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音樂欣賞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融合與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現代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需要滿足于以往傳統的思想教化,其更傾向于通過多元化、生動化及人性化的思想教育形式來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水平。音樂欣賞與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使得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根據生動化的氣息,這對于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生動性意義重大。本文以此為基礎,就音樂欣賞課程與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問題展開探析,致力于通過相關研究工作的開展,為今后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積極的參考。
  關鍵詞:音樂欣賞 思政教育 融合發展
  眾所周知,音樂作為人類社會生活的產物,是表達人類情感的重要方式。作為一種精神交流的渠道,音樂欣賞在教育工作的發展中也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在以往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中,由于教學模式等因素的限制,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率都不夠理想,如何加強音樂欣賞與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這對于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也有著重要的探索價值。
  一、當下音樂欣賞與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
  當下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主要是通過獨立的教學活動來進行的。但是對于學生而言,刻板教條的思政教育工作難以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而就音樂課程而言,音樂專業的學生將其視為今后生存與發展的保障,而非音樂專業的學生則將音樂課程視作放松娛樂的去處。實際上這樣的現象并不少見。受制于多種因素的限制,大學階段的音樂欣賞教育以及思政教育工作都沒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一些教師對于音樂欣賞也有一定誤解,在課程的組織開展過程中,沒有重視學生課堂主體的積極作用,本該重視體驗的音樂欣賞課程成為了教師內容講解的場所,這樣的教學方式顯然不能滿足新時期的需求。同時這樣的學習方式也影響了學生參與音樂欣賞課程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除此之外還存在有另一個極端,那就是教師在音樂欣賞課的組織過程中,沒能進行任何有價值的講解,學生對于音樂欣賞的理解能力有限,必然也無法達到理想的音樂欣賞效果。
  二、音樂欣賞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方式與路徑
 ?。ㄒ唬┘訌娨龑?
  當下大學生對于思政知識的學習缺乏足夠的熱情,很多學生在學習自身專業知識之余往往會將目光放在計算機或是英語的學習上,對于思政教育的相關內容也沒有過多的興趣。但是思政作為大學的重要課程,其對于學生今后職業生涯的發展也同樣有著重要的引導與規范作用。所以加強思政教學工作的開展,有助于學生掌握更多的思政知識,繼而為其今后的發展提供可靠地支持。
  為此作為大學的思政教育工作人員,需注重教學方式的升級,通過音樂欣賞等方式將大學生的思想教育理論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在這個過程中還需結合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就就大學生在今后職業生涯中可能面對的諸多問題予以針對性的探索。通過音樂欣賞的方式,將音樂作品中的知識與內容向學生展示跟為積極的思想指導,逐步提高大學生群體對于這個世界的熱愛。同時通過音樂欣賞的方式,還能將學生從繁重的專業課學習中解放出來,同時將以往枯燥抽象的思政教育進行更為豐富的展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努力與引導至關重要。
 ?。ǘ┺D變思政教育形式促進思政教育工作多元化發展
  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與音樂欣賞結合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音樂本身的隱喻性來豐富學生的生活。例如在組織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工作的開展時,可組織學生通過欣賞《黃河大合唱》等經典老歌等方式讓學生感受足夠的強大與壯美,繼而引導學生樹立為祖國崛起而奮斗的堅定信念。同時通過這樣的音樂欣賞形式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的苦難與心聲,激發出學生的愛國熱情與奮斗情懷。這種多元的教學形式開展及教學內容優化,是思政教育與音樂欣賞融合的有效手段。所以對于這樣的教學活動開展而言,不僅是音樂欣賞課程的一種豐富,同時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的新時期要求。
 ?。ㄈ┨岣邔W生的創新能力
  眾所周知,高校學子正處于朝氣蓬勃的階段其思維較為活躍且具有較高的創造力。如果大學生能夠在該階段的學習中將自己的主觀意識與所掌握的知識進行融合,必然能夠創造出令人驚嘆的新內容。音樂的本質是通過非語義的信息來傳遞想象,所以音樂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創造性與獨特性的事情,通過音樂欣賞課程的開展,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想象力的放飛。相比于以往在非被動情況下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音樂欣賞的方式開展教學無疑會提高學生對于思政知識的感知。加之學生自身獨有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這本身便是思政知識的傳承與創新。思政教育這一傳統的教學工作在新時期的發展背景下也必然會煥發出新的生機。
 ?。ㄋ模┐龠M人文素養的發展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在于人的全面發展。而這無疑也是高級教育以及思政教育的最終目的。通過高校思政教育與音樂欣賞課程的有機結合,可以通過音樂情感的抒發,讓學生在感受音樂之美的同時接受到更為系統的思政學習。這個過程不僅是學生的情緒調節過程,同時也是學生自身凈化心靈的過程。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能夠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繼而在其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涌現出不竭的動力。這個過程也是學生三觀的樹立過程,通過對音樂創作背景及內容的講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一次次的接受洗禮。為此需要教職人員加強對優秀作品的整理。通過對音樂作品相關知識的充分掌握,不斷挖掘作品背后的人文知識與營養。讓學生在感受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文情懷。
  結語
  音樂欣賞課程作為豐富學生精神世界及文化世界的重要教學途徑,其在當下高校教學工作的開展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無獨有偶,思政教育工作的發展作為新時期教學工作的必然選擇,二者的有機融合在當下的發展環境下所迸發出的火花值得期待。在實際工作的開展中,通過音樂欣賞課與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機融合,不僅有助于學生道德情操及人文情懷的培養,同時也是引導學生增強民族意識與家國情懷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王芳,張龍,許莉芬.音樂欣賞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滲透與融合[J].當代經濟,2015(15):118-119.
  [2]廖蘇莉.簡析音樂欣賞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融合[J].考試周刊,2017(A4):158-158.
  [3]佚名.高校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發展思考[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8,34(11):12-14.
  作者簡介
  吳思雨(1980.10—),女,漢族,籍貫:陜西西安,碩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學、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716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