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花錢拉票到底為誰獻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繼自拍、點贊、曬娃等一系列朋友圈“狂魔”火過之后,“拉票”一族粉墨登場,時常刷爆朋友圈。據不少家長叫苦,幾乎每天在朋友圈都會收到好幾條拉票帖,而主題從萌娃到萌寵各不相同,還有單位評選先進人物也不忘在社交圈上刷一把存在感。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在投票環節勝出,不惜大把拋灑紅包,使原來是展示美的比賽,演化成了拉關系搞“賄選”,硬生生地弄臟了初衷。
當今社會,哪里能睜到錢,就有人往哪里跑;哪種手段可以獲利,就有人想方設法去使用這個手段。很多網上投票活動,雖有官方背景的單位組織,但背后的推動者往往是商家。一些商家為了逐利,借腿搓繩、吸粉、賺流量的行為層出不窮。以前,選秀類活動成風,手機短信投票興起,于是就有人想到了開辦投票公司從中獲利。媒體曾報道,某電視臺舉辦的超女賽,投票公司從15票中可以獲得4元利潤,可見以萬計的得票利潤是個啥概念,也因此有些糊涂家庭為拉票傾家蕩產。
為了孩子參與某項比賽能夠勝出,家長們使出渾身解數拉票,除了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外,動輒到各個微信群中去發紅包“求轉發”“求投票”。按照目前的行情,大一點的群需要發總額為50元的紅包,小一點的群也要發10多元的紅包。一場比賽下來,花上幾百元發紅包不在話下。
拉票陣仗已是形式多樣,朋友圈版本之外,還有串辦公室面對面拉票的,充分挖掘親戚朋友人脈的。比如讓老師發到班級同學的微信群讓同學來投票,賣水果的聲稱投票后買水果可以打折,微信上承諾只要投票截圖就給一元紅包,轉發截圖就給3元紅包的。種種現象不一而足,可謂無所不用其極。試想,都去這樣拉票,肯定水漲船高,對參賽者來說豈不是打個平手回歸零點,偷著笑的只能是商家。
“拼人脈”的比賽肯定變味。評選的本意是鼓勵孩子,但現在多數比賽純靠拉票來定勝負,就讓活動改變了初衷。孩子自身素質、作品質量等本應該作為勝敗的關鍵因素,但實際上靠拼刷票取勝,除了拿到一份獎品,便沒了任何意義。
拉票爭到的排名,也會潑滅孩子靠奮斗贏得人生出彩的奮斗激情。既然靠拉票能獲得成功,那么努力拼搏豈不成了傻子?同時,對在拉票中敗陣的孩子來說,會感到“沒人家人頭硬,再優秀也白搭”,甚至形成負激勵效應,平添焦慮因子,造成心理傷害。
微信朋友圈里的投票評獎活動,絕大多數都是由商家做背后推手,其真正用意是通過社交網絡來為商家造勢。家長一味拉票,不惜發紅包吸引更多陌生網友參與投票,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拉火了主辦方的公眾號。聰明反被聰明誤,作為商家,用這樣讓人反感的方式博取眼球,很難笑到最后,很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品牌美譽度,此乃物極必反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9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