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露地綠色高效栽培技術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為了進一步提高露地生姜種植效益,推動生姜綠色高效栽培,萬栽縣探索出生姜露地高效栽培技術模式。通過種植基地選擇、品種選擇、種姜選擇與處理、整地施基肥、適時種植、田間管理、綜合病害蟲防治、采收與貯藏等技術措施達到綠色高效目的。一般667m2效益在3000~6000元,收益可觀。
關鍵詞:生姜;露地;栽培;綠色;技術
生姜是藥食兩用的特色農產品,人們常用作炒菜的調味品,還有健胃、祛寒發汗等保健作用。近年來,江西省萬載縣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生姜等高效益的蔬菜作物面積逐年擴大,2017年,該縣采用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種植生姜1333.33hm2,一般667m2收益3000~6000元,龍頭企業加工產品結晶姜遠銷德國、美國等國外市場。
綠色生姜種植幫助了當地姜農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也成為了當地扶貧的一個支柱產業,形成了龍頭企業出訂單+合作社+基地+農民+貧困戶的種植模式,生姜種植已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主要作物之一?,F將生姜露地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種植基地選擇
選擇生態環境優良,空氣、水分、土壤等環境條件應符合NY/T39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要求的區域。同時要求土壤肥沃疏松、土層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pH值6.5~7.5。最好選擇上午曬太陽,下午陰的土壤,如一些山區鄉鎮就很適合種植生姜。
2品種選擇
選擇豐產、優質、商品性好、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當地主栽品種是萬載康樂白絲姜,植株較矮,葉披針形,綠色。根莖黃白色、肥大,姜莖塊肥壯,風味香辣柔和、品質佳。根莖表面光滑,嫩芽處鱗片為紫紅色,肉質脆嫩,纖維少,辛辣味較濃,香味清純,含水量較高。667m2產量一般為1500~2000kg。
3種姜選擇與處理
頭年采挖姜種時,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的姜塊采收貯藏;播前選顏色好、節間短而肥大,且無病蟲害、無腐爛的姜塊,用草木灰溶液,或50%多菌靈500~600倍溶液浸泡15~20min,進行種姜消毒。
在栽種前1周左右,將姜種塊翻曬2~3天,曬至姜種皮變干發白,放入墊有稻草的籮筐內,使其芽頭朝內,一層層放好后,再蓋上稻草,用繩子扎緊,放于溫室或塑料大棚內,維持20~25°C的溫度催芽,待幼芽長至1cm左右時取出備用。把種姜切成小塊,每塊重50~80g,并留1~2個姜芽,沾上草木灰后播種。
4整地施基肥
冬前進行土壤翻耕,使其風化疏松。667m2將腐熟有機肥3000kg、45%硫酸鉀復合肥30kg、腐熟菜枯50kg,均勻撒入田間,深翻入土,整平地面。
播種前開好畦溝、腰溝、圍溝三溝,做到溝溝相通、雨停田干。采用深溝高畦方式栽培,畦寬1.2m,溝寬30cm,畦高30cm。
5適時種植
在江西,露地種植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種,此期間以早播為好。當氣溫及地溫穩定在15°C時,選擇晴天播種,株行距一般為30~35cm,把已催好的芽種姜塊逐一排放于種植溝內,姜芽朝上。隨即蓋細土4~5cm。667m2種植7500~8500株,667m2種姜用量350~400kg。
6田間管理
6.1中耕培土
播種后及時進行中耕除草,一般中耕2~3次。前期深中耕、薄培土,后期淺中耕,厚培土。也可用60%丁草胺75kg兌水50kg或25%除草醚50g兌水50kg于播種后出苗前進行除草。
6.2搭棚遮陽
5月上旬開始為姜苗搭棚遮陽,搭成高lm左右的平架,架上鋪蓋遮陽網,以利植株生長。在8月下旬應撤去蔭棚,增加光照,提高產量。
6.3肥水管理
生姜苗高20~30cm時要第1次追肥、有3個分枝進行第2次施肥,667m2用腐熟糞肥500~600kg,兌水3000~3500倍澆施,也可667m2用45%硫酸鉀復合肥20~25kg結合中耕培土施。在8月下旬天氣轉涼時施壯姜肥,一般667m2施45%硫酸鉀復合肥25~30kg。
生姜幼苗生長前期,因南方此時下雨天多,4月上旬~7月中旬一般不澆小水,應注意開溝排水,降低地下水位。7月下旬旺盛生長時期,需水量相應增多,適當澆水。秋后拆去蔭棚,要勤澆水,促進姜分枝及膨大。采收前一般不澆水,以利姜塊成熟。
7病蟲害綜合防治
生姜主要病害有姜瘟病、枯萎病等;主要蟲害有姜螟、小地老虎、蚜蟲、薊馬等。應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則,從整個生態系統出發,以綜合防治為基礎,綜合農藝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植物源農藥防治等措施,創造不利于病蟲孳生而有利于各類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增進生物多樣性,保持生態平衡,減少各類病蟲所造成的損失。
7.1農業防治
選用優質、抗病、豐產的良種;選擇有較少共同天敵的作物輪作;2~3月份生姜種植前,或11月份收獲后,將田間的作物殘株、枯枝爛葉及雜草去除干凈,集中燒毀。4月上中旬生姜播種前,結合播種前整地667m2均勻撒施100kg熟石灰。在生姜田內及周邊地區間作套種玉米、紫蘇、薄荷等高稈作物起到遮蔭保濕作用。生姜收獲結束后,結合施用基肥,進行姜田深翻曬土、冬閑凍垡,以殺死病菌和越冬蟲卵。
7.2物理防治
5~9月份生長季節,每2~3.33hm2地塊安裝1盞殺蟲燈誘殺害蟲。667m2插黃板20塊,15~20天換1次,誘殺蚜蟲。拔除病蟲為害株,集中銷毀。使用防蟲網、田間灑硅藻土粉刺破軟體動物的表皮從而殺死害蟲。
7.3生物防治
通過人工大量繁殖和釋放天敵,如螟蛉絨繭蜂、赤眼蜂、草蛉、食蟲瓢蟲、蜘蛛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姜田中的玉米螟、蚜蟲等害蟲的發生。利用細菌、真菌、病毒等病原性天敵,經過人工培養生產形成生物制劑,用于直接防治害蟲。目前生產中應用的主要有蘇云金桿菌、白僵菌、核型多角體病毒和顆粒體病毒。
7.4藥劑預防
藥劑防治應按照NY/T 39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要求進行。姜瘟病可在發病初期用1:1:100波爾多液、或20%噻菌銅30g+50%烯酰嗎啉10g,稀釋250倍,在苗出齊后噴霧。如果病情嚴重,可灌根或潑澆。
枯萎病發病初期,可采用5%丙烯酸·惡霉·甲霜水劑800~1000倍液,或70%惡性霉菌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或用3%惡霉·甲霜水劑600~80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液200~300mL,視病情7~10天灌1次,連灌2~3次。
姜螟在3齡前用20%氯蟲苯酰胺懸浮劑2000倍液,或10%多殺霉素懸浮劑1000倍液噴霧。蚜蟲、薊馬可用50%吡蚜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0%呋蟲胺1000倍液噴霧。
8采收與貯藏
生姜的收獲應根據用途不同而分別進行,以保證經濟效益。鮮食嫩姜在8月下旬可開始采收上市銷售,老姜宜在莖葉開始枯萎時采摘收獲,一般是9月上旬~11月下旬采收,應在霜降前收完。貯藏時,應放入地窖或保溫室內,用細黃土或沙蓋上,溫度應保持在12~15°C,相對于濕度以80%~90%為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