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造林技術水平的措施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增加,人類對林業資源產生了巨大的破壞作用,使得林業資源數量不斷減少。林業資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促進我國未來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必須對當前林業資源發展現狀進行詳細分析,并掌握先進的造林技術來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森林種植質量?;诖?,本文在分析當前林業資源管理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提高造林技術水平的措施,以期為其他工作者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 林業資源;造林技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 F326.2;S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04-76-2
雖然我國森林資源較為豐富,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林業資源的開采力度大大提高,嚴重影響了我國生態平衡,我國林業資源保護工作也迎來了新的發展與挑戰。近年來,我國造林項目不斷增多,但由于部分工作人員過于注重造林面積與速度,而忽略了造林質量管理,在造林過程中沒有采取科學技術,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導致林業資源質量不高。因此,林業部門有待采取措施提高我國的造林技術水平。
1 林業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森林資源管理機制不健全
要想不斷提高森林資源質量,離不開科學高效的管理措施。但在當前我國的森林資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創新機制等問題。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一些部門管理者缺乏創新意識,難以主動學習新思想、新理念,在工作過程中難以建立長期有效的管理運作機制。很多時候部門管理者將森林資源管護及造林工作作為上級派下來的工作,存在較強的形式主義,難以運用市場經濟眼光管理林區,大大降低了森林資源的培育質量。
1.2 時常面臨火災與病蟲害威脅
由于森林病蟲害具有種類多、繁殖快的特點,如果林業部門缺乏先進的檢測技術及防治措施,將導致林業資源受到嚴重的病蟲害威脅。另外,火災也是危害森林資源的重要因素之一,夏季雷擊事故有可能產生天然火源,也有可能由于人們焚燒帶來人為火源。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樹木園為例,該園已成為當地旅游觀光地點,不斷增加的游客量可能改變林木的局部生長環境,導致其對病蟲害的抵抗力下降,而且游客在活動過程中可能會留下火種,從而威脅整個林區的安全。一旦發生森林火災,其危害面積較廣,對保護森林資源十分不利。
1.3 難以將民生問題與生態保護有效結合
以前很多林場及林業部門過于注重林業資源的經濟效益,種植的樹木類型以速生林為主,過于關注樹木的生長速度及造林面積,而忽視了林業資源對當地生態環境發揮的重要作用。近年來,雖然很多林場的經營方向已向資源保護及生態效益方面轉變,但在轉變過程中未能充分考慮當地民生保障問題,一些林業部門缺乏實地考察,未能詳細了解當地居民的需求,只是單純地進行森林資源保護,未能考慮森林資源可能對當地居民帶來的益處。以南寧樹木園為例,早些年只是廣泛收集熱帶、亞熱帶樹種,進行各種植物的研究與栽培。近年來,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及健身娛樂要求,南寧樹木園通過不斷引種、栽培各種植物,將園區變成風景瀏覽地及科普園地,不僅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娛樂去處,而且為各級學生提供了科普基地。
2 提高造林技術水平的相關措施
2.1 提高育苗生產質量
育苗生產工作是造林工作開展的基礎,只有不斷提高林木種苗的質量,才能確保后續造林工作順利開展,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應加大種苗基地建設,利用種苗基地不斷研究與提高林木育苗技術。與此同時,要不斷引進國外先進的育苗設備及技術,并大力推廣與利用,實現對林木幼苗培育的科學化、規?;?,加大重點林業工程的科技支撐。其次,育苗生產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完善的配套設備,在育苗基地建設過程中要加大資金投入,引進節水設備、溫度控制器等設備,將苗圃基地的溫度、濕度等因素控制在合理范圍內[1]。最后,要選擇適當的造林樹種,從植物與生態的穩定性及多樣性結構出發,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和各種樹種的特性合理選擇與配置樹種,提高林區種植結構的合理性,盡可能通過生態方法提高林木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另外,合理的種植結構可以改變林區林貌,增加林區的可觀賞性,豐富生物多樣性,對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2 做好造林準備工作
首先,應選擇合適的造林時間。由于春季氣溫較低,并且水分蒸發較少,所以大部分樹種都在春季種植,不會造成水分過多蒸發,確保苗木成活率較高。但近年來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導致造林時間不斷提前,一般在12月至次年2月進行種植。其次,需要做好造林地面的整理工作。在造林過程中要平整土地,及時清理培育區的雜物,通過火燒、割除、化學藥劑等方法清除周圍的灌木與雜草。通過造林整地工作可以局部改變生長環境,提高土壤肥力,保證造林質量。
2.3 選擇合適的植樹造林方法
常用的植樹造林方法有播種造林法、植苗造林法和分殖造林法。播種造林法就是將林木直接播種在適當區域內,通過播種造林法可以大面積進行種植,省去了育苗這一環節。但是,若采用播種造林法,則需要具備較高水平的后期撫育措施。植苗造林法是采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進行種植,植苗造林法較播種造林法來說對地面條件要求較低,但是在造林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栽植要求進行,避免苗木根系在種植過程中因損傷而出現失水問題。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樹木營養器官作為材料進行造林,通過這種方法可以節約育苗時間,并且操作簡單,還能遺傳母體的優良特性,但受材料數量、來源等條件的限制[2]。
2.4 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
首先,相關部門應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加強森林病蟲害預測,通過建立完善的病蟲害預測及防治體系全面、及時掌握森林病蟲害的發展動態。其次,要加大對植物的免疫力度,對運輸種苗車輛進行檢查,盡量避免病蟲害通過外界環境進行傳播,帶種苗進入目的地之后依然要進行檢疫工作。最后,發現病蟲害后要推廣生物防治措施,加強對噴霧機、引誘劑、誘蟲燈的使用。盡量減少對林丹、硫磷等農藥的使用,推廣使用植物性農藥、礦物性農藥及微生物農藥。
3 結語
林業是支撐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也為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做出了巨大貢獻,如果林業資源得不到良好的維護與管理,將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因此,我國林業部門必須高度重視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全面了解與掌握造林方法,提高造林生產質量,為我國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建新.林業資源現狀及造林技術探究[J].現代園藝,2018(14):210.
[2]孫立新.林業資源現狀與林業造林技術探討[J].現代園藝,2015(22):2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0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