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植樹造林技術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山區植樹造林工程要符合山區開發的自然規律,尊重山區地域特點,適當合理的實施山區植樹造林工程計劃。由于目前經濟和科技高速發展導致社會環境污染嚴重,山區植樹造林能很好的緩解環境壓力,當前科技的發展為山區植樹造林技術添加技術支持,而伴隨經濟的發展我國山區勞動力向城市化轉移,山區勞動力的缺乏,導致農田和山區土地使用下降,這些都促進山區植樹造林工程的開展,山區植樹造林能改善人類生態環境,合理利用山區荒廢土地資源、減輕環境壓力、防治山區自然災害,所以要重視山區植樹造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關鍵詞:山區;植樹造林;造林方法;管護
山區地理位置特殊,進行山區植樹造林工作首先就要研究山區地域性土地特點,有針對性引用現代高科技技術對不同立地條件進行植樹造林。山區植樹造林工程首先就要對造林山區進行合理的整地,通過對山區的合理整地,從而改善山區造林的立地條件,優化山區造林環境。
一、人工造林方法
山區植樹造林技術方法有很多種,在進行植樹造林時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山區立地條件和地理環境進行合理科學的分析,選擇最具有可行性的造林方法,減少造林對山區穩定性的破壞,下面將介紹幾種有效的植樹造林技術方法。
1.新幼苗栽種法
所謂新幼苗栽種法指:使用根系各個部分完好的全新幼苗培根根性造林,這種造林方法是最有效的、應用最廣的,因為新幼苗具有足夠的生命力,并且在惡劣的成長環境中具有超強的生命力和適應力,具有抵抗能力強、成活率高的優勢,而這種造林方法對自然條件的要求也比較低,因為植物本省就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新幼苗造林對幼苗的選擇有一定的科學性,幼苗可以分為 插種苗、移植苗、營養繁殖苗以及野生苗。如果采用新幼苗移植造林要十分注意幼苗成活期。只有在幼苗成活期內進行幼苗移植才能保證幼苗移植的高成活率,最好是隨移隨載,及時給予幼苗充足的陽光和水分,細心照料確保幼苗鮮活,實現移植造林目的。
新幼苗栽種方法最重要的就是保證新幼苗的鮮活,但是現在山區幼苗栽種技術還面臨一些問題,幼苗的鮮活期內,幼苗要進過長途跋涉送到山區進行栽種,而山區現在的交通問題嚴重限制新幼苗栽種技術的實施,新幼苗經過出土、包裝、運輸、移動等過程,這些都會影響新幼苗的鮮活期,所以山區新幼苗栽種需要考慮到山區目前的交通問題對新幼苗鮮活期的影響。
2.插苗造林
插苗造林方法具有很強季節性和規劃性,插苗栽種一般分春秋兩季進行,即春季萬物回春時候,隨著地表溫度的升高,土壤開始解凍,有機物才會開始生長,這時候選擇插苗栽種法效果最佳,這種插苗造林對胚苗的粗細和長度都有一定要求,一般選擇插苗的粗細在2cm左右,長度保持在30cm左右,并且母本是成活兩年以上的樹種進行插苗栽培,不僅如此,插苗栽種還需要對栽種土地進行規劃,栽種要成行排列,保持一定的行距,在插種前先對土地進行扦插,還要采集土壤并進行試驗。在插種時插種的幼苗露出要距離土壤表面3cm,如果插苗土壤缺乏水分,比較干燥,就應該用細土覆蓋原來土層,然后用塑料膜遮蓋,通過這種方法來緩解土壤干燥問題,直到插苗生長出新的葉子,就可以撤掉塑料膜的覆蓋。
插苗栽種具有很強的季節性和規劃性,所以插苗栽種對天氣的要求很高,在精心插苗栽種造林時,要根據時節的變化采用插苗栽種方法,并且插種方法對土壤的水分還有一定要求,土壤中的水含量要充足,雖然插種栽種造林方法的存活率還是比較高,但是時節性強直接影響插苗栽種的使用以及推廣。
3.分生造林
分生造林是選取樹木的干、枝、根作為造林栽種的樹苗,這種造林方法也可稱為分殖造林法,分生造林最大的優點就是造林成本低,造林原料是從原有的成活樹木上選取,所以能有效的節省育苗成本,并且分生栽種能減少育苗時間,這種造林方法對技術的要求也不高,進行栽種的操作簡單、技術要求也不高并且移植的新幼苗的成活率還能得到一定的保障,分生造林的幼苗生長期很快,只要移植的母本的品種優良,就能保證分生的幼苗成活率高、生長快。一般選擇分生栽種造林的樹種有:楊樹、松樹、柳樹等,采用分生造林技術必須要選擇較好的造林地域,這種地區的土壤要肥沃、疏松、充足水分,這樣才有利于分生幼苗的成長。
分生栽種造林技術中母本樹種的品質優良對分生樹苗的成長有主至關重要的影響,分生種苗的品質直接受到母本的控制,如果母本的成長情況很好,這回提高分生幼苗栽種成活率,所以采用分生造林技術時,一定要十分注重對母本品種的選擇,一定要選擇品質優良的母本樹種進行分生栽種造林。
二、植樹造林管護
山區植樹造林工程的開展有利于緩解環境壓力,但是植樹造林實施后一定要對造林山區進行維護和長期的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山區植樹造林的最終目的,達到保護環境、防范自然災害的效果。要想做好植樹造林后期的管護就要掌握正確的管護方法。
1.封山管護
所謂封山育林管護辦法是指:將整個植樹造林山區封鎖進行栽種幼苗的管理。這種管理方法具有地域特色,是我國在長期的實踐中獲得的一種有效的管護方法,封山造林是對自然下種或有生命力的幼林、灌木生長的灌木叢、疏林、采伐記地以及廢氣的荒山進行山區培育,通過人為的干擾將封鎖地區培育成新生的叢林。這種封山育林方法在使用時有一定難度,是對整個山區的栽培,工程比較龐大,工序也比較繁瑣,是一種傳統的育林方法,但是具有很強的實效性,仍然是目前比較有效的管護方式。
2.幼苗管護
幼苗的管護是管護工作的重中之重,山區新造幼林幼苗的成長和生長是實現育林效果的決定因素,一個新的幼林的培養一般都會經過緩苗、生根以及生長的成長過程。對幼苗的管護關鍵在轉折期,直接關系到以后樹木成長和豐產的質量,轉折期的幼苗基本上都處于散生狀態,這段時期幼苗的自我生長比較困難,需要對幼苗進行精心的呵護,為幼苗生長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不斷提供幼苗生長所需要的水分、陽光、肥料、溫度以及空氣,讓幼苗在優越的條件下生長,提高幼苗的成活率,保證幼苗健康成長,從而達到育林成林的目標。
三、結語
我國山區植樹造林技術的發展是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要求,該技術的發展能有效的緩解環境壓力,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同時山區植樹造林利用山區廢地,使土地資源得到合理使用,綜上所述,我國山區植樹造林工程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參考文獻:
[1]王謝安.岷縣山區半山區植樹造林技術與管護淺議[J].新農村(黑龍江),2011(8).
[2]劉俊英.淺論山區植樹造林技術與管護[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1).
[3]吳炳玉,姜睴.淺論山區植樹造林技術與管護[J].吉林農業c版,201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0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