方特色的系列化服務產品;開發適合本地精細化服務產品,開展針對性的特色服務[1-2]。
  1.5    強化保障農業安全的氣象防災減災服務
  在關鍵農事季節和災害性天氣來臨前,向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種養大戶、150團黨委及連隊提供滾動專題氣象服務;深入田間地頭調查,實地指導農民開展農業生產工作。針對災害可能產生的影響提出防御措施,對農業受災情況調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評估農業氣象災害損失,指導農民科學補救。
  1.6    加強農業適應氣候變化決策服務
  進行主要作物、特色林果、區域特色產業、設施農業精細化氣候區劃和主要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區劃,重點為棉花、工業番茄及蟠桃精細化氣候區劃和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并上報150團黨委和農業生產管理部門,為農業結構調整服務。
  2    提升氣象災害預測預警能力,建立完善氣象防災減災服務體系
  2.1    建立長效機制
  推動農場氣象防災減災機構建設,建成有地方編制和經費的團級氣象防災減災機構。建立健全氣象為農服務穩定投入機制,依托“三農”服務專項將“兩個體系”運行維持經費納入公共財政預算。150團繼續出臺農場氣象災害防御專門文件,將氣象工作納入對農場績效考核。定期開展農場氣象災害防御典型事例和“三農”專項建設效益宣傳。
  2.2    構建基層有效聯動的應急減災組織體系
  完善團場氣象災害防御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召開氣象災害防御領導小組工作會議,部署或總結年度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強化氣象信息服務站和信息員綜合為農服務能力。完善氣象災害應急準備工作認證制度,開展氣象災害應急準備工作認證。開展氣象災害防御應急演練,完善鄉鎮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體系。
  2.3    建設覆蓋廣的氣象預警信息發布網絡
  建立完善團級公共氣象服務業務系統,制作符合農工農場實際需要的氣象服務信息,提高服務產品的實用性和科技內涵。建立統一電子顯示屏和大喇叭運行管理制度,完善150團氣象信息手機短信用戶庫,建立防災減災部門信息發布手段共享機制,實現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手機、電子屏、大喇叭信息傳播全團100%覆蓋。
  2.4    完善預防為主的氣象災害防御機制
  為了增強農民防災減災的意識和能力,應充分發揮氣象信息服務站、氣象科普宣傳欄、氣象信息員的作用,定期開展多種形式的鄉村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統一制作氣象災害防御指南和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手冊,開展分災種的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完善氣象災害風險數據庫,開展以連隊為單元的氣象災害風險調查。   3    莫索灣氣象站服務能力提升對策
  莫索灣地域面積寬廣,地形復雜,氣象災害突發性強,受通信網絡局限,農牧民獲取氣象信息渠道少、信息獲取不及時,加上農牧民氣象知識欠缺、氣象意識不強,獲取的農業氣象服務產品單一、針對性不強等,因而造成巨大損失。農牧業生產必須重視氣象工作的重要地位,著力提高氣象為“三農”服務水平。
  3.1    提升氣象為農服務意識
  要提高氣象為農服務工作,首先要加強氣象工作人員服務,培養“以人為本,為民服務”意識,深入農村調查實際情況,開發適合農民的針對性氣象為農服務產品。加強對農業生產要素工作的觀測研究,滿足農業生產需求,為“三農”提供可靠的氣象服務保障。
  3.2    加大氣象監測點建設,提高氣象預報準確率
  新疆地域寬廣,氣象預報如果不能全方位報導,就無法滿足轄區內農民的實際需要。因此,為了提高氣象預報準確率,需要針對氣象災害多發區域開展全天候監測,逐步加強全局氣象監測點建設,將高質量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提供給農民,以幫助其防災減災[3]。
  3.3    拓寬氣象信息發布渠道
  氣象部門要建立多重氣象重大災害發布通道,保證氣象預警信息及時送達到農民手中,使農民做好災前準備工作。同時可利用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綜合發布平臺,實現實時信息互動,鼓勵群眾發布最新災情預報,以掌握災害發生情況。培養農民掌握并利用氣象信息服務于農業生產的意識,保障農業生產順利進行[4]。
  3.4    加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地方財政應加大投入,積極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抓住適當的時機,充分利用有利天氣進行人工消雹、人工降雨,減少氣象災害損失。加強人工影響天氣綜合監測網建設,使動態監測能力有效提升,逐步提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作業能力和科技水平,有效提高服務效益。
  4    參考文獻
  [1] 周良海.崇州市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現狀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8(20):197.
  [2] 劉順濱.農戶農業氣象服務需求及影響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6.
  [3] 段?;?,侯學源.淺析農業氣象服務的現狀和發展[J].廣東科技,2010,19(24):85-87.
  [4] 張萌,周德偉,蔣婷婷.農業氣象服務現狀與發展趨勢[J].現代農業科技,2018(15):213.
  作者簡介   李萍(1975-),女,山東莒南人,工程師,從事綜合氣象觀測業務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2-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337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