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課教改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高校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至關重要,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意義重大。本文總結了目前思想政治教改面臨的問題,并針對相關問題,提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高校 思政課 教改 對策
高校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作為在校大學生,肩負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使命。進入到21世紀以來,世界和中國的形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具體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也出現了新的問題、新的情況。各高校逐漸推進了思政課教改的進程并實施新的課程設置方案,使得思政課能夠與時俱進,通過改革和創新提高教學實效性。
一、高校思政課教改當前面臨的問題
?。ㄒ唬λ颊n的認識不夠深入
長期以來,學生對思政課形成了一些偏見,由于各種主、觀原因使得思政課在學生心中形成了一種說教、枯燥的印象。當代學生在功利主義的影響下對思政課的作用不夠重視,對其認識也不夠深入,認為與專業課無關的課程只需要了解就行。這種抵觸學習的情緒導致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大大降低,高校思政課不受學生歡迎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ǘ┙虒W模式傳統、單一
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高校學生承擔的學習、生活及就業壓力也隨之增大,心理壓力的增加導致部分學生發展不平衡。思政課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引起學生的重視和興趣。學生群體出現以自我為中心,對社會問題漠不關心,以及價值取向扭曲等嚴重問題,這急需要思政課發揮出其作用。而目前思政課死板、單一的教學方法未能針對學生群體的特點進行改革和創新,無法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
(三)多元化趨勢帶來的影響
當今世界經濟、文化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這種多元化潮流對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工作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使其面臨著新的挑戰。此外,網絡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也造成了很大影響,學生的價值觀與社會觀都受到了很大的考驗。這種情況對思政課的教學和改革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大學生正處于成長和發展的階段,個人價值觀是否能夠在教科書的正確引導下進行塑造,對其未來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價值觀沖突不僅阻礙學生的正常發展,對思政課的教學效果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二、促進高校思政課教改進程的對策
?。ㄒ唬┩怀鰧W生的主體地位
當代大學生群體具有自身的特點,如主體意識強、自尊心強、參與積極性及獨立性都較強等,這使得學生的自我發展意識比較強烈,在發展過程中容易以自己的選擇為標準,陷入功利主義等不符合教育及發展要求的境地。在學習上表現出不踏實、急功近利等,即學生未能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這種情況與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有著一定關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和方式,轉變學生的地位,突出其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思政課,通過提高學生的自主性與積極性,以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價值、思想多元化的社會中樹立正確的觀念和意識,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學習。
?。ǘ┙⒑椭C的師生關系
我國高等院校不斷擴招,思政課往往采取三四個小班合班上課的形式,學生數量過多使得教師無法對全體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師生關系不夠密切導致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也大大降低。因此,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對思政課教改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使學生在情感上接受教師,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坝H其師,信其道”就很好地詮釋了師生關系的重要作用。
?。ㄈ└陆虒W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傳統思政課“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學效果不佳,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造成了一定的打擊。因此,在高校思政課教改的過程中,教師應對教學手段進行更新,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及多媒體教學手段制作課件,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影視資料等,從感性層面影響學生,將抽象化、理論化的思政知識轉化為理解性強、聯系實際生活并容易被學生接受的知識,從而改善教學效果。教學方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方法共同組成的,傳統的思政課教學方法未能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單純以教師主導課堂的方式將知識灌輸給學生,無法適應新時期教改的要求。教師應積極改變教學手段,以靈活多變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師生間的積極配合與相互溝通,達到提高教學實效性的目的。
三、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
教師隊伍水平高低,決定了人才培養的質量。思政教師工作隊伍是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水平提高的保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必須建立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高素質思政教師隊伍。高校應以能力為準繩,創新選拔方式,拓寬選拔渠道,建設一批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思政教師隊伍。為他們提供必要的科研平臺、物質待遇、晉升途徑,鼓勵思政教師參加業務培訓、社會實踐,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針對當前高校思政課教改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問題可以看出,在改革過程中首先應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及教學方法,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以與時俱進、創新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意識,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群體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興趣,幫助學生在發展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290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