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整地及植樹造林技術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為了保護森林資源,提高苗木成活率,造林整地及植樹造林技術就成為現階段探究的主題。因此本文主要通過研究造林整地及植樹造林技術在可持續發展中的運用,旨在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更廣闊的平臺。
關鍵詞:造林整地;植樹造林;技術;運用
可持續發展是現階段頗受重視的一個主題,同時也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關鍵措施。植樹造林技術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有助于促進我國生態環境建設。為了避免環境污染和人民生活品質的下降,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深入研究相關技術手段,為林業資源保護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為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1植樹造林的意義淺析
1.1改善苗木生長狀況
經實踐調查發現,現階段我國耕地面積較小,大面積的土地由于自身狀況較為復雜,因此仍然被擱置。植樹造林的目的是改善這些土地的自身狀況,通過在荒蕪的土地上種植樹木,采取科學的處理方法,有效改善苗木的生長狀況。
1.2提高苗木成活率
在植樹造林過程中,通過采用整地以及植樹技術,改善土壤的松弛度,增強其自身的肥力,從而為生長的苗木提供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植樹造林前對土地進行相應的技術處理能夠防止板結現象出現,為苗木的生長提供有利條件。
2植樹造林技術的運用
2.1播種造林法
播種造林法適用于大面積的植樹活動,尤其是山林的建設。通過將一些較易成活的樹木種子直接播種在土地中,短時間內就可以形成大面積的苗木區。這一造林方法相對比較簡單,并不需要復雜的工序,因此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步驟,極大地節約時間。但是為了提高產率,這一方法對土地的要求就比較嚴格,并且在播種之后需要嚴格的管理模式。
對種子的選擇標準為:種粒飽滿,顆粒大,在嚴苛的條件下具有較高的發芽率,且種質資源豐富的樹種,比如山杏等。對土地的要求為:土壤濕度適合種子萌發,很少經歷較為嚴重的病蟲危害,且距離城市較遠的地區。為了保證苗木的成活率,在開展植樹造林活動過程中,要嚴格按照以上的要求進行選擇。為了提高造林效率,可以從發芽率著手,在播種前先浸泡種子,以達到預期效果。
2.2植苗造林法
由于普通的植樹造林技術需要較長的周期,但是某些地區對植樹造林的時間又有較高的要求,此時可以采用植苗造林技術。這一技術是預先將所選樹種的種子進行大面積的水培或者霧培,保證其在很短的時間內能夠出芽成苗,隨后將樹苗直接移栽到相應地區。這一造林技術的優點是能夠有效抵抗各種逆境,且在不良環境中依然能夠正常生長。但是在移栽過程中,需要非常嚴格的條件,因此要保證移栽樹苗的完整性,避免出現擠壓或者變形的情況。
經調查發現,在近年來已經有很多地區采用這一技術,達到了很好的效果。采用植苗造林法的過程中,要保證苗木周邊土壤的水分平衡,且定期養護和修剪苗木,保證其自然生長,并具有較高的抗逆性。在開展山地造林時,要按照以下原則進行,首先,選擇與當地氣候條件以及土壤條件相適宜的樹木品種,隨后,選擇合適的時間移栽,減少外界因素的影響。最后,在移栽過程中,要注意保護苗木,挖穴時要以苗木的根系作為標準,不宜壓實,避免積水。
2.3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技術是采用樹木的營養體進行植樹造林活動的,期間可以取適宜品種的根、莖、葉或者其它營養體器官,選擇合適的土壤進行栽種。這一技術的優勢是可以節約苗木資源,并極大提高利用率。在造林過程中,用有限的時間和費用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除此以外,樹木的營養體具有其母體樹種的優良性狀,不必要擔心其會出現基因突變的現象。但是分殖造林法卻受到樹種的限制,因此采用這一技術的前提是要有適宜的樹種。
分殖造林法主要分為以下形式,分別為插條造林、插根造林和分蘗造林。這3種手段的條件并不完全相同,插條造林技術一般適用于春季,此時的土地由于溫度升高、冰層解凍,因此具有足夠的水分。而插根造林與插條造林也有相同的栽種原理,但是其不同點在于插栽的部位不同,有的是根系,有的則是莖部,且分殖造林技術在貧瘠的沙土中更能夠發揮其優勢。
3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已經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鑒于兩者之間的關系,我國開展了植樹造林活動。本文主要提出了3種植樹造林技術,分別是播種造林法、植苗造林法和分殖造林法。這3種技術的運用極大地提高了植樹造林的效率,為生態建設提供了平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22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