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苗木的播種繁殖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播種繁殖是林業生產中常用的育苗繁殖方式,因其具有方法簡單、繁殖系數大,苗木生長旺盛、根系發達、壽命長、抗性強等優點,在林木繁殖育苗過程中廣泛應用。從采種、播種時期、播種方式、播后管理4個方面,詳細介紹了苗木播種繁殖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播種繁殖,播種時期,播種方式,播后管理
播種繁殖是林業生產中常用的育苗繁殖方式,播種育苗具有方法簡單、繁殖系數大,苗木生長旺盛、根系發達、壽命長、抗性強等優點,在林業育苗中廣泛應用。
1采種
種子繁殖種子是關鍵,種子質量決定育苗的成敗。因此在種子采集時,首先要認真選擇生長健壯、發育充實、無病蟲害的成齡母株。其次要適時采種,所有待采種子必須在籽粒充分成熟時進行。一般情況下,種子成熟時在果實或種子本身的顏色、硬度及光澤上會有所表現。如南天竹、冬青等成熟果實為紅色,石楠果實呈紫褐色,女貞果實呈藍黑色等。對容易彈失的種子,采種時間一般選擇在早晨帶露時進行,以免種子飄落流失。種子采收后應及時去雜、脫粒、晾曬風干。
2貯藏
2.1干藏采用此法貯藏的種子,貯藏前應充分干燥,然后裝入紗(布)袋、塑料編織袋或木桶內,放置于通風、干燥、陰涼的室內。有條件時,可以低溫儲藏,以0~5°C為宜。對于一些容易喪失發芽力的種子及需要長期貯藏的種子,如桑、榆、豆瓣黃楊等可密封干藏。即將充分干燥的種子放于密閉的容器內,并加放適量的干燥劑進行貯存。此法可有效保持種子的發芽率,延長種子壽命。如果能增加低溫措施,則效果更佳。采用此法也要注意適時檢查種子情況,及時更換干燥劑。
2.2混沙貯藏將種子和濕沙按1:2~3的比例混和摻拌,埋于排水良好的地下或堆放于室內。濕沙的含水量以手握能成團、輕觸即散為宜。貯藏期間要經常檢查并保持濕度。如辛夷、欒樹、銀杏等種子常用此法。
2.3層積貯藏主要用于那些種皮堅硬不易吸水或需要完成生理后熟的種子,如桂花、核桃、木本海棠、桃、杏等。具體做法為:選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并盡可能背陰的地方,挖深30~50cm的溝,長寬以種子量而定,在溝底鋪5cm濕沙,然后將需層積的種子平攤上面,厚度一般為3cm左右,種子上面再覆沙3cm。這樣分層鋪覆,直至距溝上沿10cm為止,最上層覆土即可。若大批量貯藏時,應在貯藏溝里按每1m2中間豎直設置一秫秸把,以利通氣,防止悶種。貯藏期間溝內溫度應保持在0~5℃。貯藏期間,要防止藏坑積水,防治鼠害等。
3圃地選擇
一是育苗地應選擇在地勢平坦,土質疏松的平地。若為坡地,以緩坡為宜,坡度最好不要超過5°;若坡度較陡,需筑水平帶狀的梯田式苗床,以防水土流失。二是要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質肥沃松軟的砂質壤土或壤土;砂土、礫質土、粘土、重鹽堿土都不宜做育苗圃地。土壤的pH值宜為6.5~7.5。三是要選擇離水源近,灌溉方便的地方;干旱缺水的地方要開溝引水或修筑池塘。育苗圃地的地下水位一般在1.5m以下。四是要選擇附近有村莊,交通便利的地方,可以保證有充足的勞動力,且便于苗木的移植、起苗和運輸。
4整地作床
4.1整地秋冬季深翻土壤,翻土厚一般在30cm左右,深翻土地時要清除石塊、樹根、草根等雜物。深翻時,可結合施入基肥,基肥以農家肥為主。若育苗圃地病蟲害嚴重,可選擇硫酸亞鐵、敵克松等化學藥劑,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
4.2作床一般要在播種前5~6天內完成作床。撒播育苗的苗床一般寬1.2~1.4m,步道寬40~60cm。
4.3作壟壟距一般為60~70cm,壟高約20cm,壟頂寬度為20~25cm。苗床最好都是東西向,這樣可使苗木能均勻得到陽光。
5播種時期
5.1春播春播在早春土壤解凍后進行。在保證不受晚霜危害的前提下,宜適當早播。適當早播可增加幼苗生長時間,增強抗性。河南地區適宜的春播時間一般在3~4月,最佳時期在3月中旬~4月中旬。多數樹木適于春播,如槐樹、欒樹、合歡、木瓜、白蠟、紫荊、紫薇、桃、杏等。
5.2秋播秋播能省去種子貯藏、催芽等工序,有簡便易行的優點,但種子易遭到鼠害、蟲害等,應引起注意。秋播在土壤封凍之前進行,具體播期因樹種種類不同而異。秋播多在秋末冬初上大凍前進行。
5.3隨采隨播對一些壽命短、含水量大、失水后易喪失發芽力的種子,應隨采隨播,如楊、柳、榆、桑等。
6播種方式
播種方式因種子大小、催芽情況、圃地條件不同而異。常用的播種方式有以下4種:
6.1撒播即將種子均勻撒于苗床上。適用于小粒種子播種,如:楊樹、柳樹、泡桐等。撒播時,多將種子先按面積計算出播量再分2~3次撒播,或將種子與適量細沙土混合后,再撒于苗床。
6.2條播即先按一定行距開溝,然后將種子按一定密度撒播在溝內的播種辦式。它適用于中粒種子的播種。其行距和播幅以苗木生長快慢而定,一般行距為10~25cm,播幅寬8~15cm。此外,條播時,行向應盡量采用南北向,以使苗木受光均勻。條播由于具有播種和管理方便,苗木受光好,生長健壯,成苗率高等優點,故在生產上廣泛使用,如槐樹、女貞、欒樹等。
6.3點播即先按一定行距在苗床上開溝,再按一定株距將種子擺于溝內,或按一定株行距進行穴播的播種方式。此方式適用于粒大、發芽勢強及種子較少的樹種,如:核桃、銀杏、桃等。一般每穴點1~3粒,有些樹種點播時還要注意種臍方向。點播較費工,但點播出苗健壯,后期管理方便。
6.4營養缽及穴盤播種即將種子點播在營養袋(缽)或穴盤里。適用于珍稀樹種的育苗,其播種管理比一般育苗精細,成本相對較高,但管理方便,尤其是便于在必要時采取相應養護措施,如覆蓋保護、加溫、增減光照、水肥調控等,以保證出芽順利,培育優質苗木。在播種后均應及時覆土,覆土厚度要以種子大小而定,一般為種子直徑的3倍左右。此外對具有種翅、種毛類的種子播后還應適當鎮壓。
7播后管理
播種后為了給種子發芽和幼苗出土創造良好的條件,對播種地要進行精心管理,以提高苗木發芽率。主要內容有覆蓋保墑、灌溉、松土和除草、間苗與補苗、施肥、病蟲防治等。
7.1覆蓋保墑播種后,用塑料薄膜、草簾、樹木枝條等對床面進行覆蓋,能起到保持土壤水分,調節土溫,防止床面板結,促使種子早發芽。當幼苗大量出土時,要及時分期、分批撤除覆蓋物。
7.2灌溉播種后如遇干旱或出苗時間較長,苗床會失水干燥,因此要適時適宜地補充水分。播種前,灌足底水,播種后在不影響種子發芽的情況下,盡量不灌溉;以避免降低土溫并造成土壤板結;如需灌溉,也應采用噴灌,以防止種子被沖走和出現淤積。
7.3松土和除草一般除草可與松土結合進行。松土時應注意不要損傷苗根。松土深度視苗木的不同生長時期而異。苗木生長初期,根系分布淺,松土深度為2~4cm;苗木速生期,根系不斷伸長,而且根幅增寬,松土深度可增到6~12cm。一般針葉樹苗木松土可稍淺,闊葉樹苗木松土可深些。除草應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除草是苗木撫育管理工作中一項十分繁重的任務,不僅勞動量大,費工,而且不易徹底。因此,在生產實際,可以根據雜草的種類選擇適當除草劑,常用的除草劑有:除草醚、撲草凈、敵草隆等。
7.4間苗和補苗當幼苗過密,需要間苗,一般1~2次,間苗要在陰天進行,間苗與補苗結合進行。
7.5施肥一般采用速效肥或經充分腐熟的有機肥。苗圃中常用的速效肥有硫酸銨、尿素、過磷酸鈣、氯化鉀以及氮素為主的三元復合肥。
7.6病蟲防治加強苗圃經營管理,做好種子、土壤、糞肥和覆蓋物的消毒以及加強田間各項管理工作,促進苗木健壯生長,增強苗木對病蟲的抵抗能力。除此以外,在苗木生長期中,特別是在生長初期,常易遭受立枯病、莖腐病、地老虎、螻蛄、金龜子等危害,要經常進行觀察,一旦發現病蟲發生立即進行防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