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苗木全冠移植成活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快速發展,綠化工程標準有了新的提升,苗木規格變大,要求全冠移植,早日達到綠樹成蔭的景觀效果。為實現綠化工程苗木栽植早出效果、快速成景的目標,根據筆者多年的綠化施工經驗,掌握了喬灌木全冠移栽成活技術。本文從移栽時間、挖苗運輸、修剪、栽植標準、栽后管理等方面論述。
關鍵詞:苗木;全冠移植;成活;技術
1選擇最佳移栽時間
一般在早春,樹液開始流動并發芽、生長,挖掘時損傷的根系容易愈合和再生,經過早春到晚秋的正常生長,樹木受傷的部位已復原,并能安全越冬。若在秋冬季移栽苗木,北方需做好樹木土面保護和防寒措施。
2隨挖隨栽
苗木起挖后,運輸途中需做好護理,盡力縮短苗木置放時間。一般情況下,苗木原生地與移栽地距離較近的,做到隨起隨栽。若苗木從外地運來的,移栽時間不得超過1天。若因路途較遠,而移栽樹種屬于常青或珍貴樹種的,則苗木在運輸過程中,需進行運輸途中護理,可以向葉面噴抗蒸騰劑、根部土球、枝葉噴水保溫或遮陽等措施,減少樹體有機質消耗,保證根毛正常再生。反之,移栽苗木置放過長,樹體枝葉或根系會因縮水發生萎蔫而影響苗木成活。因此,為了防止苗木植體器官受損,除了加強運輸途中的護理,建議適地選苗原則,更好保證全冠移栽苗木的成活。
3澆水。圍土堰
苗木栽植后,需澆3遍透水,栽后24小時內澆第1遍水,水要澆透,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與樹根緊密結合,以利根系發育。若有塌陷,需回填土,泥縫;2~3天后澆2遍水,1周后澆3遍水,常青植物需每天向葉面噴水,大幅提高苗木全冠移栽后成活率。
4修剪
修剪時,需滿足工程栽植質量要求,采用疏剪或短剪手法,達到綠化工程質量要求。全冠移植的苗木主干和主枝早已成型,只需對苗木進行有節有序地修剪,保證苗木的枝干方向和控制樹勢,最大限度地保留苗木冠幅和枝干骨架枝條,促使植物在較短的時間內得以恢復和生長,形成優美樹體,從而達到逾期的綠化景觀效果。
栽植時,先剪除冠幅內生長的弱小、徒長、干枯的枝條和病蟲枝條;再對植物同向枝條和交叉枝條進行疏一留一。為使植物冠幅達到通風透光,還要對植物冠幅內的平行枝、重疊枝、對生枝、直立枝、下垂枝、徒長枝等進行選留修剪;若盲目修剪或不規范修剪,會造成冠幅偏冠或冠幅空白,影響植物樹體景觀。
5施肥
苗木全冠移栽后需要補充養分,可以通過根部施肥來補充樹體養分。方法是回填土與有機肥混拌,混拌比例視樹木自身條件而定;第1次澆水后,在樹穴內環施有機肥,施肥量要因樹體自身條件而定,不能施肥過量,也不能施肥不足,滿足樹體養分需要。
6根部保護
裸根苗木挖掘時,所有預留根系外的根系應全部切斷,遇到粗根應用手鋸鋸斷,剪口要平滑不得劈裂,可帶宿土。帶土球挖掘,一般來講,土球大小一般是苗木胸徑的7~10倍,高度為土球直徑的2/3左右,對土球實施包扎,不讓樹根周圍護土散落,損傷根毛;主根切除要在根毛區,確保根冠、分生區和伸長區完好無損,苗木出土后,對裸露根部涂抹傷口愈合劑,防止根部受細菌感染而發生腐爛,影響苗木成活。
7使用抗蒸騰劑,降低樹體代謝
苗木在移栽運輸、存放和移栽后,要進行遮陽處理,降低光合速率,減少樹體營養消耗;對樹冠進行適度疏葉,降低葉面蒸騰;葉面噴灑抗蒸騰劑,抑制葉面蒸騰;對樹干用草繩包扎,降低樹干蒸騰。
8樹穴,回填土和土堰
種植穴的規格應根據根系、土球大小而定,樹穴為上下口徑一致,根系或土球的直徑加大60~80cm,深度加深20~30cm,坑底放10~20cm的土堆,種植的深淺一般與原土痕平或深5cm;選好觀賞面,若樹干彎應盡量調到最佳狀態,種植時樹木需栽正扶植。種植裸根樹木根系必須舒展,不得窩根,剪去劈裂斷根,剪口要平滑,有條件可施入生根劑。當填土至坑內的112時,將苗木輕輕提幾下,再填土,夯實。種植帶土球樹木時,應將土球放穩,隨后拆包取出包裝物,如土球松散,腰繩以下可不拆除,以上部分則應解開取出。栽時回填土需做好“三步”:第1步,種植的深淺一般與原土痕平或深,填土為樹坑的1/3,填土后適度夯實;第2步,填土為樹坑的2/3,填土后適度夯實;第3步,填土將樹坑全部填滿,并適度夯實,圍好土堰。
9栽后管理
完成苗木前期栽植后,后期養護從灌水、松土鋤草、施肥、病蟲害、修剪等管理環節著手,滿足苗木生長條件的需要,及時采取應急辦法,可采用樹干療傷、樹洞修補、涂白、遮蔭、纏干、根莖堆土等常規管理方法,也可采用樹體注射營養液、根部噴淋激素等特殊方法,進一步提高苗木成活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2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