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黃瓜及其早春露地高效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秦玉黃瓜是商洛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申請登記的一個新品種,在商洛市洛南縣、成陽市三原縣等地生產上使用。該品種最顯著的特點是耐低溫弱光,口感好,豐產性好,5月上中旬上市,商品價值高。適合秦巴山區早春露地栽培,搭架、地爬均可。
關鍵詞:早春;露地黃瓜;高效栽培
1品種特性
秦玉黃瓜生長勢強,耐低溫弱光,多分枝,主側蔓均結瓜,葉深綠色,葉片較厚,第一雌花著生在3~4節,連續坐果多。瓜把短,果皮黃綠色,瓜長20~25cm,橫徑約3.9cm,肉厚約1.8cm,單瓜重200g左右,有光澤,白刺,刺瘤大且稀疏,無棱,肉厚質脆,味清香,品質好。早熟,早春從播種到始收需65天左右??拱追鄄?、枯萎病,中抗霜霉病。667m2栽3200株左右,產量達4500kg左右。
2生長習性
秦玉黃瓜較耐低溫。生育適溫為10~32%。一般白天20~32°C,夜間15~18%生長最好;最適宜地溫為20~25°C,最低可耐4~5°C,可耐短時間1℃。最適宜的晝夜溫差10~15°C。黃瓜在35%高溫下光合作用不良,45°C出現高溫障礙。
秦玉黃瓜因其側枝較多且側枝結瓜,因此可不搭架栽培。黃瓜產量高,需水量大。適宜土壤濕度為60%~90%,幼苗期水分不宜過多,土壤濕度60%~70%,盛果期必須供給充足的水分,土壤濕度80%~90%。黃瓜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60%~80%,空氣相對濕度過大很容易發病,造成減產。秦玉黃瓜喜濕而不耐澇、喜肥而不耐肥,宜選擇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土壤。適宜pH值5.5~7.2的土壤,但以pH值6.5為最佳。
3高產栽培技術
3.1育苗3月初,溫湯浸種,水溫50~55°C,15~20min恒溫處理期間不斷攪拌,后吸漲6h,置27℃恒溫催芽,約36h后種子露白后進行播種。
3.2移栽育苗苗齡大約35天左右,壯苗標準:子葉完好,有3~5片真葉,節間較短,葉柄與主蔓的夾角45°,葉色深綠,葉片肥厚,莖粗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
3.3整地整地工作首先需要進行施肥,每667m~地施入豬糞4000kg、復合肥50kg,其中一半的肥料是撒施,剩余的肥料施于定植溝中,起壟栽培。
3.4定植 為了防止春季寒冷和促進黃瓜苗早發,需要選擇在陽光明媚的下午進行定植,定植密度行株距為55~60cm×35~40cm。定植之前需要在地壟上作出定植溝,曬2天后將黃瓜苗定植于溝內,澆足底水,覆蓋細土,定植后小拱覆薄膜,確保定植后不受凍。5月初,小拱膜為地膜。
3.5水肥管理黃瓜定植后,根據天氣、土壤、苗情等情況小拱內膜下澆水。晴天高溫時小拱棚兩頭揭起放風。追肥的原則是前輕后重、少量多次,催瓜肥在根瓜坐住后追施,盛瓜肥在根瓜采收后進行,黃瓜定植緩苗后,隨澆水追施尿素1次肥。黃瓜結瓜期開始之后,隨水追施2~3次三元復合肥。
3.6病蟲害防控黃瓜栽培期間少有發生霜霉病等,除了需要采用栽培措施進行控制之外,還需要及時噴灑藥物,對于黃瓜的霜霉病,可以采用杜邦克露600~700倍液,每周噴灑1次,連續2~3周即可。
3.7采摘露地栽培的,5月上中旬采摘第一茬瓜,采摘期約在2個月,采摘的時候需要注意,在黃瓜的頂端開始由尖變圓時采摘,這個時候黃瓜已經足夠大,是最為適宜的采摘期。如果采摘過早,則黃瓜產量較低;采摘過晚,則黃瓜皮較厚,口味也較差,還妨礙其它黃瓜的生長。采摘的周期根據黃瓜生長的時期而定,在生產的旺期,每天都需要進行采摘,應在早上采摘,這個時候黃瓜的品質較好。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