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實驗的改進與創新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實驗是高中化學教學的主要內容,良好的實驗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雙向發展,能夠滿足他們個性化的成長需求,同時助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持續加快。針對高中化學實驗的改進與創新,我們教師有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實踐環節多與學生進行溝通,是順利實施人才培養計劃的前提,是取得事半功倍理想成效的關鍵。因此,本文特意總結了幾點可行性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教育;化學實驗;改進創新;方法研究;思考
一、 引言
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沒有機會自主實驗、獨立思考,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盲目操作的現象屢見不鮮。如何改進化學實驗,不斷創新教學思路,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先進的育人思想,指引學生朝著正確方向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挑戰自我,最終奮斗成高素質的全能型人才,這是化學教師值得深思的首要問題。筆者憑借多年的實踐經驗,對高中化學實驗的改進創新闡述了幾點不同的看法,旨在更好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主體優勢的增長。
二、 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問題
(一) 教師理念很落后
高中化學的實驗教學應該包括教學大綱中的所有內容。實驗部分,要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學模式重構,有效策略實施,高效的展開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并以基本的實驗內容為基礎,分析相關問題,優化學習效果,順勢構建起和諧、融洽的師生互動關系。但在當前時期的化學實驗中,教師的教學態度不夠嚴謹,導致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教學目標難以達成,還存有盲目實驗、胡亂記錄、數據虛假等現象。部分教師沿用著灌輸指導辦法,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己布置的探究任務,不考慮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方案的優化,這就造成了實驗質量越來越差,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學生參與實驗課的活動沒有激情,對化學現象的理解一直停留在表象。
?。ǘ?實驗教學較傳統
高中化學實驗的內容基本都是課本的知識,常規實驗的設計理念應用普遍,高難度實驗過程中缺少師生有效互動。老師操作什么,學生就看什么,沒有足夠的思考時間,也就無法取得良好成效。實驗課的時間非常短,有的時候,學生剛剛產生操作的興趣,學習時間就沒有了,教師直接講解下一知識點,不對學生實驗能力、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做出強化培養。
?。ㄈ?教學方式很單一
化學概念過于抽象,化學現象極難解釋,實驗中驗證,是學生學好化學知識的最好途徑。但是,應試的教育觀念深入人心,而化學這門課程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也不夠高,所以很多教師都認為,學生只要理解了教材中的所有內容,完成課后練習,那么參與或者不參與實驗操作都無關緊要。授課方法十分單一,而且針對性也不強,各個方面因素的干擾影響,打擊了學生的實驗熱情,消減了他們的實驗興趣。
三、 高中化學實驗改進與創新方法的研究
(一) 更換實驗教學模式
我們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要遵循高中生自然的成長規律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課堂活動的組織。任何實驗教學目標的確立,都要以學生濃厚興趣的激發為前提,確保實驗安全、便捷、可靠,能夠極大的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進程的加快。比如,教學“氧化還原反應”一課時,實驗目標可以設立為:(1)發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他們樂于探究,體會實驗操作的過程,感受化學知識的奇妙。(2)舉例說明生產、生活中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讓學生小組實驗中積極總結: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氧化還原反應的利與弊、氧化還原反應的抽象過程等。具體實驗的內容還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作出選擇,結構大致相同,教學成效明顯。
(二) 精心設計實驗內容
教師設法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能提升整體的教學效率。設計實驗富有啟發性、趣味性,更利于高中生多方能力的綜合發展。比如,從一個實驗反應出發,找出與它相似的物質反應,讓學生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驗證猜想,激發興趣。確保他們由被動認知變成了主動學習,教師便可執行后續的活動計劃,達到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目的。
(三) 不斷更換授課手段
化學實驗改進與創新,手段的研究顯得至關重要。我們教師不能把教學的思路一直局限在學生實驗能力的提高上,有的時候,放手學生自主實驗,鼓勵他們小組交流,也是活躍學生思維,啟發其創新意識的好辦法。比如,將學生按照能力分成了若干小組以后,讓他們合作完成“氨氣與氯化氫反應生成白煙”的實驗,先將一些原始方法傳授下去,再鼓勵學生不斷創新,相互分享操作經驗,仔細觀察反應現象。通過對比與分析,優化整體的學習效果,實現成員共同的發展目標。
四、 結束語
總之,高中化學實驗的改進,需要引起教師們的重視?;瘜W實驗的創新不可能一蹴而就,值得我們在實踐中探索,總結經驗教訓。給予學生不一樣的情感體驗,才能促進他們學科素養的發展,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核心價值。
參考文獻:
[1]王佳佳.高中化學實驗改進與創新問題探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7(15):39.
[2]俞明洲.中學化學實驗的改進[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7(2):44-45.
[3]李薇.新課程背景下化學實驗教學有效性最大化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5(35):228-229.
作者簡介:
張淑惠,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54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