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探究”理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體現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陳 蘭

  摘 要: 本文探討了探究性英語教學的理論基礎及其優越性,闡述了在探究性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具體教學策略。
  關鍵詞: 探究性英語教學 優越性 教學策略
  
  傳統的英語教學強調教師就是“教教材”,教材怎么講我們就怎么教,強調預設與封閉,抑制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探究性英語教學強調的是“用教材教”,教學過程的中心既不單純是學生又不單純是教師,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的中心人物。在教學中創設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主動、獨立地發現問題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一、探究性英語教學及其優越性
 ?。ㄒ唬┨骄啃杂⒄Z教學的理論基礎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探究性英語教學是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讓學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體驗等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探究性英語教學的整個教學過程側重解決問題的方法,側重于過程而不是問題的答案,使學生充分地展現自我,人人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ǘ┨骄啃杂⒄Z教學的優越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上,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來獲得知識,很少有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看法和意見的機會,而布置的作業又很少有查閱資料、觀察、制作、實驗、社會調查等。探究性英語教學模式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重教輕學傾向,使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發展,把學習建立在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上,使學生“能學”、“想學”、“會學”、“堅持學”。探究性英語教學突出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創造性地進行教學,通過學生主動、獨立地發現問題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總之,探究性英語教學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一切圍繞著學生轉,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二、探究性英語教學的具體教學策略
  教育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如何設計教學活動非常關鍵。教育部在《課程改革綱要》第四部分第十條中明確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碧骄啃杂⒄Z教學是以此為理論基礎從課前、課堂、課后實施了一些具體的教學策略。
 ?。ㄒ唬┱n前準備
  為使探究性教學在英語課堂中切實可行,學生能真正進行“科學探究”,教師首先應進入“探究”的角色,課前準備的過程應成為探究的過程。教師必須從三個角度去準備:一是從學生能力發展的角度,探究性教學對學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較高,必須遵循引導、合作、自主、創新的發展過程;二是從知識呈現方式的角度,陳述性知識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實驗性知識、策略性知識采用完整探究;三是從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問題”驅動式探究,小組互動式探究,實驗探究等。課前教師需要根據課標要求的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擬定課堂要解決的重點難點,也就是說我們要以課程標準的理念備課,而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備課,然后收集整理相關信息資料,研究學生的思維和認知基礎,接著設計問題,尋找探究點并設計課堂具體探究過程。
 ?。ǘ┱n堂教學
  改變學習方式,倡導探究性學習,不僅僅體現為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更應該體現在教師的實際教學過程之中。探究性英語教學對每一節課的導入方式,必須引起學生對英語內容的探究興趣,同時也符合英語學科的特點及教材自身的性質。這樣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活動,促使學生在好奇與思考中獲得知識,并發現新的問題。
  探究來自問題,問題始于質疑。課堂提問的設計,要有啟發性,最大限度地引發學生積極思維,充分體現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從而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課堂提問還要注意“度”要適中,即學生通過思維可以得到解決的問題。有些較難的問題就得想辦法,補充適當的輔助性問題,把大題化小,分步提問,引導過渡,幫助學生克服思考難題中的障礙。另外,課堂教學環境也非常重要,只有在開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中才有實現“自主探究”的可能。因為開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使學生在探究的氣氛中積極探究。
  在一節課的最后,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小結都應努力把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進入探究者的“角色”上,只有想方設法讓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討論,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才能發揮課堂結尾的作用,達到預期的探究效果。
 ?。ㄈ┱n后小結
  探究性英語教學要處理好“收”與“放”的關系,所謂“收”,是將討論、實驗的結果歸納整理;所謂“放”,是指課后布置的思考題具有開放性,布置的練習作業具有多樣性,使學生在更廣闊的實際背景中,用課內得到的結論(課堂上對結論的解釋不要講得太絕對要留有探究的空間)去解釋實際問題,解決后續知識,完成從實踐―認識―具體的實踐,認識上的兩個飛躍,使小結做到收斂思維與發散思維并舉。在學生自己歸納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得出結論,明確結論的運用條件與范圍。
  總之,探究性英語教學策略,就是要讓學生成為英語教學活動的主人,通過激發學生的內驅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它變成學生內在的需求,從根本上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個性的發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7231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