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高產栽培技術(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本文系枸杞高產栽培技術之第Ⅰ部分,具體內容包括枸杞的適生區、優良品種、豐產指標、硬枝扦插育苗技術、高產園營建,該技術的推廣應用對枸杞高產栽培和促進枸杞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大有裨益。
關鍵詞 枸杞;硬枝扦插育苗;高產園營建
中圖分類號 S567.1+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070-02
枸杞(Lycium sp.)系人們對商品枸杞子以及中華枸杞、寧夏枸杞等茄科(Solanaceae)枸杞屬下種類的統稱,是一種傳統中藥材,更是作為馳名中外的滋補上品而備受世人推崇。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升和中醫保健意識的增強,枸杞因其所具有的益精明目、滋補肝腎的獨特功效而愈加受到民眾的青睞,枸杞經濟蓬勃發展。為了實現枸杞種植的規范化、規模化、標準化、大眾化、國際化,本文詳細總結了枸杞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提高枸杞種植水平提供參考。
1 枸杞的適生區、優良品種和豐產指標
1.1 適生區
1.1.1 立地條件。適合土類有褐土、棕壤土、灌淤土、草甸土、淡灰鈣土、黑壚土,適宜土質為壤土、輕壤土、砂壤土。要求地下水位在1.0 m以下,土壤含鹽量<0.5%,土壤有機質含量>1%??嗨貐^水礦化度3~6 g/L,引黃灌區水礦化度 ≤1 g/L。
1.1.2 氣候條件。適生區為東經97°~120°、北緯30°~41°,要求年日照時數3 000 h以上,年有效積溫2 800~3 500 ℃,年平均氣溫5.6~12.6 ℃。無灌溉條件時,年降雨量應在400~700 mm之間。
1.1.3 環境質量。要求土壤環境質量達到國標GB 15618—1995二級及以上標準,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標GB 3095—1996二級及以上標準,農田灌溉水質達到國標GB 5084—1992二級及以上標準。
1.2 優良品種
栽種的品種應具備鑒定證明,由國家授權的法定檢測單位鑒定并出具。重點推廣寧夏枸杞系列,適當發展大麻葉枸杞優系品種以及小辣椒枸杞、蒙古枸杞系列、青海枸杞系列、新疆枸杞系列等良種[1]。
1.3 豐產指標
1.3.1 產量和質量指標。栽植后第1年產干果450 kg/hm2以上,第2年產干果1 200 kg/hm2以上,第3年1 500 kg/hm2以上,第4年2 250 kg/hm2以上,第5年(進入盛果期)產干果3 000 kg/hm2以上。枸杞質量要求為甲級率35%以上,特級率35%以上,特優率15%以上。
1.3.2 樹體指標。要求地徑5 cm以上,冠幅1.7 m以上,株高1.6 m以上,結果枝250~300條。樹形為低干矮冠自然半圓形。
2 硬枝扦插育苗技術
2.1 采條與剪穗
2.1.1 母樹選擇及采條時間。選擇在已確定推廣的枸杞良種種植園或采穗圃內的健壯母樹上剪取插條,采條要在春季樹液流動至萌芽前進行[2]。
2.1.2 插條要求及插穗剪取。重點采集樹冠中上部著生的一年生徒長枝和中間枝,插條粗度在0.5~0.8 cm之間。將采集到的插條置于室內,選擇枝皮完好無損、無病蟲害的插條,截成12~15 cm長的插穗,注意留好飽滿芽,每100根捆成一捆[3]。
2.1.3 生根處理和扦插。插穗下端3~5 cm置于100~150 mg/L IBA(吲哚丁酸)溶液中浸泡2~3 h,或用ABT 1號生根粉溶液(按說明書稀釋)做生根處理。扦插前要準備好圃地,要求是地勢平坦、有排灌設施、土質肥沃的輕壤土或砂壤土,土壤pH值≤8,有機質含量>1%,土壤全鹽量<0.3%,地下水位<1.0 m,深翻25 cm,耙耱、平整(高差低于5 cm),清除灌草和石塊等。按行距0.5 m定線和株距10 cm定點,人工用板鍬在定線(點)上劈縫,縫穴深度與插穗幾近等長。將處理好的插穗下端輕輕豎直插入縫穴內,覆蓋潮濕土并踏實,插穗上部至少外露1個飽滿芽,再在上面覆蓋一層細土,用鐵耙攏好土棱。若土壤墑情不好,可不覆蓋細土,直接順行覆蓋地膜。扦插插穗18萬根/hm2,可產合格苗10.5萬~12.0萬株/hm2。
2.2 插后管理
2.2.1 灌水、除草和松土。當插穗萌出的幼苗高達15 cm左右時,灌水1次,此后分別在6月下旬和7月下旬前后各灌水1次。扦插完成后要勤觀察,發現雜草及時拔除。當幼苗高度達10 cm以上時,開始疏松土壤,首次松土深約5 cm,6—8月各松土1次,深約10 cm。
2.2.2 除萌和定干。當苗高20 cm以上時,挑選1個直立健壯的枝作主干,剪除其他萌枝。當苗高50 cm以上時,實施剪頂定干,目的是促進主干增粗和側枝生長,提高苗木的木質化程度。
2.2.3 追肥。6—7月,2次間苗后各追肥1次。第1次追肥是在行間開溝,溝施純N 105 kg/hm2;第2次追肥也是在行間開溝,溝施純N 45 kg/hm2、P2O5 45 kg/hm2、K2O 45 kg/hm2。每次追肥后皆應封溝灌水。為便于查定,將常用有機肥料主要純養分含量示于表1。 2.3 扦插苗出圃
當年秋季栽植時,要在出圃前1周左右灌足水,然后隨起苗隨移栽。翌春栽植時,要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土壤解凍后起苗移栽。建議采用機械起苗,以確保起苗時不傷及根皮,要求主根完整,須根長達20 cm左右。枸杞硬枝扦插苗的苗木質量分級標準:Ⅰ級苗,苗高≥50 cm,地徑≥0.7 cm;Ⅱ級苗,苗高≥40 cm,地徑≥0.5 cm;Ⅲ級苗,苗高<40 cm,地徑<0.5 cm。建園造林時,選用Ⅰ級苗和Ⅱ級苗,Ⅲ級苗(等外苗)需留圃繼續培養。起苗分級后,每50株捆成一捆,并對苗木根系浸蘸泥漿,裝入濕潤的草袋中,噴水綁好。外掛標簽要注明品種、數量、規格、產地、出圃日期等,同時附上植物檢疫證書[4]。
3 枸杞高產園營建
3.1 選地和整地
選擇有排灌設施、地勢較為平坦、地下水位1.0 m左右、土壤相對肥沃的壤土、砂壤土、輕壤或中壤土地建園。土壤pH值為8左右,土壤全鹽量<0.5%,活土層厚度30 cm以上。最好是集中連片,實現規模種植,園地距離交通干道100 m以上。
根據園地大小和地勢,規劃設計好排灌水溝渠,以及大面積連片栽培時的行車道路等。要在園地四周營造防護林帶,主林帶要與園區主風向垂直,每條主林帶植樹4~6行,行株距2.0 m×1.5 m,林帶間距300 m。副林帶設在園地的兩頭并與主林帶垂直,植樹3~4行,行株距2.0 m×1.5 m。無論是主林帶抑或副林帶,皆應以喬—灌—草復層模式混栽。整地作業在前1年的秋季進行。依規劃平整土地(高差低于5 cm),深翻25 cm,耙耱、整平后以每667 m2為1個小區,做好擋水埂,灌透越冬水,等待翌春栽苗。
3.2 栽植
3.2.1 初植密度設計。0.67 hm2及以下小面積分散栽培時,按行株距2.0 m×1.0 m設計(栽植4 995株/hm2);0.67 hm2以上大面積連片栽植時,按行株距3.0 m×1.0 m設計(栽植3 330株/hm2)。
3.2.2 栽植時間和方法。秋栽于土壤結凍前進行,春栽于土壤解凍后至萌芽前進行。先按照設計的行株距定點挖穴,栽植穴大小為30 cm×30 cm×40 cm。在栽植穴內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按表1折合純N 0.04 kg、P2O5 0.02 kg、K2O 0.03 kg),再加入氮、磷、鉀復合的果樹專用肥(折合純N 0.03 kg、P2O5 0.03 kg、K2O 0.03 kg),將肥料與細土拌勻后等待栽苗。苗木定植前用100 mg/L萘乙酸(NAA)溶液蘸根處理5 s后放入栽植穴內埋土,輕輕抖提苗木后踩實,再繼續埋土至苗木基莖處,再度踩實埋土略高于地面。栽植后應及時灌1次透水。
4 參考文獻
[1] 張連翔,孔繁軾,王金貴,等.北方地區林下經濟:可適生新品種和先進實用技術[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2] 王紅梅,陳玉梁,石有太,等.黑果枸杞及其綠色清潔栽培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18(9):84-87.
[3] 王漫,葉雅玲,陳淑華,等.吉林西部地區菜用枸杞露地栽培技術[J].防護林科技,2018(5):85-86.
[4] 邱進強,孫慧琴,杜希東.鹽堿地枸杞硬枝扦插育苗技術試驗報告[J].中國園藝文摘,2018,34(4):223-224.
作者簡介 賴淑麗(1968-),女,遼寧喀左人,工程師,從事森林經營和技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1-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