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高補貼樹立壞樣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張靜春
在逐步削減農產品關稅之后,利用檢驗檢疫手段和對國內農業提供支持成為全球農產品貿易中最主要的非關稅壁壘。中美農產品貿易也不例外,集中體現了這樣的特點,成為全球農產品貿易摩擦的一個微縮景觀。
美國農業占GDP的比重不到2%,就業人口也只占總就業的2.3%,但由于勞動生產率非常高,農產品除了滿足國內市場外,主要是面向國際市場。農產品出口占農業收入的21%和美國全部出口價值的8%。美國的農產品貿易一直處于盈余狀態。2002年出口價值547億美元,進口價值420億美元,貿易順差127億美元,這對平衡美國商品貿易逆差起到積極的作用。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占全球出口份額的19%。其中肉類、棉花、谷物、油籽等產品出口占全球的20%~50%甚至更多;進口僅次于歐盟,占全球進口的14%。
從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美國對華農產品出口增長了1.5倍,進口增長了2.7倍。中國是美國農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之一,位居第五。按美方統計,2002年,美國向中國出口農產品20.7億美元,主要是大宗農產品,如大豆和谷物等;從中國進口10億美元,主要是消費類農產品,如蔬菜、水果、肉類和加工制品。按照中方統計,2002年中國對美國出口農產品16.3億美元,美國是中國農產品出口的第四大市場。2003年1~11月,中國從美國進口農產品15億美元。美國是中國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在中美兩國政治意愿的推動下,2003年1~9月,按美方統計,美國對華出口農產品29億美元,比2002年同期增長了102%。其中大豆出口達到創紀錄的12億美元,棉花出口3.37億美元,同比增長478%。
檢驗檢疫措施成為主導中美農產品貿易戰的主要方面
中國加入WTO為中美兩國進一步發展農產品貿易提供了契機。美國把中國看作是對美國具有戰略重要性的市場,打開中國市場對擴大美國農產品出口關系重大。而中國也把向美國出口中國具有優勢的蔬菜、水果和加工農產品等當作在新形勢下擴大出口的手段。但中國入世以來,雙方的貿易金額并未出現料想中的那種大升大降,貿易摩擦也并未隨之減少。由于農產品貿易的敏感性,和全球其他國家一樣,中美兩國并未放棄最大限度地利用游戲規則加強對國內市場的保護,并限制進口。在逐步削減農產品關稅之后,利用檢驗檢疫手段和對國內農業提供支持成為全球農產品貿易中最主要的非關稅壁壘。中美農產品貿易也不例外,集中體現了這樣的特點,成為全球農產品貿易摩擦的一個微縮景觀。
經過百年的發展,美國有關農產品檢驗檢疫的機構和措施都已相當完備。其職責首先是保障公民的食品安全。但隨著全球農產品關稅壁壘的逐步拆除,檢驗檢疫措施同時也被巧妙地用來限制農產品的進口。過于復雜的檢驗檢疫程序、缺乏科學依據的檢驗檢疫標準、對檢驗檢疫的過度使用乃至歧視性做法,以及繁雜的標簽要求等,都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農產品進口的成本,限制了正常貿易,成為非關稅壁壘的主要形式。它雖然不直接限制出口,但卻對出口形成了比通常更多的障礙,實際上起到限制出口的效果。美國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技術措施非常先進,所以,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美國利用檢驗檢疫措施來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要相對容易得多。多年來,中國對美出口的水果、盆景、水產品等都碰到各類嚴格標準及其實施程序的限制。從美國方面來看,近年來對中國食品和動植物檢驗檢疫的抱怨也逐漸增加,認為中國設置了不合理的檢驗檢疫標準。這說明,檢驗檢疫措施正日益成為主導中美農產品貿易戰的主要方面。
中國入世兩年,最受美國關注的另外兩個問題是中國采用有爭議的轉基因生物標準和關于農產品關稅配額的發放。對于后者,美國認為中國并未完全按照在WTO的承諾開放農產品市場。由于采用不合理的進口許可證程序、配額的分配量不切實際,以及關稅配額的分配和管理缺乏透明度,美國的出口商尤其是棉花產品的出口商,在進入市場方面遇到阻礙。
美國新農業法貿易保護傾向加強
美國是世界上農業最發達的國家,但是從過去到現在,由于經濟和政治方面的原因,農業一直是接受政府支持最多的部門之一。政府對農業生產提供的國內支持和出口補貼,起到了保障農業生產、壓低國際市場價格從而提高美國產品競爭力的作用。這一點受到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關注。發展中國家對農業的依賴較大,但是美國對國內農業的補貼進一步加強了美國本已具有競爭實力的產品的競爭力。這一點也影響到中國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對中國農產品出口形成長期壓力。美國國會2002年通過的《2002年農業法》,不僅增加了補貼力度,而且擴大了補貼范圍。它增加了80%的補貼,使補貼額達到年均190億美元。補貼的范圍除原來的糧棉等產品外,又增加了大豆、油料、花生、羊毛、馬海毛、蜂蜜和其他干豆類等。新農業法貿易保護傾向的加強為全球農產品市場開放樹立了危險的樣板。
雖然中美農產品貿易的潛力巨大,但可以預計,開放市場的道路并不平坦。在全球,實現農產品自由貿易的道路也是崎嶇而漫長。雖然削減農產品關稅的努力已取得了成效,但新的貿易壁壘形勢還在形成演變。而中美作為全球的農產品生產和貿易大國,在農業領域的貿易也將在動態的摩擦中發展,目的是保護各自的本國市場,開拓對外貿易,同時保障與農產品生產相關的國內經濟和政治利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5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