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森林管護及造林的有效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森林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等多種優點,近些年來森林面積持續減少對人們的生活及生存產生了嚴重影響,制約了我國未來持續健康發展。因此,要加強森林管護工作與造林工作,森林管護是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措施。筆者對當前森林管護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進行了簡要分析,以期為其他工作者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森林管護;措施
當前我國森林存在過度開采問題,面臨著總量減少、質量低下等難題,森林不僅能夠凈化空氣,還能夠為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提供重要保證。因此,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加強森林管護,努力做好護林造林工作,在提高生態環境的同時也提高林業產業經濟效益。
一、森林管護及造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存在盲目砍伐樹木現象。近些年來雖然人們認識到了森林資源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但卻缺少對森林資源的科學規劃與利用,存在盲目砍伐樹木的問題。有些人員缺乏長遠眼光,只看重眼前短期利益,對森林資源無償使用,相對于森林資源的經濟價值,人們更注重森林的使用價值,又由于政府及相關部門并未出臺相關政策或森林資源利用計劃,導致大量森林資源被嚴重浪費。
2.造林設計不合理。森林具有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多重作用,在造林過程中相關部門必須有計劃地展開工作,使森林資源作用充分發揮。但在實際造林設計過程中缺乏對當地實際情況的考察,很多地方的造林設計工作過于流于形式,很難綜合各方面因素對造林規劃進行全面設計。另外也缺乏對森林結構的考慮,導致在造林過程中樹種選擇不當、造林樹種單一等問題頻繁發生。在造林之前并未考慮當地氣候、地理、水源等因素而引進不合適的樹種,導致樹種后期難以正常生長發育,直接造成造林質量低下。還存在造林樹種單一的問題,一些工作人員為省事或者方便管理,在大范圍面積下單純種植某一樹種,只是為了完成造林任務而造林,這種純林導致經常出現大規模病蟲害,影響森林管理及造林的后續發展。
3.森林缺乏后期養護管理。俗話說“三分造,七分管”,后期撫育管理在造林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國森林管護制度還不完善,人員注重造林卻忽視后期養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缺乏長期有效的管理機制,現有的管理制度很難順應森林發展的需要,又由于很多工作人員不思進取,經營理念思想滯后,難以對森林管理機制進行創新。很多工作都受傳統思想影響,按經驗辦事風氣嚴重,這使得森林資源管理質量較差。第二,森林管理合同中的內容有一部分與實際工作不符,有些工作人員會故意鉆合同漏洞,缺乏對森林工作的認真管護。第三,一些政府部門由于缺乏對森林管護的重視,導致在森林管理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有限,這就使得森林管護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4.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近些年來我國森林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國家還未建立一個系統有效的森林管護監督機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森林管理工作的長期發展。由于森林管護人員缺乏,很多森林管護人員的人均管理森林面積超過了國家規定,導致管護人員工作壓力較大,相應的監督力度遠遠不夠。特別是在一些偏遠地區各種亂砍濫伐、偷砍盜伐、混林開荒問題較為嚴重,又由于各級政府并未與農業部門建立比較協調的監督機制,這給不法分子留下了犯罪空間。
二、森林管護及造林的有效措施
1.做好森林防火措施。防火工作是保障森林資源的重要環節,特別是在我國北方地區每年春秋季是山火多發季節,應將防火作為林區管理重點,具體措施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首先,林業部門要組建系統科學的防火應對體系,等火災發生時可以按照流程迅速指揮滅火,協調強化火災的預防與撲救。其次,各個林場都需要設立防火小組,并將具體職責落實到個人身上,加強日常進山巡視,確保森林防火制度有效落實到實處,對工作失職或者責任制不落實而引發火災的有關部門進行責任追究。再次,要組建森林防火專業隊伍建設,加強對森林防火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最后,由于在清明期間很多村民都會上山焚紙,剩下的火種很有可能形成大火,在此期間管理人員需要增加巡視次數,并借助電視廣播等媒體向當地居民加強防火宣傳力度。
2.加強森林管理監督機制。面對森林管理缺乏有效監督,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加強管理。首先,政府部門應該制定合理的林業政策,林場內部也需要制定規章制度,使各個人員嚴格遵循制度辦事,其次,要積極引入第三方監督機制,采取林業部門與林場內外部聯合監督的形式,針對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監督部門及時將其反饋給相關單位,單位并對此問題做出相關回應。再次,要強化各個組織的管理職責,將具體責任落實到每個人身上,定期對人員的巡山工作進行考察,并積極引進獎懲機制,將人員的工作情況與福利掛鉤,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
3.加強對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森林病蟲害問題也是影響森林發展的重要因素,管理人員通過對森林病蟲害進行積極防治可以使森林資源避免較大損失,具體防治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首先要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培訓,使工作人員認識到森林病蟲害的問題,并掌握防治病蟲害的方法,有效提高森林資源質量。其次,林場需要積極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創建檢疫網,通過高技術檢測設備定期對樹木生長情況進行檢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病蟲害防治體系,并不斷進行調整,確保防治體系朝著科學規范化方向發展。再次,要確定重點病蟲害防治區域,針對白楊透翅蛾、 楊樹爛皮病等問題加大關注及防治力度,盡量減少病蟲害帶來的森林資源損失。
4.科學制定森林保護及用地計劃。相關部門要對用地及森林保護制定詳細計劃,事先根據林地的性能對其用途進行合理劃分,將生態公益林與商品經濟林區分清楚。另外,林業部門要加強對林業土地資源的管理,禁止出現林地非法流失的現象,加大對私自侵占林地和毀林開荒行為的查處力度。同時政府也要給予適當的資金支持,幫助林場建立基本設施,為管理人員提供基本的物質保障,使更多的管理人才可以留在森林管理隊伍中,促使他們提供更優質的管理服務。
三、結語
森林為提高生態環境、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發揮著關鍵作用,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我國應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性,并切實做好森林管護工作,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使廣大人民參與到森林管護工作中。另外,林業管理人員也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積累工作經驗,促進我國林業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麗萍.森林管護措施及造林工作的思考[J].農民致富之友,2018(16):104.
[2]徐秀紅.關于森林管護工作及造林機制的概述[J].民營科技,2017(03):189.
[3]臧林彬.淺析植樹造林技術與森林經營管護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17,14(06):176+178.
作者簡介:伏曉蓉(1978-10-)女,漢族 ,四川省通江縣人,大專, 林業工程師,從事林業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