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林業工程對苗木質量有較高的要求,應當對苗木培育與移植造林工程的細節進行分析,總結苗木培育與移植造林的關鍵技術環節,實現苗木培育、移植造林與環境適應,達到提高苗木培育科學性和有效性目標。
  關鍵詞:苗木培育;移植造林;管理策略
  苗木培育與移植造林是林業工程的基礎,苗木培育與移植造林涉及到多個環節,為了提高造林的成活性,還要研究苗木培育與移林造林的具體方法,形成綜合性的苗木培育和造林管理體系,達到高效開展相關工作目標。
  一、林業工程苗木培育方法
  1.優先育苗場地。林業工程苗木培育應當選擇優良的育苗場地,要求保證育苗場地的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有較好的排水條件,育苗場地應當符合苗木生長的環境要求,要求達到綠色無公害的標準。還要合理的控制土壤的環境,防止酸性土壤對育苗造成的影響,以便于滿足苗木生長的環境基礎。如果苗木場地的自然環境無法達到育苗要求,需要采用人工增肥的方式改善土壤環境,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并且對土壤的溫度等因素進行適當控制。在苗木培育的過程中還要由專業機構對土壤進行檢測,以便于保證土壤的安全性,確保土壤堿性適中,為苗木生長提供良好條件。
  2.種子處理。為了提高苗木的質量,需要對種子進行優選和處理。首先,應當在選種之中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要將種子洗凈,清理和清毒等一系列的操作,以便于給種子提供良好的環境,從而達到有利于種子萌發的要求。其次,為了提高種子的抗病性,更好的提高種子防御地方病的能力,還要對種子進行浸泡,通過浸泡的方式避免種子發芽率低或者難以萌發的問題。還種子浸泡消毒后還要適當的控制種子萌發的溫度環境,以便達到促進種子快速萌發的目標,提高種子的發芽率,滿足育苗的需要。
  3.培育密度。為了保證種苗符合林業工程建設需要,提高種苗質量,還要根據樹種的特殊性合理的控制培育密度,確保種苗之間的間距合理,種苗的間距通常應當保持在20cm左右,行距應當保持50cm左右,具體的培育密度可以根據種苗種類與實際需要確定,苗木間距密度與土地資源的使用量有關,應當根據產量需要合理的控制密度,同時滿足種苗對陽光、水分、土壤元素的需要,有效防止因為密植對種苗造成的弱化現象。
  4.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對優化土壤環境,滿足種苗成長需要有重要價值,應當在種植種苗之前就進行施肥操作,通過施肥達到補充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目標。在施肥前應當加強土壤環境的調研工作,明確土壤施肥的種類與施肥量。具體可以根據土壤情況施加積肥、鉀肥兩種。在施肥過程中應當保障施肥均勻,認真進行翻耕,嚴格控制澆灌水分,使苗木在良好環境下成長。
  5.苗木播種。苗木播種應當掌握好時機,做好控制好時間、溫度、水分三個關鍵因素。有效的播種手段可以起到提高種苗成活率的效果。種植時應當充分的考慮地方環境氣候的特點,根據不同地區的氣溫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還要在播種期及時關注溫度的變化,找準播種時間快速進行播種,在播種后還要通過一系列的覆蓋、遮蔽或者施加肥料的方式來提高種子對環境的適應性,以便于解決溫度忽高忽低對種子造成的影響。在播種期遇到大風或者干旱天氣時應當給種子適當補水,及時對苗圃進行灌溉,滿足林業工程種子的水分需要,達到有效控制水分的目標。
  6.種后養護。種后養護工作尤為重要,該項工程是提高苗木成活率和提升苗木質量的重要手段。應當加強苗木的巡查工作,根據地方環境的溫度變化情況適當的增加覆蓋技術,以免苗木培育的過程中出現缺水或者水分喪失等問題。
  二、移植造林技術
  1.移林時機。在苗木培育成功后需要選擇合適的移植時時,我國南北方的氣候差異較大,不同地域的氣候環境的差異較為明顯,北方通常選擇在春天移植,具體時間為每年3-5月。南方的移植進間較早,通常在每年的2月底至4月。這個階段正處在苗木的萌發期,而且環境溫度也處在緩慢回升期,進行移林操作可以提高造林的質量,而且能夠大幅度的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林業工程造林還要根據地方環境氣候的特征做好提前預防工作,有效的防止災害性的突然氣象變化對林業工程造林的影響。
  2.苗木規格。為了達到保證造林成活率的目標,還要合理的選擇苗木規格,林業工程的苗木有相應的標準,通常苗木應當保證胸徑達到4cm和3叉生的幼苗。選擇苗木一般選擇40cm左右的小型喬木苗木。特殊造林作業規劃還可以適當的調整,在造林的過程中還要根據造林的規模合理控制造林的密度。
  3.注意事項。移植造林的關鍵在于提高成活率,實現苗木對地方環境的有效適應,應當在確定苗木規格的基礎上引進先進的造林技術。首先,應當保證苗木移植時的安全性,在移植時應當對苗木的根須進行必要的保護,對根須進行充分的遮蓋,并且加強培土保護。還要在種植的過程中保持種植操作方法的規范性,應當合理的控制基坑的深度,并且在種植的過程中要對根莖的完整性進行保護。選擇正確的灌溉方式,根據苗木的需要合理的進行灌溉,以滿足苗木生長的需要,達到有效補水目標。
  三、育苗造林的有效策略
  1.控制溫度??刂骗h境溫度,提高苗木的抗寒能力,保持苗圃的溫度是較為重要的任務,因此應當嚴格的控制樹苗培育過程中的溫度。首先,可以利用溫度傳感器來直接的了解土壤環境的溫度,以及葉處表層的濕度與其它參數,采用系統軟件對溫度系數的變化情況進行分系,從而適當的進行溫度控制。在苗圃還要加裝必要的通風設施,注重運用通風設施對溫度進行調節。
  2.預防病蟲害。預防病蟲害是重要的任務,只有提高病蟲害的防控能力,才能保證苗木的質量。首先,應當對地方病蟲害的典型現象進行調研,了解地方病蟲害的特點。根據地方環境的變化特征明確預防病蟲害操作的重點。其次,還要提高病蟲害防控手段的有效性,注重科學的選擇預防病蟲害的殺蟲劑,關鍵在于掌握季節性病蟲害的防控方法,針對不同的季節選擇合理的病蟲害控制方法。在病蟲害控制時還要達到綠色無污染的目標,防止因為過度噴漆農藥對苗木造成傷害,并且減少環境污染問題。
  四、結語
  林業工程苗木培育與移植造林應當建立完善的體系,在充分調研地方環境的基礎上,選擇科學有效的培育方法,構建完善的培育管理體系,加強培育過程中的輔助工作,達到全面、綜合、系統進行育林管理目標。
  參考文獻:
  [1]李鴻艷.淺談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J].科學與財富,2017,(7).
  [2]尹海東.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芻議[J].農業與技術,2017,37(14):185.
  [3]賈文華.林業工程苗木培育與移植造林技術[J].新農村:黑龍江,2017,(18):16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41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