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橋梁鉆孔灌注樁施工常見問題及防治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鉆孔灌注樁是樁基礎上最為常見的形式,在我國交通運輸領域和城市建設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鉆孔灌注樁成樁的好壞對工程施工質量以及施工安全都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相關人員應該高度重視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量。該文以橋梁鉆灌注孔樁為例,分析總結了其在施工過程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為類似的施工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鉆孔灌注樁;常見問題;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U443            文獻標志碼:A
  鉆孔灌注樁施工過程中施工操作較為簡單,適應周圍環境能力較強,通常對機械設備的要求不高,這一系列特點使鉆孔灌注樁技術在橋梁建設和工業建筑建設中被廣泛應用。
  1 鉆孔過程中常見的施工問題及防治措施
  1.1 坍孔
  1.1.1 鉆孔坍孔
  在鉆孔過程中如果地基是粉性或者砂性地質,那么會很容易發生坍孔現象。在施工過程中如果發生坍孔,孔內的水位會突然降落同時產生細密的水泡,導致鉆桿鉆入受阻,鉆機承擔較大的負荷,嚴重時甚至會導致鉆頭無法運轉。造成坍孔的原因有很多,象:護筒埋深不足或者鉆孔周圍黏土的壓實度不夠;護筒厚度及長度不符合要求;鉆孔內部水位不夠,水頭壓力較低;礫石層有滲水現象,鉆孔中有跑水現象;鉆孔中泥漿過稀;孔壁中還沒有形成泥膜就已經成孔,成孔過快;造孔機械施力過大,減弱了護筒和土層之間的黏著力。
  1.1.2 下鋼筋籠時發生坍孔
  孔壁坍塌現象還有可能發生在下放鋼筋骨架的時候。導致下鋼筋籠時發生坍孔的原因可能是鋼筋籠下放過猛或者鋼筋籠骨架有傾斜,彎曲。因此在下放鋼筋籠時應盡量放慢速度,保證上下節鋼筋籠的焊接處在同一條直線上,另外在下放時應該隨時觀察孔內的水位。
  1.1.3 灌注混凝土坍孔
  在對混凝土進行灌注時,如果護筒外有因為水位上升而溢出護筒的泥漿,并且不久后泥漿下降隨著有氣泡產生,那么極有可能是發生了灌注混凝土坍孔現象。這時我們可以使用適當的儀器進行測探,如果原有的深度比探頭測出的表面深度高,那么可以斷定此時發生了灌注混凝土坍孔。
  1.2 鉆孔偏斜
  鉆孔偏斜多數是因為鉆孔機械安裝缺乏穩定性,鉆孔作業的時候鉆機不穩或者鉆桿發生彎曲,另外如果地面的軟硬度分布不均,或者土壤中夾雜大的雜石、硬物等也都會導致樁孔出現較大程度的偏斜。為了防止這一現象產生,可以在施工前將施工場地夯實,保證枕木著地均勻,在進行鉆機安裝時應該使轉盤中心與起吊滑輪在同一條直線上。如果鉆孔地層地質不均勻,為了保證鉆孔的質量,應該使用自重大、鉆桿堅硬的鉆機,特別注意當進入不均勻地層或者斜狀巖層時,應該盡量放慢鉆速。在開鉆前和進鉆過程中應該對樁機的水平度和垂直度進行及時地檢查和復核,發現鉆孔有偏斜的現象可以嘗試將鉆機的鉆頭稍稍提起,并進行上下反復適當沖擊,將地層中的硬土去除。
  1.3 縮頸
  縮頸現象主要發生在飽和性黏土、淤泥質黏土中,這些地層土質的主要特點是含水量較高、可塑性較強,當鉆機的鉆頭進入這些土質層之后,孔壁極易發生回縮。另外如果鉆頭在使用過程中發生較大程度的磨損,鉆頭的直徑不符合施工相關需求,同樣也會導致縮徑現象。
  為了有效預防這一問題產生,施工過程中如果遇到上述地層,應該對鉆進速度進行嚴格控制,鉆過該特殊地層之后再進行提鉆掃孔。
  1.4 樁底沉渣過多
  導致樁底沉渣過多的原因可能是:1)鉆孔沒有進行清理或者清理不凈;2)泥漿占比不足或者孔中泥漿的注入量不夠,孔內的沉渣很難浮到上部;3)下放鋼筋籠過程中,鋼筋籠撞擊到孔壁使孔壁上的泥土落在了樁底;4)清孔工作完成后沒有及時進行灌注,導致孔壁的泥漿發生沉積。
  為了防止樁底大量沉渣,首先在成孔后應該將鉆頭向上提升,距離孔底保持在10 cm~20 cm,鉆頭以一定的速度保持空轉至少30 min。其次應該保證泥漿的質量,選擇使用各項性能都符合具體施工要求的泥漿,控制好泥漿的黏稠度。第三,在完成鋼筋籠下放工作后,應該進行沉淀量檢測,如果不符合要求則應該進行二次清孔處理。第四,進行混凝土灌注時,應該在導管底部與孔底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間,確?;炷羶淞砍渥悖瑢Ч苈袢氲奈恢迷诨炷烈韵? m以上,這樣混凝土才有足夠的沖擊力將孔底的沉渣沖落,從而使孔底足夠清潔。
  1.5 卡鉆掉鉆
  如果地質中相鄰的巖層強度差距較大,當鉆孔經過它們的分界面時,應該及時地根據實際地質情況對鉆頭進行調整,否則極易形成“卡鉆”現象,或者導致鉆頭在泥漿中無法提升。遇到這種情況不可強行上提鉆頭,避免掉鉆或發生坍孔,正確的操作方式是放慢速度轉動上提,通常情況下反復幾次便可解決,如果問題較為嚴重,則應該停止鉆頭鉆進,使用沖抓或沖擊錐沖孔,之后再配合鉆進進行跟進。“掉鉆”則是由于鉆桿與鉆錐間松動或鉆桿斷裂所致,發生掉鉆時可以使用套繩,打撈鉤或沖抓錐抓取。為了防止卡鉆或者掉鉆現象發生,應該定期更換鉆頭之間的鏈接器件并及時檢查鉆孔壁的穩定狀況。另外進行“打撈”時應該先用探針確定鉆頭的位置,找到確切位置后保證抓住鉆頭一次打撈成功,盡量避免起吊至空中再次落入孔中現象發生。
  2 混凝土灌注、成樁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及防治措施
  2.1 灌注卡管
  灌注過程中發生卡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1)混凝土離析;2)混凝土存在過大的骨料將導管卡住;3)機械發生故障混凝土無法連續澆注,混凝土在導管中停留的時間過長;4)導管內進水等。
  為了防止這一問題產生,首先在進行混凝土灌注時應該選擇使用性能較好的混凝土,坍落度在18 cm~22 cm。其次應該保證導管間緊密連接保證其密閉性,在使用前進行一定壓力試水處理,避免發生導管進水現象。第三,進行混凝土澆灌時,應該保證澆灌的連續性,如果施工季節是夏季,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緩凝劑,防止混凝土過早凝固。
  2.2 埋管深度不達標
  根據相關規定,灌注導管的底端與孔底應保持300 mm~500  mm的距離,進行初灌時導管埋深不應小于800 mm。在進行初灌時,一些施工單位有初灌不足的現象發生,導致埋管的深度無法符合要求。另外一些施工單位沒有準備足夠充分的導管規格,在進行安裝時配管有一定的難度,導管底至孔底距離偏大現象時有發生,進而產生初灌量不足的問題導致埋管深度不符合標準。為了防止這一問題產生,初灌量應該嚴格根據樁徑、導管的管徑、導管的長度以及泥漿的濃度進行計算。
  2.3 鋼筋籠上浮
  鋼筋籠上浮的形成原因包括鋼筋籠沒有采取必要的固定措施;混凝土的灌注接近初凝,在表面已經形成硬殼,導管底端沒有及時提升至鋼筋籠底端以上,混凝土從導管流出后帶動鋼筋籠向上頂上升。因此進行施工時,應該精確確定鋼筋籠的初始位置并將其固定在護筒上;放慢混凝土的澆灌速度,尤其是當混凝土接近鋼筋籠下端時,避免鋼筋籠頂受到帶動上浮。此外在進行灌注時應盡量保證灌注的連續性,降低灌注的時間,避免混凝土進入鋼筋籠時流動性變差。
  2.4 斷樁
  斷樁是由于混凝土不連續,凝固。混凝土中間填充了一些沖洗液或泥渣土等。為了防止斷樁現象產生,在成孔后必須進行認真清洗,清洗后應及時地灌注混凝土,且要保證混凝土的灌注過程要快速連續,灌注量充足,在灌注過程中盡量防止停電或者停水情況的發生。
  3 結語
  總之,對鉆孔灌注樁造成影響的因素有很多,一旦灌注完成再進行處理補救的難度非常大,因此應該在施工過程中加以重視,保證每一個鉆孔樁的質量,從而保證建筑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志勇.鉆孔樁施工常見問題分析及處理對策[J].北方交通,2006(4):64-66.
  [2]馬建偉.鉆孔灌注樁施工中常見問題分析及防治措施[J].北京水務,2006(5):25-2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6209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