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皖南山區肥皂莢特征特性及育苗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肥皂莢是皖南山區鄉土樹種之一,多為單株自然散生,由于其莢果肉質肥厚,常常被用來殺蟲和洗滌棉質衣被、絲綢等。其木材含酚類、黃酮甙等物質,具有天然的殺菌功能,是制作砧板、家具的上好材料,近年才引起重視。本文闡述了皖南山區肥皂莢的特征特性,總結了其種子育苗技術,以期為今后育苗提供參考。
  關鍵詞    肥皂莢;特征特性;育苗技術;皖南山區
  中圖分類號    S792.9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9-0151-01
  1    特征特性
  1.1    生物學特征
  肥皂莢是蘇木科肥皂莢屬落葉喬木。皖南山區肥皂莢樹高可達25 m,直徑1 m左右。木材紋理直,質堅重,有光澤,心材暗紅褐色,邊材黃褐色。樹皮灰褐色,較粗糙;小枝較粗,沒有刺;二回偶數羽狀復葉,互生,柄下芽疊生。羽片3~10對;小葉10~15對,近對生的互生,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5~4.0 cm、寬0.9~2.0 cm,先端圓或鈍而微凹,基部歪斜,兩面被絹質柔毛;小葉柄長約1 mm;小托葉鉆形宿存。花雜性,淡紫色,總狀花序頂生;果長7~14 cm、寬3~4 cm、厚約1.5 cm,暗黑色;種子2~4枚,近扁球形,直徑2 cm,黑色。果富含皂素,可洗滌絲綢,又可以入藥治瘡癬、腫毒、風濕、便血等癥。種子油可作油漆等工業用油,種仁可食。花期4月下旬,果期10月[1]。
  1.2    生態學特性
  肥皂莢在我國主要分布于長江以南的華東、華中地區,南至華南,西至四川,皖南山區肥皂莢樹大都生長在120~1 100 m的村旁、巖邊和疏林中。此樹種冠形較大,特別喜光,喜溫暖氣候及肥沃土壤,樹木幼時生長較快,不怕強日光,在貧瘠的土壤中生長緩慢[2]。肥皂莢為深根性樹種,主根和側根都很發達,常常與高大喬木形成混交林。肥皂莢萌蘗性較差,砍伐后難以萌發。
  2    育苗技術
  2.1    種子采集與處理
  在皖南山區種子采集時間一般在10月下旬,選擇樹干通直、樹齡在50年左右的成年母樹,要求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種子飽滿、豐產性好且在盛果期的肥皂莢樹為宜。當肥皂莢樹葉開始脫落時,莢果為微紅色時是種子成熟的特征,此時可以用長竹竿打落莢果,然后在地面撿拾裝袋運回。將運回的莢果攤開曝曬8 d左右,當莢果大部分裂開時,取出種子,再將其置于通風處陰干至種子含水量為25%時裝袋干藏。
  2.2    選地與做床
  皖南山區肥皂莢育苗地,可以選擇前茬是種植水稻的稻田,要求地勢相對較高、坐北朝南、土壤含沙性中等、道路交通方便運輸、排水灌溉良好的田地。田地于初冬進行深翻,經過一個冬天的熟凍,殺死土壤里的越冬害蟲和病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翌年3月5日均勻施入腐熟農家肥45 t/hm2,菜籽餅肥1.5 t/hm2,之后開始“三犁三耙”,要求土壤和肥料混合均勻,土壤細碎疏松。
  做床一般以東西向為宜,做床高30 cm、床寬80 cm、長度10~12 m,床邊要用木板排緊,床面中間略高于床邊以利于排水,留寬40 cm步道,中間腰溝深45 cm,四周排水溝要求兩邊高兩邊低,能夠及時排出雨水且不積水。苗床做好后噴施1次2%多菌靈溶液殺菌,并用塑料薄膜覆蓋苗床待播[3]。
  2.3    種子室內催芽與處理
  肥皂莢種子播種前一定要進行催芽處理,如果不進行處理就播種,種子難以在當年發芽生長,此時就會造成育苗失敗,所以種子在播種前處理是非常必要的[4]。3月5日取出干藏的種子,用流動的清水浸泡36 h,撈出后瀝干種子表面水分,再用ABT 1號生根粉兌水配制成100 mg/L的水溶液,注意一定要使用塑料容器盛裝,倒入瀝干水分的種子浸泡,每隔10 min攪拌1次,浸種2 h后及時撈出,最后用5%高錳酸鉀水溶液消毒種子15 min再進行催芽。
  種子室內催芽是生產上常用的方法之一。室內催芽具有溫度易于掌控、出芽早、操作簡單易行等優點。先用木板訂若干個長1 m、寬2 m、高10 cm的木盒,在木盒上鋪一層5 cm厚消毒過的干凈河沙,將種子均勻鋪1層,再蓋上1層河沙,蓋上河沙后,沙子要略低于木盒上沿,便于淋水保濕。將木盒分別放入擔空的架棚上,全部種子裝好以后,打開空調加溫至28 ℃,期間要每隔4 h用噴霧器噴水1次,以對種子進行保濕。4~5 d后種子就會破殼露出種胚根,再將露出種胚根的種子用30 ℃的溫水漂洗撈出,轉移至苗床進行播種。
  2.4    播種
  揭去塑料薄膜,在苗床上開3.5 cm左右深的播種溝,將露出胚根的種子朝下放置于播種溝底部,種子之間間隔15 cm,種溝之間間隔35 cm,覆細碎土3 cm厚并壓實,蓋上遮陽網,遮陽網上再覆蓋塑料薄膜,四周壓實即可。播種量為1.50~1.65 t/hm2。
  2.5    苗期管理
  苗木約過10 d發芽出土,要經常檢查苗床種子情況,當種子有30%左右出土時,選擇在晴天傍晚揭除覆蓋的薄膜和遮陽網,揭除時動作要輕緩,防止誤傷苗頭。2 d后噴1次1%多菌靈水溶液,防止苗木病害發生,苗床同時也要保 持土壤濕潤。當苗木出現真葉時,此時苗木需水、需肥量較大,要及時對苗木進行追肥,保證苗木生長所需的養分和水分。施肥主要采用葉面噴施,施尿素30 kg/hm2,以后每隔15 d左右噴施1次,也可以根據苗木生長情況增減施肥量和施肥次數。8月底停止施肥。
  皖南山區4—5月是雨季,此時要經常檢查排水溝,保證雨后圃地內不積水;6—7月又是伏旱期,如果天氣連續干旱就要及時進行灌溉來抗旱。管理較好的肥皂莢苗木當年約產苗12萬~15萬株/hm2。
  3    參考文獻
  [1] 錢又宇,薛雋.世界著名觀賞樹木 無刺美國皂莢·加拿大肥皂莢[J].園林,2010(5):60-71.
  [2] 李中岳.皂莢和肥皂莢[J].園林,2004(10):44.
  [3] 袁旺勝,段鳳芝,王慧.肥皂莢栽培技術[J].安徽林業科技,2011,37(6):65-66.
  [4] 顏桂芳,王鼎福. 用石堿水處理肥皂莢種子效果好[J].江蘇林業科技, 1987(3):61.
  收稿日期   2019-01-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11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