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傳播背景下傳統村落特色文化挖掘與傳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臨沂市傳統村落文化傳播方式大體涵蓋口頭傳播、紙媒傳播、廣播電視傳播以及新媒體傳播,但落實現狀參差不齊,有些地區傳播方式尚不完備僅限于口頭傳播,優秀傳統村落文化的挖掘與傳播應當引起更多的關注與重視。臨沂市傳統村落文化傳播問題主要體現在:傳統村落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意識不足;偏重于傳統村落建筑保護而忽視傳統精神文化的保護;村落特色不夠突出,缺乏專業人才宣傳與有效策略。臨沂市傳統村落特色文化傳播要明確自身的定位以及自身特色,拓廣文化傳播渠道,在新時代微傳播背景下謀求自身的發展。
關鍵詞 微傳播;傳統村落特色文化;影像傳播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35-0176-02
1 微傳播在傳統村落文化挖掘中的適用性
微傳播核心特征就是“微”,即傳播的內容是“微內容”(短視頻、Vlog等);傳播體驗是“微動作”(通過簡單的手指活動就能表達自己的看法);傳播渠道是“微介質”(手機等介質)。傳播的直接目的是將傳播的內容傳遞給受傳者,微傳播則將傳播過程合理優化利用其碎片化、個性化、快捷化的特點迅速成為主要傳播方式。作為現代主流的傳播方式,依托新媒體媒介平臺以及“互聯網+”信息交流傳播網絡,給人們開創了一個表現自我個性,促進溝通交流的新途徑。
雷蒙德威廉斯認為,文化包括“理想”的文化、“文獻”的文化和“社會”的文化。傳統村落文化是社會文化的縮影。近幾年來,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揚本民族,本地區的優秀傳統村落文化,提倡與現代文明發展相融合,進行開創性轉化與發展。在微傳播語境下,傳統村落文化與外來新文化相沖突,傳播與傳承面臨新的困境。傳統文化分布相對散碎,基于此特點可以有效借助微傳播的特點整合傳播內容,將相類似的傳統文化綜合歸納形成自身的傳播優勢,進而實現傳統村落文化傳播影響最大化。
2 臨沂市傳統村落文化傳播現狀及問題
2.1 臨沂市傳統村落文化的現狀
傳統村落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在歷史長河中不斷豐富其自身的感染力。臨沂市蒙山旅游區柏林鎮的鬼谷子村就是臨沂市傳統村落的典型代表。由于鬼谷子村位于山區,道路不平出行不便,那里的建筑都依據地形建設,形成了獨特的大分散、小集中的建筑格局。傳統村落蘊含的文化不僅只表現在村中現存建筑等物質文化遺產中,還表現在歷代生息繁衍中傳承的方言,以及創造的口頭語言、口頭文化、流傳故事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臨沂方言與普通話所用的詞素完全相同但其含義卻有所相同,臨沂方言的詞義范圍大于普通話的詞義范圍,例如“喝茶”在普通話的詞義中是沏上茶葉的水而在臨沂方言的詞義中卻是喝水的意思。有的方言表達的意義也有所不同,例如“湖”在普通話的詞義中是被陸地圍著的大片積水而在臨沂方言的詞義中則兼指田地,把到地里干活說成“下湖”。截至目前,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臨沂市共有50個村落入圍(第一批11個;第二批13個;第三批15個;第四批11個),目前第五批傳統村落正在申報階段。臨沂市傳統村落消失的現象已經得到緩解,村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大批珍貴的傳統村落文化遺產得到了有效保護。傳承優秀文化,發展大美鄉村,已逐漸成為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的期望。然而,在微傳播時代語境中,傳統村落文化正迎來新的問題與挑戰。
2.2 臨沂市傳統村落文化傳播困境
1)傳統村落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意識不足。受經濟利益驅動,不少傳統村落過于依賴旅游資源開發來獲得發展反而輕視傳統文化的價值。目前在傳統村落發展規劃的產業定位中,極大多數都以發展旅游為方向選擇。毋庸置疑,旅游能促進經濟發展,也可推動傳統的保護,但旅游的過度和無序也會帶來對傳統的破壞。這是過度注重經濟效益的結果。村落保護和旅游開發中如何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平衡,文化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但需要把握開發文化的力度保證優秀文化得以傳承。
2)偏重于傳統村落建筑保護而忽視傳統精神文化的保護。目前,對于傳統村落的保護,主要體現在外觀建筑改造、旅游經濟開發方面?!拔覈趥鹘y村落保護中,尤其是文化精神和內涵的保護傳承方面,還存在著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如重申報輕保護、重建設輕遺產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地區在傳統村落保護與改造中,‘空心化’現象比較嚴重?!雹?
3)村落特色不夠突出,缺乏專業人才宣傳與有效策略。目前關于傳統村落的傳播,大都停留在文字介紹方面,鮮有鮮活的音頻、視頻資料。以臨沂目前傳統村落的網上傳播為例,最主要的網站有兩個,臨沂文明網“美麗鄉愁”和瑯琊新聞網“金秋走沂蒙——聚焦臨沂傳統村落”。這兩個網站,均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進行介紹宣傳,而鮮有音頻、視頻資料。每個傳統村落都有自身的亮點與歷史名片但傳統村落的發展略后于現代總體速度,傳統文化的發掘力度相對缺失,宣傳策略相對匱乏導致傳統村落未被人們所熟知,傳統文化也未被人們所學習跟傳承。
3 傳統村落文化傳播的改進策略
3.1 突出影像微傳播效應
影像一方面可以起到記錄歷史的作用另一方面同樣可以起到美化作用,沁人心脾。微傳播時代下,受眾每天接收大量視頻,對于世界的構建由原來的肉眼所見逐步轉變為通過視頻重塑,換言之當下的受眾通過手機媒介看世界。紀錄片作為影視傳播的一種類型,真實的展現歷史現狀,通過傳統村落中老人的口述與實地場景的結合真實再現傳統文化環境起到教育弘揚作用。電影也是時空的藝術是包含部分主觀意識色彩的表達。臨沂作為紅色文明的發源地流傳著許多感人的革命故事與優秀的紅色文化更適合于電影的藝術表達與創作。跳脫出傳統宣傳圈,開創新思維結合微傳播時代背景,取得更大的傳播效果。
3.2 依托新媒介構建微傳播網絡
隨著移動設備的普及,依托于手機、電腦等傳播媒介構成的傳播網絡逐步擴大。依托新媒介構建微傳播網絡,讓社會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形成更廣泛的以新傳播媒介為基礎設施和以互聯網大數據網為指導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已成為傳播新趨勢?;ヂ摼W背景下信息的傳播交流十分廣泛,大數據也給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指導與便利。新媒體區別于傳統媒體單一的宣傳多方面,多形式的進行宣傳并將宣傳資源進行更加合理的配備,使得宣傳取得最大的效果。傳統文化相對碎散剛好符合新媒體傳播小而精的傳播特點,可以為傳統文化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目前以瑯琊工坊為帶頭的新媒體傳播團隊以弘揚臨沂傳統文化精神,臨沂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通過微博進行小視頻傳播形成手機到網絡再到手機的傳播網絡,依托廣大受眾借助微傳播方式達到傳播目的。
3.3 政府的支持與重視
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比相對弱勢,更需要外部力量的保護與支持。政府應加大對村民的宣傳教育,使其明白傳統文化對于民族的重要性,從他們自身形成保護與傳承意識,同時培養村民的宣傳意識,政府建立網站等信息交流平臺,充分發揮村民的“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到微傳播過程當中,共同發力為保護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維護和弘揚傳統村落文化對發展臨沂地域性特色具有長遠意義。因此,在微傳播時代語境下,臨沂市傳統文化類型標簽明顯但發掘與宣傳相對不完備,需要引起人們更多的重視,微傳播大環境賦予了傳統文化傳播更多的機遇與可能性。
注釋
?、偃嗣袢請?2014年/12月/15日《保護傳統村落 留住文明記憶——全國政協“城鎮化進程中傳統村落保護”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摘登》。
參考文獻
[1]王乃舉.文化振興背景下安徽傳統村落微旅游發展路徑[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105-111.
[2]盧俊陽.信陽市傳統村落發展微旅游的問題與對策[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8(2):69-73.
[3]孫金榮.山東省傳統村落的文化意蘊與價值[J].農業考古,2018(12).
[4]陳嬌.微旅游理論與實踐研究[D].成都:西南民族大學,2016.
[5]王嘉文.以鄉村微旅游帶動美麗鄉村建設路徑研究[J].鄉村科技,2016(18).
[6]汪紅蕾.守護傳統村落 傳承中華文脈-中國(福建·南平)古村落文化遺產保護高峰論壇綜述[J].城鄉建設,2018(10).
[7]孟慶波.網絡媒體視域下少數民族藝術活態傳承路徑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8(12).
[8]魯可榮,胡鳳嬌.傳統村落的綜合多元性價值解析及其活態傳承[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2):115-1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25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