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造林技術與森林經營管護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作為現代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基礎資源之一,森林資源一直都備受關注?,F階段我國環境問題與資源問題嚴峻。植樹造林技術的推廣,促使我國植被覆蓋率正在逐年增加,而森林經營管護措施的實行也會為森林價值的實現提供基礎,對優化森林資源、保護環境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針對植樹造林技術、森林經營與管護管理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 植樹造林;森林經營管護;森林資源;植被覆蓋率
[中圖分類號] S725;S75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07-66-2
1 植樹造林與森林經營管護的意義
我國陸地總面積位列世界第三,但我國森林覆蓋率與于世界森林覆蓋率的平均水平存在很大差距。此外,我國人口眾多,正處于經濟發展高速期,對森林資源的依賴不言而喻。近年來,環境問題惡化,森林資源匱乏,對森林資源的保護與重建已迫在眉睫。相對來說,植樹造林與管護森林資源的工作是森林資源重建與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多方面意義。
1.1 生態環境
植樹造林可以減少人們對環境的破壞,保障土壤的生產力、肥力以及增加其蓄水能力[1],有效減少洪澇災害現象。在防風固沙、改善植被方面,植樹造林發揮了重要作用,還能改善空氣環境,提高人們生存的環境條件。
1.2 經濟方面
植樹造林和森林管護作為保護環境的兩項重要工作,提供了一大批就業崗位,有利于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森林植被作為一種環境資源具有經濟價值,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方面具有重要影響。所以,森林資源的有效保護對國家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至關重要。
1.3 社會效益方面
植樹造林和森林管護的開展,可以引起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與重視,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有效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品質與素質。此外,植樹造林和森林管護工作的開展可有效減少自然災害,對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2 植樹造林的相關技術
2.1 植苗技術
植樹造林的植苗技術,主要利用樹苗的根系進行高效造林。因此,植苗技術對苗木的選擇要求非常高,而對造林的地方選擇不苛刻。由于植苗技術對苗木的高要求,苗木的根系在起苗、運輸以及裝卸過程中不能出現絲毫疏忽,一旦操作不恰當,就會導致根系發生損傷和失水現象,大大降低苗木的成活率。所以,栽植技術的高要求對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至關重要。采種這種方法,要做好苗木選擇和處理工作,注意保護樹苗的根系,盡量減少根系在地上的裸露現象。植苗造林技術相對于其他技術沒有太多的限制條件,可以抵抗惡劣的環境,同時苗木成活率較高,因此是當下植樹造林最常用的造林方法。
2.2 分生造林技術
分生造林技術相對于植苗技術有較大不同。這種方法主要是裁剪母體樹木上的相關器官(盡量選擇有營養的部分),然后對裁剪下的器官進行營養液培植。由于直接從母體上裁剪,在目標遺傳方面保持著母體的優良性狀。對于母體來說,有營養的部分主要是根、莖、枝干或者地下莖等[2],并不用采購苗木,所以可以節約成本,操作也相對簡易,但成活率沒有植苗技術高。然而,考慮成本因素,分生造林技術性價比更高。與植苗技術相反,分生造林技術對造林地的選擇要求很高,最好選擇土壤較為疏松、土質比較濕潤肥沃的地方作為造林地,才利于植物器官成活并生根。分生造林技術最主要的優點是可以大大縮短造林時間,因為其小幼苗生長速度較快,數年內即可長成成年種林。
2.3 播種方法
所謂播種方法,也可以稱為直接造林法,就是直接在所選造林的地上播種樹木的種子。相對于其他2種方法,這種工作方法效率較高、具體操作簡單方便,且成本低,對播種面積較大的造林地更加實用,且在成活率、成材質量、方便管理等方面均有其自身優勢。如果出現成活率降低、長勢較差的現象,通常是樹種選擇出現問題。因此,選擇苗種時最好選擇發芽容易、種粒較大的植物品種[3]。播種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做好樹種發芽期間到幼苗期間的管理和保護工作,盡可能發揮播種方法在植樹造林工程中的巨大作用。
3 森林經營管護措施
3.1 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
在進行森林資源管理工作時,要建立和健全相關法律機制[3]。同時,要建立森林資源監督管理網絡系統,有效規范執法行為。此外,要加大力度開展犯罪行為的打擊活動,保證從根本上維護森林的生態安全。
3.2 加大立法力度
我國在各個林業地區都應設置有關的林業管理部門,優化森林資源的管護工作機制。相關工作機構要不斷加強對林業法律法規的宣傳,增強人民群眾對自然資源保護的法律意識,從社會角度開展好對森林資源的管護與管理工作。
3.3 保護天然林
森林管護工作的開展基礎是對天然林資源的保護,即在保護好天然林的條件下開展一系列工作。如果天然林不斷遭到破壞,那么開展再多的植樹造林活動也無濟于事。所以,我國要不斷建立健全森林管護機構,加強對林業薄弱地區的管理。
4 結語
森林資源是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其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對于森林資源的保護至關重要?,F階段,植樹造林和森林管護技術還需要不斷進行創新。相關人員要努力提高森林資源保護水平,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生態效益,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共同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憲釗.多功能人工林經營技術指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4.
[2]陸元昌,雷相東,洪玲霞,等.近自然森林經理計劃技術體系應用示范[J].西南林學院學報,2010(2):1-6.
[3]姚有麗.淺談植樹造林技術與管理方法[J].新農村黑龍江,2013(16):3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