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李國棟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是怎么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飯吸收營養料一樣,閱讀就是吸收精神上的營養料。”那么新課程、新理念的實施帶給語文閱讀怎樣的營養呢?我認為這無疑給沉默多年的語文課堂注入了新鮮的活水。新課程教學的核心理念是: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而且明確提出語文課程的價值取向:變語文課程的統一性和求同性為尊重多元和個性差異,變語文課程的預定性和封閉性為課程的生成性和開放性,變語文課程的知識本位為學生的發展本位。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語文教材可謂是在全新的理念下編排的,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人文素養為目的,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學習途徑。本文對該教材新理念下的幾種閱讀教學法相關問題作了具體闡述。
一、比較閱讀,還原本位
福建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孫紹振提出了本位分析法――緊緊依靠文本,依靠現有能力把構成藝術形象原生狀態想象出來,找出二者的差異作為分析的起點,這種從感性和理性的矛盾著手,從現實和藝術角度的分析,精辟地闡釋了比較的本質。而北師大版的語文教材的單元組合的明顯特點是文本的比較,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特別注重精讀和比較探究閱讀,給老師和學生很大的發展空間。烏申斯基曾說:“比較是一切理解的思維的基礎。”費孝通也指出:“沒有分類,就是一團亂麻,沒有比較,就選不是出最佳。”因此,比較閱讀在新課程理念下顯得非常有優勢,使教師和學生很容易深入文本本身,發現問題,同時合作探究,找出差異和矛盾、個性與共性,相互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七年級語文第一單元,該單元有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舒婷的《童年趣味》,張潔的《揀麥穗》等,同樣是童趣,卻各有不同。只有通過比較閱讀,才能發現其豐富性,以第三單元的《養母》為例:
1.朗讀“窮夫婦”要回孩子的那些段落,注意如果不用其中的對話部分,而類似于《背影》原文的省略(給出未省略的原文),加以敘述,試品味閱讀效果。
2.精讀“養母”的諸多“小氣”之處,聯系《背影》、《慈母情深》的內容,談談你對父母之愛的理解。
3.交流這三篇文章的主題思想的異同之處。
二、探究閱讀,答疑解惑
探究式閱讀是一種提倡多角度、多思維、有創意的閱讀方式,需要師生共同來完成,要求師生共同參與?!霸诮虒W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都有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積極活動,師生雙方都在發揮主體作用?!保ǜ势鋭?、蔡明《教學過程的兩個主體》)說明探究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以學生的自得為目標,通過探究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發現能力?!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應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閱讀是學生自己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的教學實踐?!币再Z平凹的《落葉》為例:
1.創設情境。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朗讀全文,初步感知全文。
2.教師泛讀,并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落葉及景物的獨特感受。
3.自由品讀。引導探究性問題,如《落葉》一課,引導學生思考就落葉引發的感思與“無邊落木蕭蕭下”(《登高》)的情調有何不同。本文引發的哲學思考應該是什么?
4.合作探究。讓學生以座位前后排為一組,合作討論,如:如何通過文本歸納作者的藝術特征?并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予以補充并整合意見。
5.拓展與延伸閱讀。讀賈平凹的《地平線》,在音樂聲中落下帷幕。
三、對話閱讀,互動個性
對話式閱讀是備受師生歡迎的閱讀教學法,主要強調老師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的對話的過程?!币簿褪钦f整個過程是一種多元的對話過程,讓學生確實能在活動中發展個性,老師只是在備課中理清教學思路,預估學生可能遇到的若干問題及感悟,在課堂上可大膽放手,讓學生在文本中進行廣泛的涉獵,并提出各自的疑問。此時,老師應及時組織合作討論,正確引導,互相采納不同的意見和見解,同時也從學生的角度提出相應的問題,但此時的問題應有潛在的發展余地和思考空間,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品位。“在師生對話過程中,不在于教師是否提問或者是提出問題的多少,而在于教師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在于提出問題是否能把問題引向深入,把學生引向新的最近發展區,在于教師是否善于鼓勵學生提出追問性的問題”(吳曉芳《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建構》。以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為例:
1.創設意境。用多媒體展示有關“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樣一副秋野黃昏行旅圖,營造氛圍。
2.初讀全詩,整體感悟本詩的內容和意境。
3.精讀文本,全身心投入詩的意境,進行性感體驗。
4.熟讀并背誦。
5.創設對話問題。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引導)詩中的進靜景和動景如何相互映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引導)談談你對本詩的意境理解。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引導)“小橋流水人家”與“斷腸人”的愁情是否一致?
6.拓展與延伸。比較閱讀白樸的《天凈沙?秋思》,你能從詞類活用、意象的創設等角度,寫一篇比較評析的文字嗎?
四、創造閱讀,開發智能
創造性閱讀是指教師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前提下,誘發學生的創造動機,使學生憑借語言文字,對課文本身進行體味、思考,提出疑問,讀出新意,讀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過的獨特的感悟和新異的結論?!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币簿褪钦f,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分析、收集、處理與文本相關的課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形成獨特的感悟、智能及情感,并能靈活應用處理。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的智力都是多元的,都不同程度地至少擁有九種基本智力。這就需要通過實踐去開發,去培養每個人的創新思維,這對于教師而言,要努力改善和優化教學流程,善于創設民主、自主、輕松的課堂情境,激發每個學生的創造思維。使課程進展充滿創造性和活力,自己則由學生課程的“裁判者”成為“超越型學習主體”的創造者,成為學生精神思想的開發者。現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
1.對植物的想象。在百草園中除了作者提到的菜畦、皂莢樹、桑葚、何首烏藤、木蓮藤等植物之外,你還能想到那些?
2.對動物的想象。在百草園中除了作者提到的蟬、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等動物之外,你還能想到哪些?
3.調換角色。假如你是魯迅,你除了拔何首烏墻跟、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等之外,你還會做出哪些淘氣的事來?對于三味書屋你感興趣嗎?為什么?
4.拓展與延伸。閱讀魯迅的其他有關童年的文章,結合自己的童年,寫一篇有關童年的短文,字數不少于300字。
總之,新課程理念確實讓人興奮,它關注教育目的,走進學生,走進語文,使語文教學有了新的方向,讓廣大教師和學生再次看到了曙光。各種新的教學法如春后竹筍般涌了出來,也涌現出了一大批成功的教師。引用葉圣陶老先生的話就是“成功的老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如果說一種教學法是一把鑰匙,那么,在各種教學法之上還有一把總鑰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參考文獻:
?。?]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語文世界(總61、62期).
?。?]隴東學院語文教學法課程組.《論語文教學》.
?。?]《中學語文教學》第6.7期.
?。?]《中學語文教學通訊》第7.8期.
[5]《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第4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703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