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早春西葫蘆無公害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西葫蘆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適應性強,經濟效益好,且對技術要求不高。本文結合陽谷縣生產實踐,總結早春西葫蘆無公害栽培技術,以期為推廣西葫蘆無公害生產和增加農戶收益提供參考。
  關鍵詞    西葫蘆;早春;無公害;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2.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6-0034-01
  西葫蘆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具有清熱利尿、潤肺止咳、消腫散結的作用,還可刺激機體產生干擾素,提高機體免疫力。近年來,早春設施西葫蘆栽培面積迅猛發展,產量高、品質優、無公害、經濟效益好。為了進一步提高西葫蘆的產量和種植效益,現對西葫蘆無公害栽培技術進行總結,以供種植戶參考。
  1    播種前準備
  1.1    種子選擇及處理
  西葫蘆栽培應選擇早熟、株型緊湊、短蔓、耐寒性強、抗病力強、優質豐產并適應陽谷縣氣候的品種,如綠箭、法拉利、翡翠一號、佳麗99和國美301等。播種前將種子在陽光下曬一段時間,之后將未進行包衣處理的種子置于30~55 ℃的溫水中攪拌,以達到催芽的目的。包衣后的種子可直接播種。
  1.2    土壤選擇
  西葫蘆對種植土壤有一定的要求,種植地塊最好選擇儲水能力強、離水源近的地方,土壤含氮量不能太高,質地最好上松下實。不適宜選用種植過瓜類蔬菜的耕地種植,前茬作物最好為非葫蘆科蔬菜。
  2    適時播種,培育壯苗
  為了供應春節和早春市場,西葫蘆應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種。播種時將處理過的種子播在營養土中,壓實后澆透水,蓋好薄膜保溫。為了使種子能夠及時生根,需將溫度調節至25~30 ℃,待出苗后將夜間溫度調節至15~20 ℃。早熟高產的基礎是壯苗,西葫蘆的壯苗標準是3~4片葉、株高10~12 cm、莖粗0.4 cm以上、不上節、葉片較少、葉色青綠、葉柄長度相當于葉片長度、苗齡30 d左右[1]。
  3    精細整地,適時定植
  移植前挖寬30 cm、深25 cm的溝,畦面寬1.3 m。西葫蘆適宜的種植密度為株距40~50 cm、行距50~60 cm,根據西葫蘆的種植密度打穴,每畦2行,穴數平均約29 850個/hm2。為了滿足西葫蘆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需求,做畦后需施加適量的氮磷鉀肥以及優質細肥。定植時最低溫度最好穩定在10~12 ℃之間。
  4    定植后管理
  4.1    溫濕度
  西葫蘆對溫度較為敏感,>30 ℃或者<15 ℃時,其生長速度會減慢、抵抗力下降。不同的生長階段對溫度的要求不同,在各個生長階段要對溫度進行調節。剛定植后秧苗的抵抗力弱,為了增強秧苗的抵抗力,可將棚內白天溫度控制在28~30 ℃之間,夜間溫度控制在18~20 ℃之間。待秧苗穩定生長后,棚內的溫度可以適當降低,通常情況白天溫度調節至22~26 ℃,夜間溫度調節至10~15 ℃。結果盛期白天的溫度可調節至25~28 ℃,夜間溫度調節至15~20 ℃。此外,秧苗的生長對光照有一定要求,一般冬春季節可使用反光幕增加光照。不同溫度條件下棚內的濕度不同,一般情況下當溫度為20~25 ℃時,濕度應控制在50%~60%之間;當溫度為12~15 ℃時,濕度應控制在70%~80%之間。
  4.2    水肥
  早春西葫蘆的全生育期短、產量高,根據這一特性,必須保證足量的肥料供應。種植前施加足量的肥料,待根瓜開始膨大時需追肥。待外界溫度升高后,為了保證蔬菜的無公害,需要減少化肥的施加量,此時可改用稀糞水,以保證植株及果實生長所需的養分。為了保證西葫蘆苗有充足的水分,結果盛期每隔7 d澆水1次,2次澆水間隔期間施加氮、鉀肥。
  4.3    授粉
  西葫蘆是蟲媒花異花授粉作物,為了保證正常的坐果率、提高西葫蘆的產量,可對西葫蘆的雌花進行人工授粉。授粉時間一般在早上,方法是將雄花的雄蕊涂抹在雌花的柱頭上,或者用2,4-D+50%速克靈配制蘸花液進行授粉,不僅能夠提高坐果率,而且可以防止落花落果。人工授粉的同時,可將側枝、側芽去除。
  5    病蟲害防治
  5.1    病害
  西葫蘆常見的病害有白粉病、灰霉病,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和幼莖,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幼果、葉或者較大的果實。防治白粉病、灰霉病的方法有煙熏法或者化學藥劑法。發病初期可用45%百菌清煙劑進行熏蒸,注意通風,根據病情決定熏蒸的次數和劑量?;瘜W防治藥劑主要有三唑酮乳油、膠體硫、速克靈可濕性粉劑等。有關調查顯示,陽谷縣西葫蘆病毒病的風險度為0.18~0.52,而蚜蟲、薊馬、粉虱等是傳播病毒病的媒介[2]。因此,可通過防治上述蟲害防止病毒病的發生。
  5.2    蟲害
  蚜蟲、薊馬、粉虱等是傳播病毒的媒介,也是西葫蘆常發生的蟲害。為了防治上述害蟲,可在通風口放置防蟲網或者在行間、株間懸掛黃板進行誘殺。這些害蟲通常寄居在雜草上,可通過將雜草清除干凈,使其失去繁殖場所,從而達到防治目的。另外,還可通過化學藥劑進行防治,常用的化學藥劑有吡蟲啉、甲基托布津、撲虱靈以及甲基硫菌靈等[3]。此外,根結線蟲也是西葫蘆常發生的蟲害之一,發病后可產生大小不等的瘤狀根結,主要危害側根或者須根,可通過水淹法或者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6    適時采收
  通常為了避免墜秧現象的發生,西葫蘆在單瓜質量達到0.5 kg左右時即可采瓜上市。最好在單瓜質量0.5 kg以下時采收,這樣可以減少莖蔓早衰、坐果期縮短、產量降低現象的發生率[4]。采瓜過程中要輕拿輕放,防止碰傷瓜果表皮,長途運輸過程中要注意保暖,防止瓜果凍傷,采收后及時上市銷售。
  7    參考文獻
  [1] 陳英杰,李振云.早春西葫蘆無公害生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7(5):28.
  [2] 張義豪,趙春芳,孫培良,等.陽谷縣特色農業西葫蘆精細化氣候區劃研究[J].長江蔬菜,2013(20):39-42.
  [3] 趙計根.西葫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7(20):181.
  [4] 徐永竹.溫室早春西葫蘆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23):1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367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