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等財經院校經濟學類專業規范建設的若干問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徐從才 錢書法 高 延

  摘要:制訂本科專業規范是專業建設形勢發展的需要。為此,要處理好規范和創新的關系,堅持分層、分類指導。制訂專業規范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即堅持國際化、信息化、一體化發展戰略:堅持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與為行業發展服務相結合;堅持以學科為基礎,以就業為導向。加強專業規范,應當著重抓好專業基本知識、基本方法論和基本技能訓練三個方面的規范和指導。
  關鍵詞:專業規范;基本原則;基本內容
  
  對經濟學類專業規范進行扎實系統的研究,科學制訂經濟學類專業指導性專業規范,有利于經濟學類專業的改革、建設和發展,可以為高等院校經濟學類專業建設的規范化提供理論依據和具體指導,促進經濟學類專業建設的發展。
  制訂指導性專業規范,是專業建設形勢發展的需要。為此,要處理好專業規范和創新的關系,堅持分層、分類指導。
  
  一、高等財經院校經濟學類本科專業指導性專業規范建設原則
  
  21世紀高等教育發生的重大變化,高等財經院校經濟學類本科專業的建設與改革必須順應時代發展和改革潮流不斷深化。制定指導性專業規范,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堅持國際化、信息化、一體化發展戰略
  (1)國際化戰略
  實施國際化戰略,要堅持國際化與本土化相統一,用國際化積極推進課程結構、內容體系、教學方法改革,為學生搭建既符合國際化規則、又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色的教學平臺。同時,通過國際化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加強現有教師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國際化培養,在全球范圍內吸引、招聘高層次人才;不斷加強學生的國際化交流,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海外學習空間,努力培養具有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和寬廣的國際視野,熟悉和掌握國際慣例與國際準則的中國人。
  (2)信息化戰略
  實施信息化戰略,要堅持用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改造傳統學科專業,不斷提高學科專業建設的適應性和競爭力;堅持用信息化改造傳統管理,切實加強管理平臺建設和數據資源庫建設,全面實現信息資源的互通共享,構建信息化條件下具有各校特色的網絡管理平臺,不斷提高教育效率和信息資源的綜合服務能力。
  (3)一體化戰略
  實施一體化戰略,要堅持產學研一體化,走出象牙塔,以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為己任,拓展素質,學以致用;堅持經濟、社會、教育一體化,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服務經濟發展為目標,走出去,請進來,沉下去,積極推進高等教育與企業、社會的緊密結合,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
  
  2.堅持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與為行業發展服務相結合
  計劃經濟時代,相當一部分高等財經院校由原中央有關部委所屬,設置的專業大都具有鮮明的行業背景,在各自領域均有良好基礎,有些已經形成了比較優勢和學科特色。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實行重大調整,絕大部分中央有關部委所屬的高等財經院校轉變為由地方政府管理為主。在這樣的形勢下制定指導性專業規范,必須堅持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與為行業發展服務相結合的原則。
  (1)專業建設與發展必須為區域經濟建設服務
  按照區域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的趨勢確立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根據地方產業結構的變化和升級確定專業建設與發展的目標,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學科專業結構,不斷提高學科專業結構與經濟結構調整的對接水平。
  (2)專業建設與發展必須為行業發展建設服務
  堅持進一步依托行業優勢,積極發展高等財經院校中為行業服務設置的相關專業,有意識地引導并促進這些專業與學校其他新興專業適度結合,發展創新,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中保持或增加與行業領域聯系緊密的相關知識,充分發揮這些專業在就業市場上所具備的獨特的競爭優勢,著力提升這些專業在行業領域的影響力,在強調為區域經濟社會服務的同時,進一步增強為行業發展服務的水平和質量,促使行業的歷史性積淀為這些專業打造專業特色奠定基礎,力爭成為高等財經院校專業建設與發展的優勢和特色所在。
  
  3.堅持以學科為基礎,以就業為導向
  一般認為,學科是一個按照知識門類劃分的學術體系;而專業則是根據社會的職業需求,依托相關學科,為滿足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設置的。專業處于學科體系和社會職業需求的交叉點上。以一門學科為基礎可以設置若干個專業;一個專業可能涉及不止一門而是若干門學科。不同領域專門人才所從事的實際工作,需要什么樣的知識結構作基礎,專業就組織相關的學科來滿足。從這樣的特點出發,制定指導性專業規范,就必須充分考慮學科與專業之間既緊密聯系又相互區別的關系,堅持以學科為基礎,以就業為導向。
  (1)堅持專業建設必須以強有力的學科基礎作為支撐
  按照學科發展的要求概括出專業的基本理論,依據學科基礎明確專業的知識體系,并將學科建設所形成的高水平科研成果盡快滲透到教學當中,將其及時轉化為本科教育的優質資源,更新為教學內容,固化為特色教材。
  (2)專業建設必須主動適應社會需求和就業導向的不斷變化
  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強化學科專業的應用性為重點,以提高學生的就業層次和發展潛力為目標,堅持專業建設與學生明確的就業導向相結合,根據人才培養的類型和規格來設計并確定教學內容和課程結構,以學科發展的內在邏輯來組合課程,為學生搭建寬厚的基礎知識與扎實的專業訓練相統一的教育平臺。
  (3)高度重視應用型人才培養所要求的交叉性和復合性
  根據職業崗位的需要,逐步拓寬專業面向,設計出更多跨學科、交叉學科的課程,積極進行復合交叉,滲透融合,不斷加強能力培養,構建人才培養的“專業鏈”,造就市場急需的復合型人才,形成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具備就業競爭優勢的人才培養新思路。
  (4)按照學科基礎、根據職業需求來建設專業
  不僅要考慮市場是否需要,而且要考慮專業的特色和水平,要正確處理好內功與外功、內在素質與外顯能力、就業率與就業層次之間的關系,不斷加強專業改造與結構調整,全面提升專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高等財經院校經濟學類本科專業指導性專業規范建設內容
  
  我們認為,專業規范主要是指專業教育課程的規范,要加強專業規范建設,應當著重抓好專業基本知識、基本方法論和基本技能訓練等方面的規范和指導。
  
  1.專業基本知識規范
  (1)一個指導思想,兩種知識體系
  經濟學本科專業基本知識規范可以概括為“一個指導思想,兩種知識體系”。一種指導思想,就是堅定不移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指導地位,用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指導經濟學類本科基本理論的課程設置和各種專業教學活動。兩種知識體系,就是遵循改革開放的要求,在經濟學專業基本理論方面,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主體和主導地位;同時,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包括西方經濟學中的科學成分,讓學生開闊

視野,懂得并能夠借鑒西方經濟學的知識,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進一步說,“一種指導思想,兩種知識體系”應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一種指導思想應當同時滲透到兩種知識的教學之中,對兩種經濟學知識都起統帥作用,它們之間的關系不應當是兩個或者三個相互割裂的板塊關系。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指導地位的同時,要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創新,促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中國化、現代化。在學習西方經濟學知識方面,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分析鑒別能力,善于吸收這些知識中反映現代市場經濟一般機制和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管理經驗的有用成分。
  盡管對于如何表述“一個指導思想,兩種知識體系”,怎樣看待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關系,學界仍然存在一些爭論,但以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計量經濟學、會計學和統計學8門核心課程作為經濟學類專業必修課程、以“一個指導思想,兩種知識體系”為總體框架的基本理論體系是應該充分肯定的?!白鳛榻虒W指導委員會應做出自己的判斷,并不失時機地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為教育部決策提供參考。”
  (2)課程結構體系
  專業基本知識的規范要具體體現到課程體系的規范和建設,而課程體系是一個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和實踐性教學環節在內的整體,三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通識教育課程承擔著奠定各專業學生所應有的多學科知識基礎,培養學生的政治、業務、自然科學、人文、心理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和公共技能(外語、計算機、寫作能力等)的功能,因此,通識教育課程設置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它能否真正使學生在更高的平臺上學好專業教育課程,從而實現自身全面發展的目標。作為學科大類各專業的共同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對于各專業的學生具有普遍的基礎準備和人文修養意義。專業主干課程培養學生從事本專業工作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專業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專業主干課程所要求的知識基礎是由上述通識教育課程和學科基礎課程所共同鋪墊的,或者反過來說,它要求上述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必須與之相適應。
  隨著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的迅速發展和時代的不斷進步,以往單一的、過分強化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和以專業需要為邏輯的過于窄、深、專的課程體系已經很難適應當今和未來社會的實際需要,企圖要求4年學習的知識在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一輩子“夠用”,已經變得既無意義又無可能。因此,要在更新教育思想觀念的基礎上,重新審視以往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有繼承、有揚棄、有創新,整體優化經濟學各本科專業的專業教育課程體系。
  首先,按照“厚基礎、寬口徑”的要求,根據學科大類設置學科基礎課程,擴大各專業之間通用的基礎面,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打好扎實寬厚的基礎,掌握必備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增強適應性和競爭力。其次,貫徹“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原則,為學生提供選擇性、個性化的學習機會,逐步推行、完善“2+2”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第三,根據學校自身優勢和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在寬口徑的專業面上為學生柔性設置靈活多樣的選擇空間,開設各類各具特色的專業選修課程,擴大彈性,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根據多變的人才市場需求及時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第四,在此基礎上,改革課程體系,建立反映學科之間聯系和滲透的綜合課程,以整體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拓展學生的跨學科視野:其他必修課和選修課則按模塊設置,使教學內容的設計能夠隨著學科的發展和改革的實踐不斷進行變換組合。第五,推行多種知識技能證書制度,進一步拓寬學生知識應用領域,提升知識融通能力、遷移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整體推進復合型人才素質的不斷提高。
  按照上述思路形成的經濟學各本科專業的專業教育課程體系主要由學科大類共同的基礎課程(即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程構成。其中,學科大類共同的基礎課程又分別由若干門理論經濟學課程、應用經濟學課程、管理學以及法學課程組成,專業主干課則由培養學生從事本專業工作最重要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培養學生的專業創造意識、創新能力、具有各專業顯著特色的若干門課程組成。經濟學類各專業的學科基礎課程是完全相同的,區別僅在于專業主干課程不同,這就為學生兩年后在學科大類中重新選擇專業。即實行“2+2”人才培養模式創造了條件。
  
  2.專業基本方法論訓練規范
  經濟學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抽象分析方法、西方經濟學的實證分析方法、現代經濟計量與統計方法。抽象分析方法是唯物辯證法的科學運用,要求對經濟關系的本質進行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方法;實證分析方法企圖超脫或排斥一切價值判斷,只回答“是什么”的問題,而不對事物的好壞做出評價,是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方法;經濟學各門學科近年來在研究方法上出現的一個新趨勢,是大量運用現代數學方法和現代計算機技術進行經濟數量關系的分析,現代經濟計量與統計方法反映了經濟學的這種新要求。因此,按照“一個指導思想,兩種知識體系”為總體框架的基本理論體系的要求,這三種分析方法是經濟學類各專業必須掌握的基本專業方法論。
  (1)抽象分析方法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抽象分析方法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方法在研究經濟現象中的具體運用。它包含著相互聯系的兩個科學思維過程,一個是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過程。該過程就是對所要研究的具體經濟現象進行分析,撇開次要因素,從中找出最基本、最一般、最主要的因素,綜合其內在的必然聯系,闡述經濟范疇,揭示經濟規律;另一個是從抽象到具體的敘述方法,也就是依據前一過程的結果,從最簡單最基本的范疇開始,遵循由簡單上升到復雜的思維過程,建立邏輯聯系,把在本質上被認識了的具體再現出來,從本質到現象在整體上揭示出經濟運動的規律性。馬克思主義的抽象分析方法體現了客觀經濟事物本身的邏輯和人們認識事物的邏輯,學習和掌握抽象分析法,有利于培養經濟學類專業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研究方法。
  (2)實證分析方法
  實證分析方法是西方經濟學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一般認為,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可以劃分為基于哲學層次的研究方法,如科學主義、證偽主義與證實主義等;基于方法論角度的研究方法,如演繹法與歸納法、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等;基于經濟理論層次的具體方法,如實證分析、規范分析、均衡分析、邊際分析等。實證分析方法認為,要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首先必須揭示各種經濟現象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正確回答客觀事實是怎樣的,而這正是要通過實證分析來達到的。因此,學習和掌握實證分析方法對于經濟學專業的學生而言無疑是重要的。但是,經濟學是一門社會科學,它必須對客觀經濟現象的好與壞,以及應該是什么做出判斷,因而不可能完全擺脫規范分析。所以,在經濟學的

研究中應該把實證分析方法和規范分析方法結合起來。
  (3)計量統計方法
  現代經濟計量與統計方法是對經濟計量方法和經濟統計方法的總稱。經濟計量方法以數理統計學為理論基礎,以回歸模型和時序模型為基本框架,驗證經濟理論的定量描述,揭示經濟數據的內在聯系,開展經濟規律的實證研究,預測經濟運動的發展趨勢。經濟統計方法實際上是對統計認識活動中所采用的一切方式和手段的總稱。統計認識從觀測開始,由觀測獲得描述事實的數據,然后通過歸納發現客體的一般特征和規律性,最后演繹出預見和解釋。如果預見和解釋被證實,統計規律性也就被確證。統計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大量觀察法、統計描述法、統計推斷法和統計模型法等,在現實經濟社會中具有廣泛的應用領域和重要的應用價值,因而也是經濟學類專業學生必須學習和掌握的現代分析手段。
  
  3.專業基本技能訓練規范
  經濟學類專業的畢業生在系統掌握本專業基本知識、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礎上,還應當熟練掌握本專業的基本技能,具體包括國際化、信息化、一體化等三方面的要求。
  (1)國際化專業基本技能
  國際化專業基本技能要求學生擁有全球化的視野與思維,具備較強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夠適應經濟發展全球化的新趨勢。以我校國際經濟與貿易、貿易經濟專業為例,畢業生除了必須熟悉國際貿易規則、慣例和我國的對外貿易方針政策,還必須熟練掌握本專業以下幾方面的基本技能:
  ①要求通過國家英語六級水平考試,具有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诰邆淞己玫娜穗H溝通技巧和較強的商務談判能力,掌握必要的國際交往禮儀知識;
 ?、墼趯嶋H應用層面上熟悉進出口交易的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了解進出口交易磋商和合同履行的基本過程,真正能夠獨立從事具體涉外經濟工作。
  (2)信息化專業基本技能
  信息化專業基本技能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工具,能夠熟練運用各類企業商務管理、計量統計分析軟件,在實際經濟管理工作中進行各類經濟分析。以我校國際經濟與貿易、貿易經濟和統計學專業為例,畢業生必須熟練掌握本專業以下幾方面的基本技能:
 ?、僖螳@得國家計算機二級證書,具有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掌握常用操作系統的使用,掌握基本數據結構和常用算法,能熟練地使用一種高級語言或數據庫語言編寫程序、調試程序。
  ②熟知貿易信息化基本運作過程,具備應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電子商務和網上貿易實務的技能,能夠獨立使用和維護網上采購系統,熟悉各項網上銀行業務,熟知企業網站的建站過程,能夠熟練進行各類網絡廣告業務的管理工作。
  ③掌握描述統計、推斷統計和經濟統計的基本原理,特別是經濟統計的基本技能,具備市場調查技能、質量控制技能和證券分析技能,能夠熟練運用SPSS、馬克威等國內外統計軟件系統搜集和處理各類數據。
  (3)一體化專業基本技能
  一體化專業基本技能要求學生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解決實際解決問題為己任,學以致用,學有所用。以我校統計學專業為例,在加大學科基礎課、專業主干課訓練力度的基礎上,進一步開設專門的類別選修課,加大統計學在各領域具體應用的教學力度,訓練學生從事實際工作所需要的各類統計技能。從我校實踐的結果看,雖然統計學專業不是熱門專業,但是基本技能的強化訓練有效地促進了畢業生就業,考上公務員的人數也逐年增加。2003年以來每年考上各級公務員的比例都在20%左右,就業率和就業層次一直比較高,職業轉換也十分容易。畢業生不僅能夠從事統計工作,而且在會計、金融、投資分析、企業管理、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等眾多行業也能很快地勝任工作,且有發展后勁,用人單位普遍反映良好。
  (本文起草過程中,本校部分院系負責人、有關專家如何干強教授、崔向陽博士等提供了相關材料,在此一并感謝)
  
  [責任編輯:張冬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01747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