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融合課程思政元素創新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國飲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資源。新時期,高校學生被各種文化思潮與價值觀念沖擊著,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融合課程思政元素是在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課程教學中,結合課程內容融合思政教育內容,創新教學模式。通過中國飲食文化和思想政治元素的有機結合,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個人修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切實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本文就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融合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可行性、實施途徑及現實意義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關鍵詞:中國飲食文化;思政元素;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1-0220-02
中國飲食文化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具有不同的文化品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飲食文化概論主要包括中國飲食文化的理論基礎、中國飲食文化區域性特征、中國飲食文化層次性特征、中國茶文化、中國酒文化、中國飲食民俗、中國傳統食品與傳統烹調特色、中國傳統食禮等內容。通過學習該類課程可以使學生了解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特點,注重科學飲食,提升自身修養,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和經濟文化發展迅速,隨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和信息交流,也帶來了各種文明和思想的碰撞。高校學生被各種文化思潮與價值觀念沖擊著,因此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深入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綜合改革,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立德樹人,就要善于抓住思想政治教育這個關鍵[1]。目前,國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單調、學生不重視、沒興趣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實現高校教育中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標成了當前思政課程教學主要問題。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融合課程思政元素,是在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課程教學中,結合課程內容,融合思政教育元素。教學中注重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沁潤,通過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的有機結合,相互促進,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引導青年學生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和外部世界,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
一、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融合課程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國飲食文化融合思政元素是新時期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隨著我國社會結構的不斷變化,人們的思維方式與道德標準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為實現這一目標,許多高校已在積極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專業課程三位一體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的構建探索。中國飲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資源,可以將中國飲食文化所蘊含的哲學思想與思政元素相結合,以中國飲食文化為背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感、趣味性與親和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與創新。如中國飲食文化中的“茶文化”,體現了現代思政元素中淡泊與寧靜的思想精神[2]。茶文化對禮儀的獨特理解結合思政元素可以成為培養學生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思想基礎。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融合課程思政元素是在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課程教學中加入對大學生思道德素質以及精神面貌具有積極的影響思政元素,充分發揮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應有的作用,這種教學模式創新符合新時期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二、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融合課程思政元素的實施途徑
高校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是課堂。課堂教學是將融合了思政元素的中國飲食文化知識傳遞給學生的重要手段。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融合思政元素,一方面要在教材編寫上要以中國飲食文化理論基礎、特征、飲食思想和習俗等為主體,將一些思想政治資源融入教材中。在選擇思政元素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內容要貼近社會和生活,使學生樂意接受中國飲食文化的熏陶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另一方面在教學手段上采用靈活豐富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方法。同時采用研究性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研究性教學實現教學目標和素質目標,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進發揮一定的作用。
三、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融合課程思政元素的現實意義
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融合課程思政元素是新時期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社會文化發展的要求,因此要充分發揮這一寶貴財富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應有的作用。通過將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的有機結合,不斷提高學生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素養。首先,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融合課程思政元素使學生在學習中國飲食文化的基礎上加深對中國飲食文化的理解,促進高校學生形成健康的飲食觀念及對中國飲食文化傳承和發揚。其次,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拓寬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可以使學生在提高文化素質的基礎上提高個人修養、人文素質和道德水準,有助于推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達到提高學生政治素養和教學質量的雙重目的。
四、結語
中國飲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資源。中國飲食文化融合課程思政元素是在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課程教學中,結合課程內容融合思政教育內容,有利于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有利于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達到提高學生政治思想素質和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夏魯惠.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J].中國發展觀察,2017,(17):46-48.
[2]余洋.傳統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徑探討[J].福建茶葉,2018,40(3):234-23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6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