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植樹造林技術與森林經營管護措施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受到自然因素以及人為破壞因素的影響,近年來,我國的森林資源呈現出逐年遞減態勢,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國家加大了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同時大力提倡植樹造林,以提高森林覆蓋面積,保持生態平衡。而森林覆蓋率的增加得益于植樹造林技術的全面推廣,森林資源價值的體現得益于森林經營管護力度的加大。本文就植樹造林技術與森林經營管護措施予以闡述和分析。
關鍵詞:植樹造林技術;森林;經營管護;措施
人們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尤其是森林資源的大面積減少導致泥石流、沙塵暴等嚴重的自然災害,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重大威脅。針對這種情況,廣大林木種植人員與森林資源管理人員應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與主人翁意識,在大面積植樹造林的同時,采取積極有效的森林經營管護措施,將森林資源的防護工作做好、做實。
一、植樹造林與森林經營管護的現實意義
1.創造經濟價值。全面推廣植樹造林技術,大面積開展植樹造林工程能夠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尤其是林區的當地居民,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寧愿長期依靠于一畝三分地,靠天吃飯,也不愿走出深山,尋找更多的就業機會,而植樹造林恰恰可以安置這些閑置人員,使這些閑置人員有了經濟保障,為社會減輕了負擔,同時也提高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此外,做好森林經營管護工作,能夠為木材加工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木材,比如造紙行業、家具制造行業、木材加工行業等,這些行業借助于本地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能夠使當地迅速甩掉貧困的帽子,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標。
2.改善自然生態環境。植樹造林不僅能夠起到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與活性,同時也能夠起到防風固沙及凈化空氣的作用,為自然生態平衡提供了資源保障。此外,大面積植樹造林,使林木成片,能夠增強土壤的蓄水儲水能力,降低洪災旱災發生的幾率。
3.推動社會進步。通過實施森林經營管護措施,采取大面積植樹造林的方法,使更多的人投入到公益環保宣傳的隊伍當中,人與人之間一傳十,十傳百,逐步使人們樹立環保理念,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重視。由于環保與環境治理的關注度提升,也有效帶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間接的推動了社會進步。
二、植樹造林技術
1.播種造林法。這種方法也稱之為直接造林法,通常情況下,將林木種子直接播撒于造林地塊,直接造林法對種子的質地要求很高,對外界自然氣候因素以及土壤環境要求也比較高,因此,種植人員在選取林木種子時,必須選擇發芽率高,表面無破損、無病蟲害的種子,這樣有利于提高種子的成活率。在選擇種植地塊時,應根據林木的生長條件科學選擇地塊,尤其是土壤的酸堿度、土壤肥力尤為重要。這種方法適用大面積造林,對于局部造林或者區域性造林則不適宜采取這種方法。此外,造林區域內的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必須相對較低,以降低自然災害對林木的破壞程度。直接造林法適用范圍比較狹窄,而且見效慢,樹木生長緩慢,在植樹造林過程中,這種方法的應用頻次也較低。
2.幼苗造林法。這種方法適用范圍廣,而且林木的成活率較高,因此,被普遍應用植樹造林當中。在栽種樹木的幼苗時,必須確保幼苗根系的完整性,尤其在幼苗運輸過程中,對幼苗應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比如苫布遮蓋,同時根據運輸距離的遠近,應間隔性的對幼苗采取澆水作業,使幼苗始終處在濕潤的環境當中,在搬運林木幼苗時,應遵循嚴格的搬運標準,避免破壞幼苗的根系,或者折斷幼苗的枝葉,而影響成活率。在選擇種植地塊時,盡量選擇土質疏松、水分含量高的土壤,因為幼苗本身是一個完整的林木生命體,在生長過程中,能夠自行調節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所以幼苗對外界環境的要求不高。
3.分殖造林法。這種方法又被稱之為分生造林法,它省去了幼苗成長過程,直接以林木的根、枝、干等營養器官作為載體,種植在土壤當中。分殖造林法又可以分為插干造林、插條造林、分蘗造林、地下莖造林以及分根造林等,由于這種方法選取林木的獨立營養器官,因此,對外界環境與土壤的要求較高,在成長過程中,必須保證充分的水量,以確保樹木的茁壯成長。分殖造林法簡單易行、成本投入低、成活率較高、見效快,我國的大多數地區多采用這種方法開展植樹造林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分殖造林法必須選擇在春秋兩季進行,因為夏冬兩季溫度過高或過低,溫差較大,不利于樹木的正常生長,極易導致樹木早枯,而影響成活率。
三、森林經營管護措施
1.進一步完善法律體系。各地方林業部門應加強管控力度,結合當地的森林資源現狀,制定出臺林業資源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森林資源管理的法律體系,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同時,借助于互聯網等媒介大力宣傳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性,提升全民的防林護林意識。尤其對天然防護林的保護,必須提上重點工作日程,對護林人員進行崗位培訓,定期對其進行考核,以調動護林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領導干部應起到積極的正向表率作用,經常下到基層一線,對護林工作進行有效監督,切實保護好當地的森林資源。
2.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在森林資源的經營管護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保護中兼顧開發、開發中進行保護”的原則,掌握好森林資源的再生速度,資源開發速度不能快于資源再生速度,否則,之前所做的一切防護工作將失去意義??梢赃m當的采取封山造林的方法,選擇性的開發森林資源,以最快的速度恢復被破壞的天然林資源。在森林資源開發過程中,應加大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力度,因為野生動植物作為森林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一旦失衡,將造成整個生態系統鏈條斷裂,給國家造成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
3.全員參與,增強森林防火意識。近年來,受到自然氣候條件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發生森林火災的頻率逐年升高,一旦發生火災,不僅森林資源受到嚴重破壞,而且要想恢復原來的植被,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此外,還會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因此,森林防火工作是森林經營管護工作的重中之重。
森林防火工作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其一是建立健全森林防火應急預案,在當地挑選一批精干人員組建一支防火隊伍,在接到火災預警后,必須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火災撲救。其二是加大宣傳,進一步增強當地村民的安全防火意識,通過開展防火安全教育講堂或者森林火災案例講座,使全員參與到森林義務防火隊伍當中。其三是落實防火責任制,由當地林業部門的主管領導負責專項森林防火工作,科學統籌、精心謀劃,與護林人員以及全體村民齊心協力,切實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做到森林火災“零事故”。
四、結語
森林資源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其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不容忽視,各地方林業部門的管理人員與護林人員應及時轉變思想觀念,樹立高度的責任心與大局觀念,確保我國的森林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紹鵬.試論植樹造林技術與森林經營管護措施[J].綠色科技,2018(23):191-192.
[2]吳曉敏.植樹造林技術與森林經營管護措施[J].江西農業,2018(10):90,9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86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