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概論“1+N+1”雙語教學模式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土木工程概論》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在“一帶一路”的新形勢下,對國際化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根據雙語課程教學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分析了雙語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出采用“1+N+1”的雙語教學模式,使教學符合土木工程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趨勢和課程的特點,突出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和課程參與度,使教學內容專業化、前沿化,為兄弟院校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土木工程概論;雙語課程;教學模式;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TU-4;H0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5-012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5.058
1 雙語課程教學的主要問題
我校較早在省屬高校中開設雙語課程,進行留學生培養已有7年,而且已開始與國外高校合作辦學招生。在開展《土木工程概念》雙語課程教學過程中,仍暴露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雙語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與國內本科生大同小異,主要采用英語板書和漢語講授,如何針對獨立課程、教學對象等進行因材施教方面,還需要做大量工作;(2)雙語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夠,師生交流存在脫節,學習內容難以得到應用;(3)雙語教學效果不佳。此外,還存在教材匱乏和老師素質等歷史性遺留問題。因此,采用合理的教學模式解決《土木工程概論》雙語教學的上問題,提高本課程的雙語教學質量,是亟待解決的課題。
2 雙語教學模式和方法分析
韓建俠、俞理明[1]認為,雙語教學是在教師水平和學生素質達不到全英文教學水平現狀下的一種過渡狀態,最終的目的是采用全英文教學。顧永琦[2]進一步結合現狀,認為應根據現在的學生素質、資質水平、教學內容難度、培養目標、社會環境把握兩種語言的比例,教學模式應靈活多變。桂詩春[3]則認為,雙語教學中應采用翻譯的原則,利用母語來表達另外一種語言的含義,以達到實現母語和外語背景知識同時構件思想理念的目的,同時采用聯想法培養專業知識。還有教育者通過調查雙語教學的現狀,認為外語不僅是學習學科知識的工具,更是探索西方思維和技能的媒介。因此應該通過合理的規劃課堂內容,師生交流來促進知識的學習、思維的溝通和語言工具的掌握。最終達到提高知識和學習語言的目的[4]。有學者認為應根據課程的特點和教師的教學目的,按照學習層次,從低到高的形成雙語教學模式。包括漢語鋪墊式、英語引入式、英漢融合式和全英語浸泡式[5]。也有研究者提出,對于專業詞匯較多的課程,應該更具詞匯的多寡來采用強化式或者重點式的教學模式,適當的保持雙語教學的模式[6]。
事實上,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歐洲國家進行雙語教學理論研究時,走的就是“引進—實踐—消化—吸收”這樣一條道路。Cummins的閾限假設理論(threshold hypothesis)認為精通雙語將對個體的認知發展產生正面效應。我國學者[7]通過實證研究,在Cummins的閾限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討,為相互依存假設增添了新的證據。
現有的《土木工程概論》雙語教學模式大多處于“閱讀英文原版教材,教師用漢語講授和翻譯,學生用漢語理解”的初級階段,整個教學過程停留在以漢語交流為主的水平層次上[8]。目前啟發式教學和討論式教學已在土木工程概論雙語課程中得到應用。尤其是日本的一種雙語教學模式(即“1+3+1”的新雙語教學模式),得到雙語教學研究者的推崇[9]。此模式的特點是:第一個部分和最后一個部分主要講授專業術語、重要概念及公式,以及總結歸納,其方式為采用兩種語言對照講授。中間三個部分可以采用英語講授教學內容,并進行具體展開。另外,多媒體教學、工程實例教學、實踐性教學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穿插在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之中。雙語課程《土木工程概論》具有內涵廣泛、支系眾多、科目復雜的特點,這些教學方法和教學媒介如何在《土木工程概論》雙語課程教學中合理地參考和應用,有待進一步開展實踐研究。
3 木工程概論“1+N+1”的新雙語教學模式實施
土木工程是一門與時俱進、常變常新的學科,國際間各種新型建筑材料,新的施工技術,管理手段層出不窮。研究在《土木工程概論》雙語授課過程中采用啟發式、提問式和討論式多樣化教學方法的效果,重點嘗試“1+N+1”的新雙語教學模式。同時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包括科學講座、前沿視頻、工程設計軟件案例分析)等,展示國際化新成果、新知識,并達到縮減教學時間、加強教學效果,滿足國際化人才培養目的。針對土木工程概論“1+N+1”的新雙語教學模式研究,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提出采用“1+N+1”的新雙語教學模式,可達到真正雙語教學的目的,同時保持學生學習雙語的積極性。將一節課分成N+2個時間段,第1個時段主要講授專業術語、重要概念和公式,此時以漢語和英語搭配講解為主,中間時間段對教學內容進行具體展開,此時可完全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授課,既滿足外語水平較高的學生的要求,又促進其他學生加快提高外語水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語教學。最后一個時間段可采用雙語混合進行總結歸納。在中間時間段,結合教學媒介進行現代化教學,(包括科學講座、前沿視頻、工程設計軟件案例分析)。讓學生圍繞土木工程知識領域內的某一topic進行英語演講或表達,然后接受老師對他的提問和點評。通過這樣的鍛煉,可以提高學生的ppt制作技巧、英文表達能力和上臺演講的膽量。
以《土木工程概論》第六章-“橋梁工程”為例,設計1+N+1模式總體流程圖如下,此流程圖可拆分成多個小流程圖,進行2個課時的分開講授。
4 木工程概論“1+N+1”雙語教學模式改革效果
歸因于土木工程專業國際化學生教學多方面實踐。對我校國際學院及其留學生的土木工程概論開展“1+N+1”的雙語教學模式探索,以承擔的課程和學生作為試驗對象。并積極參與學校質量工程建設,先后參與了《橋梁工程》、《土木工程概論》以及《鋼結構與組合結構》等教學大綱的編制工作。歷經了多屆國際化學生的《土木工程概論》等課程教學,為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積累了一些經驗。得到以下的教學模式改革效果。 ?。?)學生的英文交流機會大幅增加,使用專業英語表達思想和技能的水平得到提高,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8個班級學生的土木工程概論的英文報告、演講和知識技能方面的課后評價為優秀;
(2)雙語課程中學生的參與度高,學習興趣濃厚,通過小組討論、分組辯論和上臺報告的形式得到廣泛的參與。學生到課率100%,聽課率98%以上。
?。?)通過多媒體、科學講座、前沿視頻的方式對土木工程的前沿學科和發展有所了解,對工程設計軟件和工程案例有所涉及,能主動探討國內外土木工程的前沿發展方向。
?。?)增加了土木工程傳統學科的科學性和前沿性,賦予了土木工程新的科技含義。學生的教學評價為優。
綜上所述,通過采用“1+N+1”的雙語教學模式,使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掌握專業英語科研能力、英語交際合作能力、獲取國內外最新科研成果、具備獲取先進前沿知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韓建俠,俞理明.我國高校進行雙語教學學生需要具備的英語水平[J].現代外語,2007,(2):65-72.
[2]顧永琦,董連忠.香港雙語教學嘗試的經驗教訓及啟示[J].現代外語,2005(1):43-52.
[3]桂詩春,寧春巖.語言學方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
[4]Farrell M P. Bilingual competence and students’ achievement in Physics and Mathematic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2011,14(3):335-345.
[5]程藝苑,李根全,王愛華,姬曉旭.應用型轉型背景下機電工程類專業雙語教學課程體系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3):124-125+128.
[6]黃仁杰,王智,陳強,潘東波.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雙語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以雙語課程《Programming and System》為例[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3(01):169-172
[7]康淑敏.從教學語言運用視角構建高校雙語教學模式———以地方高校雙語教學實踐為例[J].外語界,2008,(2):64-70.
[8]Ozanska-Ponikwia K. What has personality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o do with“feeling different”while using a foreign languag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2012,15(2):217-234.
[9]Rooy S C. Evaluation of the Cummins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South Africa[J].Southern Africa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anguage Studies,2010,28(1):25-3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29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