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源思流遠 固本求木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北京八中面對教育的發展和改革,一直堅持本真致美地做教育,圍繞教書育人進行學校各方面創新改革。“三線兩全”治理結構創新,“分類分層”新課程體系建設,“注重體驗”教育教學方式探索等一系列舉措,致力于“著眼于未來,著力于素養”教育理念的落實,促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質高效實施。
“三線兩全”管理機制的創新
學校立足實際,結合學校發展策略,創新實踐、認真設計,并逐步構建起“三線兩全”的管理機制。
“三線”是指黨組織的引領保障線,行政的統籌實現線,教代會的民主評議線。
黨的引領保障線——骨干堡壘、模范帶頭、督促保障。充分發揮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作用。支部建在年級和基層部門,結合日常事務開展工作。每月進行“我們做得怎么樣,我們該怎樣做”的思考活動。
行政的統籌實現線——計劃布置、落實完成、管理評價。學校設置“六個中心、三個委員會”的扁平化管理構架,打通決策層和執行層之間的快速通道,追求科學管理、高效生成、優質發展的目標。
教代會的民主評議線——信息反饋、參議審核、完善評價。年級和基層實體工作部門設工會小組長,開展工作評議,討論學校重大事項,記錄上報教職工的日常需求,組織教職工活動。
“兩全”是指“全過程和全方位管理評價”。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等工作從計劃、實施到總結、評價,都努力實現全過程關注與落實,對各相關要素進行科學評價和積極促進,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
一是部署督促,執行落實。無論是學校決策層、執行層,還是引領保障層,每個環節都重視效率規范,時時、事事有計劃、布置、執行、總結、評價,做到日清、周結、月促。
二是建章立制,制約平衡。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并通過工會系統反饋評議,真正實現制度的落實和制衡,確保不出現大的偏差。
三是對照結果,依規獎懲。依據過程記錄,嚴格量化考核和獎懲,注重過程,保證效果,強化教職工主人翁意識,保證群治公正。
“三位一體”課程類別的建構
北京八中落實國家新課程改革理念,結合學校實際,建設起包括“德行類課程”“學術類課程”“綜合類課程”三類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融合的課程序列,初步形成北京八中“發展素質教育課程體系”。
1.“德行類”課程序列化
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學校除按國家規定開好思想政治課程外,將學校各類德育實踐、德育活動梳理綜合,使它課程化、規范化實施。形成了包括德育干部、班主任、任課教師、校內學科導師及校外導師在內的全員德育隊伍,建立起與思想品德課程相呼應的“學校特色德育課程”“生涯規劃課程”“社會實踐課程”“志愿服務”等德行類課程序列。學校特色德育課程包括“三節(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三儀式(中學時代第一次鈴聲儀式、18歲成人儀式、中學時代最后一次鈴聲儀式)”、新年“致美音樂會”和暑假“仲夏音樂會”等;生涯規劃課程進入課表,聘請專業心理導師與學校心理教師進行授課;社會實踐課程與研學游學綜合學習緊密結合,形成“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紅色傳統”“社會熱點”等模塊,在不同年級結合學業、心理、志趣等內容實施;志愿服務課程分類分級分等,由學生必修、選修和自修構成。
2.“學術類”課程層次化
學術類課程是學生學習的核心內容,也有人稱之為“學科類”課程,一般指通過考試可對其學習程度進行數量化評定的學科,如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學術類課程實施的最有效策略是分層。北京八中綜合學生基礎、學生志趣、學科特點等因素,采取綜合分層與單項分層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分層教學。
綜合分層。北京八中根據學生入學學業發展情況,將學生分為普通班、理科實驗班、科技實驗班、素質直升班四個層次,組成四種類型行政班。綜合分層,保證了各學科行政班課程實施的基準要求。
單項分層。根據學生各學科學業發展水平的差異,將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根據學生考試情況進行分層,高一年級期中考試后根據成績進行初步分層,各學科分為A、B兩層。A層是領域基礎課程,為畢業準備;B層是領域研究課程,為學生升學選考準備。
3.“綜合類”課程項目化
隨著社會和教育形勢的發展,跨越多個學科的綜合類課程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北京八中自2017年秋季開始,將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整合為技術,將音樂和美術整合為藝術,并將體育的知識教學與實踐教學進行整合。三類課程都以具體項目為載體,實施項目式課程教學,旨在讓學生開展以問題解決為基礎的項目式學習,將科學知識學習與動手體驗結合起來。
“五點突破”促成教育教學方式的轉變
北京八中借鑒外地選課走班的經驗,結合自主課程實驗做法,新課程方案采取“考試科目重視基礎、分步推進,非考試科目尊重個性、分類選擇,學生管理‘行政班與教學班結合’”的設計原則。
1.“六選四”到“六選三”
為了給學生更多自我認知和嘗試選擇的機會,北京八中新課程方案創造性地設計了“兩步走到位”的穩妥方案,即高一“六選四”,高二“六選三”方案。
高一學年,學生除學習語文、數學、外語等基礎學科外,還要學習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必修內容,參加北京市統一組織的合格性考試,獲得規定學分畢業。同時,每個學生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六個選考科目中,任選四個自己最可能選考的學科,每周增加一節課進行強化學習,學習內容和進度與必修內容和進度相適應,但難度、深度和寬度有所加強,為將來選考做準備。高一學年結束,完成必修內容學習并參加合格性考試后,學生從四個學科中再選擇三個學科。
2.“個性課程”尋求課堂教學突圍
北京八中從高一開始,每周增加1節語文課、1節數學課,設立“個性課程”,作為學科教師的“自留地”,供教師實驗探究,以探索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數學教學的新路徑、新策略。個性課程不進行傳統內容和形式的教學,沒有硬性課堂教學任務,教師根據新課程和新高考的要求,基于自身專業研究與特長,由教研組研究設定方向,提出要求,各任課教師自主備課、上課、評價,給任課教師以充分的學術自由,較好地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 3.從“班級授課”到“項目選擇”
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北京八中在高中藝術、技術和體育課程中實施“項目式教學”。藝術課程整合美術和音樂課程,每學期開發10門左右藝術項目課程,供學生選擇修習。學校整體設計課程實施方案,教研組和任課教師共同編制教學方案用以實施教學。技術課程類整合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以“技術設計”為主題,以技能掌握為途徑,體驗藝術表現、文化內涵、科學知識等在技術設計過程中的作用,促使學生在體驗“將創意變成作品”的過程中學會技術設計,提升“技術意識、工程思維、創新設計、圖樣表達、物化能力”的技術核心素養。體育類課程根據每位教師專業特長、學校場地及學生需求,每學期開發與建設20門左右體育項目課程,供學生選擇修習。
4.從“教導團隊”到“廣泛導師制”
教導團隊制。教導團隊建立在行政班和教學班兩種管理體制下,設首席導師和導師,行政班班主任為教導團隊首席導師,負責組織協調,行政班語文、數學、外語任課教師為團隊導師,歸首席導師負責;固定教學班和混合教學班建立教導團隊,確立首席導師和導師。制定教導團隊“導師職責”“團隊協作制度”等工作制度。
廣泛導師制?!皬V泛導師制”旨在突破學校教育的天花板和圍墻,充分整合校內外優質教育資源,提高學校教育資源供給能力,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學校聘請知名校友、社會賢達、大學教授、學生家長作為學生的導師,進行單項指導和綜合引領。
5.從“課堂評價”到“360分綜合素質評價”
課堂管理評價。新課程綜合素質評價改變了過去單純重分數、重測試、重結果評價的弊端,重視多元評價、過程性評價、質性評價,要求將課堂出勤和表現作為評價的內容,以記錄學習過程。北京八中開發使用包括“出勤”“課堂表現”“作業”三項內容的“課堂管理評價軟件”,與電子班牌結合使用,對學生課堂表現進行實時評價,極大地提升了課堂管理的實效性。
實行綜合素質評價。北京八中探索新形勢下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和評價的新途徑,研制“北京八中學生360分綜合素質評價”方案,探索新課程背景下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規律與實施策略。學生綜合素質量化評價包括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人文素養評價,包含學生思想品德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等方面的評價,占150分。第二部分為學科素養評價,包含學生智能素質、勞技素質等方面的評價,占150分。第三部分為發展素養評價,包含學生個性發展、合作發展及創新發展方面的評價,占60分。學生綜合素質量化評分的最高分為360分,旨在促進學生全面且富有個性地發展。
高效的管理體制、科學的課程體系、智慧的教育教學策略,發展了素質教育傳統,豐富了學校教育教學內涵?!氨菊嬷旅馈薄笆卣齽撔隆弊尡本┌酥性谛聲r代又站在新的領跑位置,讓八中師生呈現出特有的“志向高遠”又“樸實踏實”的氣質與風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2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