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創新與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2]1號中指出:“實踐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獲取、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北疚尼槍Ω咝K颊n實踐教學現存的突出問題,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程為例,對其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整合設計,豐富了實踐教學內容,創新了實踐教學模式,不僅提升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更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獲得感,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
  【關鍵詞】高校  思政課  實踐教學體系  創新
  【基金項目】珠海市教育局2019年2月頒發, 項目名稱:珠海市重點資助馬克思主義學院(編號:ZH2018ZDMY-2)。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091-02
  一、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
  2011年2月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學校思政課建設標準》中提出“實踐教學納入教學計劃,落實學分、教學內容、指導教師和專項經費;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實踐教學覆蓋大多數學生”,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由于一些高校重視不夠、執行不力、實踐教學資源短缺等原因,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還普遍存在著教學環節薄弱、不系統、不規范甚至缺失、教學低效等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內容不相符,不配套。根據“05方案”的實施要求,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要根據各門課程的理論內容的需要進行,并為思政課的教學目標服務,但由于學校資源的限制,實踐教學在實施過程中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沒有針對教材、甚至偏離教材內容,出現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內容不相符不配套現象,最終導致理論與實踐相分離,知行不合一。
  第二,實踐教學的組織落實、保障措施不到位。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發《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號)的通知,對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提出了基本要求。特別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嚴格落實學分,要求從??粕盎A”課現有3學分中劃出1個學分,開展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組織實施的過程中,雖然大部分學校都按教育部人才培養要求制定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學時學分,但未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體實踐教學計劃,實踐教學學時沒有做通落實;另外,實踐教學的有效實施必須一定的管理和物質作為支撐保障。就目前情況來說,高校對思政課實踐教學:一是資金資助經費投入不足,部分高校的實踐教學并沒有設立專項經費,??顚S?二是實踐教學缺少必要的管理,沒有設置專任的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基本是由任課教師大包大攬,阻礙了實踐教學活動開展的積極性。
  第三,實踐教學有效考核的機制缺失,任課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不足。據調查顯示,目前高校對思政課理論教學的管理較為嚴格,但對實踐教學的管理較為寬松,很多高校在實踐教學的考核內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沒有統一的考核標準,也沒有具體、規范的操作機制,更沒有一套完善、系統的審核和監督體系。部分學校對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機制還處于創立和完善階段,實踐教學多采用讓學生寫感想等形式,部分學生利用網絡的便捷性抄襲應付實踐作業,沒有對實踐教學進行認真思考和總結,而老師也沒法準確判斷每位學生實踐教學的收獲。另外,由于思政課是全校公共課,學生來自不同的學院不同的專業,任課教師通常是大班教學,教師精力有限,授課和科研壓力大,很多任課教師讓學生自行選擇實踐教學內容和形式,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缺少指導,實踐教學活動中任課教師處于“缺位”狀態。
  二、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
  針對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流于形式,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學生對實踐教學敷衍了事,任課教師參與度不高,實踐教學實效性不強等突出問題,以“基礎”課為例,對其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改革創新。
  從“基礎”課3個學分中單獨劃出1學分12學時的實踐教學,以“德”與“法”為主線和載體,針對“基礎”課理論教學內容,共設計6大模塊25個實踐教學項目,采用“3+X”方式實施(必選項目3個,任選項目X個),學生需累計完成12個學時,且通過任課教師的考核,方能取得實踐教學學分。具體設計如下:
  三、“基礎”課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的意義
  1.有利于樹立“學以踐行、實踐育人、以學生為本”教學理念。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有創新“基礎”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才能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而實踐教學恰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創新實踐教學體系正是貫徹“學以踐行、實踐育人、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的需要。
  2.有利于把實踐教學做通做實。將“基礎”課實踐教學體系模塊化項目化,并契合教材內容,是對理論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實施“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實踐教學項目,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任課教師必須參與并指導、監督學生完成規定的實踐教學項目,使實踐教學不再流于形式;學生必須重視并認真對待實踐教學項目,按規定完成實踐教學學時并通過考核才能獲得相應的實踐教學學分。
  3.“基礎”課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和實施,擴大了學生認識當代世界和中國的視野,學生將學習的理論運用于實踐之中,提升了其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促使學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參考文獻:
   [1]陳艷梅.“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26): 147-148.
   [2]劉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探究[D].江蘇省無錫市:江南大學,2015:25-27.
  作者簡介:
  嚴玥(1978- ),女,漢族,廣西柳州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33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