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關鍵詞】 小學語文;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0—0077—01
小組合作學習是我國乃至西方的許多國家廣泛采用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新課改的大背景及其基本理念下,深入探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模式,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必要性。
一、小組合作學習概述
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學生依據學情分成若干個小組,學生在教師的主導和引領下,以合作探究的學法進行學習活動,從而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共同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課堂教學,客觀上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基本教學理念更具有操作性和實效性。這一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具備深厚廣博的專業知識、舉重若輕的教學技能和機智靈活的課堂應變能力;教師要高屋建瓴地鉆研、整合教材,要設身處地了解、關注學生,要舉一反三地預設模擬課堂情境。在教師的管理、主導和引導下,學生圍繞教師設定的問題展開合作學習。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要素構成與要求
1. 小組結構的構成。教師確定采用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教學模式,就應該在充分全面深入了解全班學生的學情(如學習基礎、學習能力、接受能力、性格性情、興趣愛好、個性特征等)的前提下,以各組數量均衡、男女比例適當、學習水平相當為分組原則,兼顧學生的性格特征,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組,使每個組按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組合。每組成員二至四人為宜。如此,便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序組織,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2.學習目標的確立。教師在授課前,需要在深入探究教材,扎實備課的基礎上,確立合理的學習目標。確立學習目標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困生的接受能力和優等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目標設定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具有梯度,使全體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小組成員的協作都能順利達成目標,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確保學習目標的實現。3.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教師要認真研讀《語文課程標準》,徹底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明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和角色定位,組織管理好課堂秩序,啟發引領學生展開合作探究,明確掌控學生探討問題的正確方向。4.學生主體作用的凸顯。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強調了學生的學是第一位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會學生如何自學,如何創新,如何探究新的知識領域;學會團結合作,創新思維,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他們才是學習的主人。5.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形式。設計切實可行的、操作性強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方案有其必要性,可以從課堂評價、作業評價、成績評價、表揚獎勵等方面開展教學,旨在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模式舉例
1. 生字學習模式。生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在教授完生字后,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團體,互助合作,利用漢字特有的音形意之間的聯系,尤其是漢字字形的表意功能,生發學生的聯想,引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從而快樂輕松地識記生字。2.詞語學習模式。小學語文教學階段,詞語積累運用是基礎教學,為學生的語言表達提供保障。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學,要求教師通過點撥引導,學生以文本為依據,將詞語置于具體的特定語言環境里識記理解,并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遷移引申詞語的同義近義或相反相對的詞語及其意義,使詞語“活”起來,“活”在語境中。3.朗讀練習模式。學生只有通過反復地朗讀,才能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內在思想和作者要表達的情感。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文本的文體進行分層教學。比如,詩歌適合學生分組誦讀,以比賽的形式,在班上表演;散文適合小組誦讀和各小組輪讀相結合;小說適合小組分角色朗讀,或改編成課本劇表演。 “讀”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內容及其情感的理解,增強了小組成員之間的凝聚力,體現了小組的團隊精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9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