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語言的小學語文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蔡琳珊

  在語文教學的流程中,對課文的感知首先是對語言的感知。因此,要引導學生從語言所描寫的對象,直觀地去體味與之相聯系的情態、情味、情趣和精神境界等。這是一種樸實而有效的語文教學途徑。是一種回歸本色的教育理念。簡而言之,是一種基于語言的語文教學。
  
  一、基于語言的解讀
  
  藝術語言是一種精神意義的存在,是人的精神本體依賴于存在的憑借。因此,對文本的解讀。要立足于對語言的解讀,而對語言的解讀,既要“口誦”,又要“心惟”。從而,使學生從多方面去感知作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永遠的白衣戰士》。課文以抗“非典”為背景,講述了白衣戰士葉欣搶救危重病人的動人事跡,謳歌了白衣戰士無私奉獻的職業道德。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對語言的解讀,喚起學生的情感態度,留給學生想像的空間。學生從“嫻熟”這個詞語中,不僅想象到葉欣熟練的技術,而且想象到葉欣的急病人所急的高尚醫德;從葉欣對同事的“斬釘截鐵”的態度中,不僅想象到“工作第一”的責任感,而且想象葉到欣面對危險和死亡所表現出來的“公而忘私”、“舍己為人”的美好的心靈……從而,學生對葉欣的工作態度、為人美德產生了立體思維。在這一基礎上,再來指導學生朗讀諸如“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葉欣像一臺永不疲倦的機器全速運轉著……”就會情因物轉。
  
  二、基于語言的體驗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當今對語文教學的最新詮釋。筆者以為,在語文教學中,應該以語言為媒介來實施語文教學的目標。體驗作品的情感。感悟作者的思想,就應該從語言的不同層面去把握,從美學的視角進行深度發掘。
  如,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海倫?凱勒》。一個多世紀以來,海倫,凱勒的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人,這主要在于她不僅具有對生活的無限熱愛之情,而且具有對目標追求的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的感悟。體驗語言的內在魅力。例:“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親密的伙伴――能聽懂我的話,我夜以繼日地努力,反復高聲朗讀某些詞語和句子,有時甚至要讀幾個小時,直到自己覺得讀對了為止,我每天堅持著練習,練習,練習……”
  這段自述真實地記錄了海倫刻苦學習的艱難歷程,表現了海倫堅強不屈的生活態度。筆者指導學生通過朗讀把握句群中內在的遞進關系,通過對省略號的意會體驗海倫頑強學習的艱辛,通過對“夜以繼日”的理解來認識海倫的意志和毅力,通過對“某些”、“甚至”等詞的推敲來體會海倫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目標的執著追求。這樣,從對語言的外在形式的感知到對語言的內在含義發掘,學生不僅明確了語段的中心意思,而且體驗到語段所傳達的感情。
  
   三、基于語言的遷移
  
  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要學會正確地使用語言表情達意。無論是說話寫話。都是一種由內化到外化的動態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結合文本的學習,聯系生活實際,營造語言產生的情境。激發學生傾吐的欲望,引導學生積極地去表達,
  如,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廣玉蘭》。文章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廣玉蘭的外在特點與內在氣質,給人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教學中,筆者結合練習題4。要求學生以花為對象,抓住特點,有序觀察,寫出花的外在形象和內在品格。具體指導如下:1、有序觀察,如作者對廣玉蘭的觀察,先突出廣玉蘭的幽香,再觀察廣玉蘭的花瓣,在觀察廣玉蘭的花瓣時。先色彩后質感,最后集中觀察廣玉蘭花開的各種形態與葉片的光澤,可謂先后有序,主次分明;2、概括品質特點,如篇末揭示了廣玉蘭的幽香、純潔以及那無比旺盛的生命力的特點。這樣,學生對如何寫出“花”的特點形成了自己的認知圖式――由外而內,由形到神。請看以下習作示例《月季花》:
  一天早晨,我忽然發現月季莖上綻出四個小小的花蕾。那花蕾穿著一件綠色的外衣。又過了幾天,花蕾頂破了外衣,露出粉紅的花瓣。一開始,由最外層的花瓣向外伸展,而里邊的幾層花瓣還緊緊地合攏在一起,漸漸地,層層舒展,整朵月季花綻開了笑臉?;ㄊ欠奂t色的,像一個穿著粉紅花衣裙的少女。綠葉紅花被晨光一照,又像一只粉蝴蝶在微風中撲打翅膀,翩翩起舞。我靠近花朵,撲鼻的清香迎面而來,似乎還透著蜜一般的甜味。據說月季花的花期很長,一年四季,月月都能開花。它不但花美,味香,而且適應性強。無論是寒冬,還是酷暑,它都能頑強地生長。月季呀,你美麗、芳香、又不失頑強,我愛你!
  綜上所述,基于語言的語文教學,應該以語言為媒介,彰顯思想的光輝。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要注重語言的表現力和審美價值。
  
   責任編輯:王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4843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