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山區無公害茶葉優質高效栽培管理技術要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對食品的質量和安全要求也越來越嚴格?,F階段的無公害食品逐漸成為人們消費的首選,而山區則是出產無公害食品的重要基地。其中,無公害茶葉就對空氣質量、土壤和水源有著極高的要求,茶葉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重金屬和有害微生物指標必須符合無公害標準。因此,山區無公害茶葉需要優質高效的栽培技術?;诖?,結合山區地理環境和茶葉優質栽培技術,探究山區無公害茶葉的優質栽培管理技術。
  關鍵詞 山區;無公害茶葉;優質高效栽培;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S57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6.029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食品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和企業越來越重視農產品的質量和衛生安全,加上我國市場對生產無公害綠色食品的呼聲越來越高,山區成為生產無公害食品的主要基地。而無公害農產品的栽培和生產技術則成為現階段社會廣泛關注的重點內容[1-2]。因此,山區必須緊抓生態發展機遇,對農業內部結構進行優化創新,通過大力發展山區無公害農業產品,來提升農業發展水平,增加農民收入,為人們的飲食安全提供保障?;诖?,從以下幾方面深入探究山區無公害茶葉的優質栽培和管理技術,以期推動山區經濟穩步發展,為人們提供健康、無公害的農產品。
  1 山區無公害茶葉的規劃要求
  無公害茶園大多在山區,除了具備生產優質茶葉的基本條件外,還應符合無公害食品生產標準。所以,在茶園的規劃方面有一定要求。山區為了生產無公害茶葉,應科學合理地選擇園地、開墾梯層,并設置防護林帶,種植行道樹和遮蔭樹等[3]。
  1)無公害茶葉的生產基地應該選擇空氣清新、水質和土壤無污染,且農業生態質量良好,能夠滿足茶樹最基本的生長發育條件的地域。為了生產無公害、高品質的茶葉,應避開繁華都市和工業區,選擇海拔較高和植被較為豐富的山區地段,并在茶園與四周的荒山林地之間設置隔離溝。2)在茶園周圍設置防護帶。防護林帶的作用是為了改善茶園的生態條件、提升茶葉的品質。防護林帶分為主林帶和副林帶。主林帶應與當地的主要風向垂直,主要種植高大喬木和矮小的灌木,或者常年綠葉和闊葉的樹種。副林帶主要在茶園四周和道路兩旁種植,主要種植遮蔭樹和行道樹。3)還應修建茶園的水利設施。結合蓄水、供水和排水3大系統,遵循多雨能蓄、澇季時能排、缺水能灌的原則,可根據實際地形和四周生態環境設置隔離溝渠、纕溝、橫溝和蓄水池等設施,為茶園提供健全的水利系統,保證茶樹的水分供需。
  2 茶樹品種的選擇與配置
  為了生產優良的無公害茶葉,茶樹的選擇也非常重要。1)應選擇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蟲害、適應性強的茶樹品種,按照發育期和品種的不同搭配種植,可以有效提升茶葉產量。2)按照品種的發芽期按一定比例搭配種植,以提升整體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3 無公害茶園施肥技術
  茶園的施肥技術同樣關系茶葉是否符合無公害要求,所以應嚴格按照無公害施肥標準施肥。無公害茶園用的肥料必須是沒有受過農藥和重金屬等有害化學物污染的有機肥,如人糞、尿和牲畜糞便等,通過有機肥進行堆和漚生成有機肥料。茶園禁止使用城鄉垃圾和工廠廢水等未處理的污水,更不能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如尿素、碳酸氫銨、氯化鉀等復合肥,以及各種生長素等人工合成營養液等。茶園葉面可采用純生物技術生產的有機液肥,也可使用批準的有機茶專用葉面肥提升無公害茶葉的質量。
  在施肥時,應將有機肥和無機肥進行比例混合,以有機肥為主。山區無公害茶園的土壤多為紅壤或黃壤,其中的有機質含量較低。所以,在施肥中,應有針對性地以有機肥為主,結合無公害茶葉的生產要求,確定肥料的配合比,更注意使用量。在施肥配比時要注重氮磷鉀的配比。對于幼小的茶樹而言,應提高磷和鉀的施肥比例,培養幼小茶樹苗的樹冠和根系。對于1~2年的茶樹而言氮、磷、鉀的比例應為1∶1.5∶1.5。對于3~4年的茶樹而言,氮磷鉀比例應為2∶1∶1。針對茶樹的樹齡應不斷優化氮磷鉀的配比。在一年四季的施肥中,應注意季節性的變化。春季和秋季的茶葉質量較好,所以,在施基肥時應提升春季和秋季的施肥比例。一年四季的施肥比可控制在30∶30∶10∶30,追肥2次,結合當季的茶樹發育情況有針對性地優化施肥比例。此外,茶園的綠肥是無公害茶葉的主要肥源。所以,在茶園種綠肥時應盡量避免與茶樹產生爭水、爭光和爭肥的現象。針對幼年茶園應選擇匍匐型的綠肥,如綠豆和花生等。對于3~4年的茶園可以選擇小綠豆等矮生綠肥。對于綠肥管理應及時埋清,提升綠肥的價值。與此同時,還應發揮茶園自身的生態循環特點,將修剪下來的枯枝落葉埋入土壤中作為肥料使用。
  4 無公害茶樹修剪技術
  茶樹的修建技術也是影響茶葉質量的關鍵因素。所以,系統修剪是培育優質茶葉的關鍵,也是消滅樹冠枝梢病蟲害的有效方法。修剪茶樹時應遵循定型原則,按照茶樹本身的生長特點進行輕修剪或者深修剪,按照樹冠的再造能力選擇重剪或者輕剪。
  除了重視茶樹的修剪外,還應規范茶葉采摘。茶葉的定時采摘能夠有效促進茶樹的營養生長。所以,應該科學控制采與養、量與質的關系,盡早達到多采茶和采好茶的目的。在茶葉采摘時應要求小開面至中開面之間,春秋兩季的茶葉選擇中開面采摘,夏冬季選擇小開面采摘,春季采摘應盡量提早,以保證茶樹本身的營養生長循環。
  5 無公害茶葉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茶園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更加需要重視,尤其在病蟲害高發的春季,茶園應抓好埋施基肥、修剪和松土等工作。秋季和冬季應在茶樹樹冠外垂直下方開30 cm左右的正方形施肥溝,將優質麩作為基肥進行埋施,通過不同季節的病蟲害防治管理,提升茶樹本身的抗病蟲害能力。再者,配合科學修剪,減少病蟲基數。通過科學合理的修剪、松土和施肥等工作,可以有效減輕病蟲害發生率,同時達到減少化學農藥的目的。
  1)應以預防為主,抓好茶園的生態系統管理工作。2)利用天敵的資源控制病蟲害,加強對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蟲的保護和利用,借助昆蟲激素治理茶園病蟲害,如使用茶毛蟲病毒防治茶毛蟲,使用天霸防治茶小綠葉蟬等病蟲害。3)適時實施藥劑防治技術。在蟲口密度高和病情指數大的情況下,應根據國家無公害茶生產標準合理使用藥劑防治病蟲害,但禁止在茶園中使用高毒和高殘留的農藥,在茶園病蟲高發期可使用高效、低毒且低殘留的農藥,嚴格控制用藥量和用藥次數,保證農藥殘留符合國家無公害食品生產標準。
  6 無公害茶葉的深加工技術
  茶葉的加工過程應防止出現二次污染,所以對包裝材料有明確嚴格的衛生要求。無公害茶葉的加工除了要符合無公害食品的生產標準外,還應對加工廠區進行嚴格要求,注意加工工藝的衛生質量,對產品包裝進行嚴格管理。同時,茶葉的運輸也要符合衛生要求,確保茶滿足無公害要求,并在茶葉培育、采摘、生產和包裝等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管理。
  7 結語
  為了提升無公害茶葉的質量,應在山區茶園選址、規劃和建設方面進行科學設計,并在茶樹栽種、施肥、水利系統、修建、病蟲害防治、采摘和生產等環節進行嚴格管控,以全面實現山區無公害茶葉的優質栽培與管理。通過合理施肥管理和病蟲害管理實現無公害茶葉的優質栽培與生產,以提升農民經濟效益,推動山區農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小紅.無公害茶葉生產關鍵環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7(8):123.
  [2] 張景文,溫皓,劉環美.無公害茶葉優質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16):56.
  [3] 祝迎彬.綠色無公害茶葉種植與管理技術[J].江西農業,2019(4):90-91.
  (責任編輯:劉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74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