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應對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加強和改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前,要充分了解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然后針對這些問題,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的通力合作,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心理健康  因素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2-0012-01
  健康的心理是人生成功進步的階梯。加強和改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是我國教育事業的目標之一。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前,要充分了解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針對這些客觀因素采取改進措施,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1.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家庭因素
  學生的上課時間較短,假期充足,所以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中度過,可見,家庭因素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家庭因素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長的許多性格特點會反映在孩子身上。例如家長脾氣暴躁、獨斷專行,會導致孩子性格倔強,逆反心理嚴重;家長的過分溺愛會使孩子任性、自私。第二,現在的家庭,父母基本上都會出去工作,孩子會由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來照顧。由于上一代人的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與現今社會發展多有出入,會造成孩子性格上的偏差。第三,當今社會,離婚率高達50%以上,單親家庭的孩子越來越多。缺失父愛或者母愛,會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自卑的心理。第四,父母對于孩子期望過高,在上課之余還給孩子報了許多課外班來提高成績,增加才藝,這些與學生心理和生理不符的課外輔導,會造成孩子產生厭學的心理。家庭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家庭的不和諧或者教育方式不得當都會導致學生心理產生偏差。
 ?。?)學校因素
  學校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地方,更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主要陣地。首先,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如果教師在上課時對學生缺乏耐心和信任,總是用苛責的語氣與學生講話,會造成學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第二,學校的管理理念也間接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現階段由于考試制度的影響,教師也會將教學重心更多地投入在考試成績上,周考、月考、期中考以及期末考,這一系列的考試在短短的一個學期中接踵而至,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學習壓力。如果學校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學校教育以應試教育為主,缺乏對學生德、智、體、美的綜合培養,則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第三,同學關系也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若同學關系不好,則會造成學生孤僻的性格。
  (3)社會因素
  學生心智發育不成熟,無法明辨是非,也難以抵擋外界的誘惑。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而且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很容易沉迷在某些事物上。而且,在信息化時代,網絡和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各種信息撲面而來,傳播方式多種多樣,包括網站、手機短信、社交平臺、游戲和書籍等。以游戲為例,市面上的這些游戲大多是暴力題材,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這些游戲很容易讓學生上癮,從而導致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上課,完全沉溺于游戲世界,對現實世界十分冷漠。
  2.健全學生心理的策略
 ?。?)從家庭出發,關愛學生
  首先,家長要改變教育方式。孩子是獨立的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當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平等友善地對待孩子,當孩子犯錯誤時,也不應該一味的斥責,應當詢問原因,了解孩子犯錯的經過,傾聽孩子心聲,并且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后幫助孩子改正錯誤,彌補錯誤。當孩子表現良好時,也不要過分的表揚,應當激勵孩子,讓孩子有更好的表現;第二,家長對于孩子要有責任感。不管是工作原因還是夫妻關系原因,父母雙方都應當抽出一定時間陪伴孩子學習、吃飯、娛樂,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健康成長
  一方面,學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建立心理咨詢室,心理教師和心理咨詢師可以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心理相關的游戲,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分析學生的心理,并且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定期進行心理測試。同時,可以定期邀請家長參與心理調查,通過科學技術引導家長以正確的方式教育學生。
  另一方面,教師的心理也影響著學生的心理。教師行業壓力較大。教師不僅要滿足學校的考核,還要對學生負責。在雙重壓力下,教師在授課時可能會焦慮、暴躁甚至是情緒失控。教師是學生的標桿,教師的心理出現問題,也會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所以強化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勢在必行。
 ?。?)社會各界齊心協力,改善社會風氣
  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社會風氣也是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呼吁電視、廣播、社交等媒體共同努力,傳播社會正能量,減少不良信息的流通,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營造良好的氛圍。
  總之,學生的心理發展,直接影響到其今后性格、品質的養成。學生是祖國的花朵,需要呵護和精心照顧。所以,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的通力合作,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使其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丁若詩,李積鵬.試論影響兒童心理健康的家庭環境因素及教育策略[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7(02):67-69
  [2]高艷華,王敏.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研究[J].健康心理學,1995(4):41-4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00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