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山區露地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本文總結了露地番茄高產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整地施肥、起壟覆膜、定植、定植后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期為六盤山區發展露地番茄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番茄;露地栽培;高產;栽培技術;六盤山區
中圖分類號 S641.2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9-0056-01
番茄是生活中常見的食材,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可生吃、熟吃或加工成番茄醬等。番茄還是一味著名的中藥,早在清朝就被記載。番茄營養豐富,具有美容養顏、預防衰老等多種功效,是國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蔬菜。由于露地番茄具有質量好、價格低、市場競爭力強、投資小、見效快等特點,通過合理管理能夠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而且六盤山區發展冷涼蔬菜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因而在經濟較落后的六盤山區種植露地番茄是個不錯的選擇。為提高農民收入,近年來隆德縣大力推廣露地番茄種植,但是在露地番茄栽培管理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使露地番茄的質量和產量受到影響。因此,普及露地番茄的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對促進六盤山區露地番茄栽培推廣具有重要意義。
1 品種選擇
在六盤山區種植番茄,應選擇耐寒性強、耐弱光、坐果率高、抗病性強的高產品種。通過近幾年栽培實踐發現,適宜六盤山區種植的粉果型品種有荷蘭218、荷蘭118、艾佳89、鼎盛1號、朝研299、金棚一號、歐凱,櫻桃番茄有千禧、碧嬌、龍女、翠紅、金童(黃色)。
2 整地施肥
土地深翻30 cm以上,整平耙細。施肥以有機肥為主[1],番茄第1茬施肥標準:充分腐熟的優質農家肥(雞糞、羊糞、牛糞)45~60 t/hm2、磷酸二銨525~600 kg/hm2、鉀寶150 kg/hm2、過磷酸鈣750 kg/hm2、尿素225 kg/hm2、硫酸鉀150 kg/hm2。以上肥料撒施于地面后用旋耕機旋地,促使肥土充分混合。
3 起壟覆膜
采用南北向起壟,壟高25~30 cm,壟底寬85~90 cm,壟上寬65~70 cm,壟溝寬30~35 cm,選用1.2 m或1.3 m寬幅地膜覆蓋。如采用膜下滴灌,可在起壟后先鋪設滴灌帶,然后覆膜。
4 定植
露地番茄的栽培苗齡為2個月左右,一般要在定植前2個月左右開始播種育苗。當環境溫度在10 ℃以上時,番茄種子即可發芽。六盤山地區一般在2月底至3月中旬育苗,4月底至5月上旬定植。定植時,實行大小行壟上栽培,按大行距70 cm、小行距55 cm、株距35 cm挖穴定植,每壟雙行,每穴單株,定植密度為5.25萬~5.55萬株/hm2。栽苗深度以穴盤苗坨的高度為準,不宜過深。定植后澆定植水,定植水直接影響番茄苗的成活率和緩苗速度,一定要澆透、澆好;5 d后澆緩苗水,或視當時天氣狀況而定,田間不能有積水[2]。
5 定植后管理
5.1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的原則是見干見濕。緩苗后,根據植株長勢決定是否澆水。若長勢過旺、土壤水分比較充足,可不澆水;如果長勢弱、土壤水分不足,可輕澆1次水。一般在第一穗果坐住后、有核桃大小時,澆促果水[3]。以后掌握“三看”進行澆水,即晴天澆水,陰天不澆水;晴天正中午番茄葉片出現輕微萎蔫現象,而早晚能恢復正常,則需澆水;挖出植株根部附近10 cm土壤用手稍用力捏,然后離地面30 cm高度落下,如果土團散開則需澆水,若不散開則不澆水。
5.2 肥分管理
當番茄第一層果實長到核桃大小時應及時追施促果肥,一般結合第1次澆水進行,追施碳銨375 kg/hm2或尿素225 kg/hm2。追肥方法可采用開穴深施或將肥料溶于水中隨水灌入地膜下的暗溝。鋪設滴灌設施的地塊最好實行水肥一體化。以后分別在第二、三穗果膨大期各追肥1次,以腐熟農家肥或沼渣、沼液最好,化肥用磷酸二銨300 kg/hm2+硫酸鉀105 kg/hm2,或三元復合525~600 kg/hm2。規定隔一水追1次肥,每次追肥后澆水。
5.3 促花保果
每穗花開3~4朵以后,于每天9:00—10:30用番茄豐產劑2號(1小袋10 mL兌水1 kg)及時噴花。噴花時,在藥液中加少量食品紅以作標記,保證每穗花只噴1次,不能重復噴。
5.4 植株調整
大田番茄一般采用單桿整枝法,當番茄葉腋長出的側枝超過3 cm時,應及時打掉,始終保持1個主枝。無限生長型品種留5層果后,摘除主枝生長點。另外,要注意進行疏花疏果,每穗留3~5個果,多余花、果及時去掉;并及時摘除植株下部老葉、病葉[4]。番茄第一穗果由綠色轉為黃色后,應打掉果實下老葉,只留果實下方1片葉。以后依此類推進行摘葉處理。
6 病蟲害防治
無公害蔬菜生產時,病蟲害防治應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指導方針,優先采用農業、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學使用化學農藥,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番茄生產中,常見的病害有灰霉病、葉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番茄病毒病,主要蟲害有蚜蟲、白粉虱。病蟲害是番茄優質高產的天敵,尤其是露地番茄栽培中病蟲害的發生更為頻繁。一般優先采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預防。一是通過種子處理,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二是通過合理的田間管理,提高番茄植株的抗性;三是培養本地常見病蟲害的天敵;四是利用害蟲的生物特性,人工誘殺害蟲。如果病蟲害仍然發生,則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農藥進行防治。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消費者比較喜歡鮮食番茄。因此,為了保障食品安全,要盡量選擇低毒、低殘留的農藥,而且在番茄上市前14 d內禁止使用農藥防治病蟲害,確保產品達到無公害標準。
7 參考文獻
[1] 李建勇,張勇,耿忠義,等.有機基質栽培番茄化肥施用效應的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7(10):2946-2947.
[2] 徐敏,寧琨,唐潔.延晚番茄高效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07(4):23.
[3] 馬金芳,胡西旦.無公害番茄栽培技術要點[J].新疆農業科技,2009(1):64.
[4] 李德勇,劉玲.番茄早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村實用工程技術,1997(1):11.
作者簡介 桑鳳賢(1981-),女,寧夏隆德人,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1-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