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優質水稻栽培技術要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水稻栽培是一項重要的技術工程,想要不斷提高無公害優質水稻產量,需要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加強過程控制和技術攻關,才能更好地發揮技術優勢,培育出更加優質的水稻作物?;诖?,以無公害優質水稻為例,探索了水稻栽培技術相關要點以及具體的推廣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 水稻栽培技術;無公害水稻;產量;推廣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6.028
近年來,隨著國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村地區發展,也出臺了很多政策,給予了很多扶持,激發了農業生產活力,為農村增收、提高農村糧食作物產量等提供了重要的支持[1-2]。隨著現代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水稻栽培技術也在不斷優化升級,無公害優質水稻栽培技術是在傳統水稻栽培技術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創新,在具體應用過程中需要掌握水稻栽培技術的要點,才能更好地控制質量,確保水稻種植產量,此外還需要加強水稻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才能更好地推動水稻栽培技術發揮更大的價值。加強水稻栽培技術推廣研究,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1 無公害優質水稻的內含及種植要點
無公害優質水稻,是相對于常規水稻作物而言的,在水稻作物的有毒物質含量中,無公害優質水稻的含量更低,要求更為嚴格,只有栽培更多的無公害優質水稻,才能為提高糧食產品的安全性、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等提供重要的支持[3]。生產無公害優質水稻,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涉及產地、品種、育苗、施肥以及管理等各個環節。具體在種植方面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1 合理選擇產地
在種植無公害優質水稻前,需要選擇適宜的環境,如果環境不達標,將難以保證生產出優質的水稻作物,甚至還會影響產量。所以在產地選擇方面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對整地工作嚴格要求,要做好深翻工作,確保前一階段水稻作物收割后相應的殘枝等繼續發揮作用,利用水稻殘枝,讓其在土地中發生反應,從而生成更多利于水稻作物生長的營養物質,同時還要對水稻土壤介質進行檢測,通常會選擇酸性土壤,創設酸性生長環境來提高作物生長質量[4]。所以在產地選擇方面,要注意綜合考慮整體土質因素,還要盡量遠離化工廠等企業,避免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在水源供應方面也要納入產地考慮的范疇,避免由于水源供應不足影響水稻的正常生長。
1.2 精選品種
種植無公害優質水稻,除了要保證基礎生長環境達標以外,還需要精心選擇水稻品種,如果水稻品種選擇不恰當,將直接影響后續的管理和生長質量。在品種選擇方面,要充分考慮地區的溫度氣候變化、水量供應情況以及光照等情況,以此確保水稻生長周期內能夠正常生長,減少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所以需要利用相關的技術和方法,對水稻品種進行測試,選擇那些顆粒飽滿、沒有病蟲害的水稻作物品種,為后續管理等奠定基礎。在進行品質測試時要進行全面對比,觀察一段時間內的出芽率和生長狀態,從而為作物種植提供更多的指導。
1.3 育苗管理
水稻種植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選擇好品種和適宜的生長環境后需要進行育苗。此階段需要保證育苗的純度,所以要采取有效的技術加強育苗種子純度測試,還要進行地膜配置,從而減少病蟲害造成的不良影響。此外,要做好水源供應,確保育苗期間水分補給到位。
1.4 肥料選擇和用量控制
在種植無公害優質水稻的過程中,為了保證生產產量和質量,需要注重營養供給,其中科學施肥是需要密切關注的環節。為了培養更多的無公害優質水稻,需要對肥料進行全面檢測,不恰當使用化學肥料會導致作物產生毒素,違背無公害優質水稻的栽培初衷。所以應當從環保角度選擇無害的營養肥料,通常建議選擇農家自產肥料或者利用植物秸稈等,從而可以補充土壤的營養,以此為作物生長提供更多的肥料支撐。在肥料的用量方面也要進行反復論證,從而有效控制成本,提高作物生長成效。
2 無公害優質水稻栽培技術要點
無公害優質水稻栽培過程,需要依靠科學的技術支持,才能確保作物產量和質量,所以需要應用科學的栽培技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2.1 做好基礎技術處理
1)要為無公害優質水稻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所以需要加強整地技術處理,在管理生長土壤的過程中,要注重深翻操作,同時對土層進行處理,保證松軟度適宜,保證水源供應平衡。2)要做好苗床施肥和管理工作。在水稻播種前需要應用農家肥、鉀肥等進行苗床施肥,創造更加適宜的生長環境。3)還要考慮水稻種子的質量,需要做好晾曬處理,符合要求后需要配置一定濃度的多菌靈浸泡水稻種子,并做好清水處理,為后續播種發芽等奠定基礎。4)還需要做好苗床基礎管理,水稻秧苗沒有進行播種時需要在二葉生長時期供應水源,并保證通風和肥料供應。
2.2 播種技術
1)重視水稻播種環節,在確保土質符合要求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時間播種水稻,根據不同水稻品種的生長環境選擇具體的播種時機,嚴格控制播種的數量,通常保持60 g·m-2為宜,如果是雜交水稻,播種量更要嚴格控制。2)完成水稻播種后還要做好薄膜覆蓋處理,從而避免出現病蟲害,做好相關的水源供應,避免缺水影響后續生長。
2.3 肥料管理、灌溉技術應用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在進行秧苗移栽前以及水稻栽培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的階段確定具體的肥料用量以及類型。在水稻移栽時需要做好秧苗根部保護處理,并根據生長情況及時添加農用肥料、尿素,在整個生長時期還需要根據不同階段確定具體的肥料用量和方法,確保土壤pH值適宜。整個過程在保證適當光照的前提下還要考慮水源灌溉,根據移栽階段、秧苗孕穗階段以及后續生長階段都要控制灌溉量,并做好全過程的病蟲害防治處理工作。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是水稻稻瘟病、白葉枯病以及蝗蟲黏蟲等病蟲害,可以分別應用硫環唑聯合三環唑、氧化亞銅水分顆粒劑或噴施氟硅唑咪鮮胺等可濕性粉劑、針對性藥劑勾兌噴霧處理技術等。此外,還要重視水稻采收階段,掌握好水稻采收的具體時間,確保產量和質量。 3 加強水稻栽培技術推廣的具體對策
想要不斷提高無公害優質水稻產量和質量,更好地推廣水稻栽培技術,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3.1 加強政策宣傳,做好技術培訓和推廣應用
1)重視推廣水稻栽培技術,要從政策層面加大宣傳力度,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媒體等進行全方位宣傳,提高農村的思想認識,同時針對不同地區農民的具體情況,制訂針對性的宣傳推廣方案,從農民的角度進行思考。2)針對農民遇到的問題或者困惑進行耐心解答,科學講解水稻栽培的意義,同時要加強地區資源整合,相關部門要對農業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完善的推廣體系。3)與當地相關部門進行聯動,在理論基礎知識以及技術知識方面要注意方法,走到田間地頭與廣大農民一起進行討論,針對當前在水稻種植栽培方面的誤區等進行糾正,同時還可以推廣探索水稻栽培技術試點工程,通過打造示范田、鼓勵有條件的種植戶進行示范種植作業等方式,提高農民的參與度。
3.2 完善政策補貼機制,提高技術推廣應用效能
政府要從政策層面對水稻栽培技術的應用等提供更多的補貼政策,從而在確?;臼杖氲那疤嵯乱龑麄兎e極研究水稻栽培新技術、新方法,不斷學習和借鑒其他作物在栽培作業方面的經驗,結合水稻作物的生長規律,探索更多的有效技術和方法。同時,政府還要針對農業技術推廣設置更多的專項資金,加強水稻栽培技術推廣站建設,從而引導廣大農民積極參與技術推廣,選取更多高素質的帶頭人帶領群眾一起開展水稻栽技術推廣,加強技術服務站建設,引進更多的高素質、專業化農業作物種植人才,為廣大農村地區發展和水稻種植作業等提供強大的人力支持。
4 結語
加強水稻栽培技術探究和推廣應用,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發展模式。在具體開展過程中,政府需要結合水稻作物生長規律,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和影響,加強基礎管理和經驗推廣,從而才能不斷提高無公害優質水稻產量和質量,為廣大農民帶來更多的實惠。
參考文獻:
[1] 周曉玉.南通市通州區機插水稻栽培技術集成與推廣[J].農民致富之友,2018(8):23.
[2] 劉光輝,金家林,李文忠,巖真,等.淺析農業技術推廣及水稻栽培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18(9):45-46.
[3] 李小蓉,朱莉英,王發洪,等.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要點及推廣應用[J].江西農業,2018(9):101-102.
[4] 廖遠東.水稻栽培技術要點與推廣方法闡釋[J].南方農業,2018(4):234.
(責任編輯:劉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7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