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縣水稻綠色高效栽培技術及應用成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景谷縣位于無量山西南側,瀾滄江以東,處于云南省普洱市中部偏西,地跨東經100°02′~101°07′、北緯22°49′~23°51′,北回歸線從縣城附近通過,是典型的南亞熱帶地區。境內最高海拔2 920 m,最低海拔600 m,海拔相對高差2 320 m,干、濕季分明,全年積溫7 360.9 ℃,年平均氣溫20.3 ℃,年平均無霜期353 d,熱區資源豐富。全縣以農業為主,有水田1.312萬hm2,以水稻栽培為主。穩定水稻栽培面積、確保水稻豐產增收是一項重要的農業工作[1-2]??h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及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承擔起了穩定糧食生產的重任,通過綠色創建、間套種、晚秋糧食作物種植等科技增糧措施推廣,有效提高了種植水稻的比較效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F將近年來景谷縣水稻種植取得的技術成果和推廣成效總結如下。
1 水稻綠色高效栽培技術
1.1 優選良種
良種是豐產優質的決定因素[3]。依據景谷縣的氣候特點、農戶種植水平和習慣、消費者需求等因素,縣農技推廣中心與云南省農業科學院、普洱市推廣中心技術協作,通過引種試驗,確定適合當地的主推品種有豐優香占、閩紅6號、樂優891、滇屯502等4個汕稻品種,粳稻選擇軟香谷,紫米選擇緬甸紫谷,保護性種植品種景谷大香糯。
1.2 培育壯秧
1.2.1 苗床準備。針對當地農戶經常出現的蓋種肥施用不當導致燒種燒苗、草害嚴重及勞力不足等問題,對原有的育秧方式進行改進,采用播種后不蓋種肥的裸育秧法。具體育秧方法:播種前25~30 d施農家肥22.5 t/hm2,播種頭天施普鈣600 kg/hm2、尿素300 kg/hm2、氮磷鉀復合肥(13-5-7)300 kg/hm2翻犁耙細,按1.5~1.8 m開墑,晾干水后播種。
1.2.2 種子處理及播種。待播種子用冷水浸泡12 h后晾干,再按1 kg種子加150~170 g旱育保姆的比例拌種后播種。按每6~7 m2墑面播種1 kg的量進行播種,播種后插竹條、蓋膜形成小棚,后期管理按照薄膜覆蓋濕潤育秧的方法進行。
1.2.3 追施送嫁肥。裸育秧的方法簡便易行,出苗率高,不會出現育秧失敗的情況,深受農戶歡迎。但此技術由于沒有施用蓋種肥,不利于培育壯秧,需在揭膜時或移栽前7 d施尿素120~150 kg/hm2作送嫁肥,以實現壯秧和加快栽后返青的目的。
1.3 合理密植
根據品種不同特性、農戶的種植習慣和氣候條件等因素,各品種適合的用種量和移栽密度如表1所示。
1.4 科學施肥
除苗期用肥外,移栽后根據測土配方數據、品種特性確定施肥量和施肥時期。在移栽時結合大田整理施入底肥,移栽后10~15 d施分蘗肥,破肚期施穗肥,注意葉色過于濃綠的田塊,穗肥不施或少施尿素,避免誘發水稻穗頸瘟、紋枯病和稻曲病等病害。具體肥料及用量如表2所示。
1.5 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
水稻栽培過程中,除選種、育苗、移栽、施肥外,采用綠色植保技術防治病蟲草害也關乎水稻產量、質量[4]。通過試驗和多年的經驗,水稻大田期可采用下列植保技術。
1.5.1 雜草防治。移栽當日,結合整田用60%丁草胺乳油1 500~1 875 mL/hm2兌水525 kg/hm2潑澆防治雜草,后期少量雜草可采用人工除草。
1.5.2 病蟲害防治。一是預防工作。移栽前3 d用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600~900 g/hm2+20%三環唑1 500 g/hm2兌水675~900 kg/hm2噴霧作送嫁藥。也可采取浸秧移栽的方式,即拔秧時用藥液浸秧10 min,可減少病蟲源,降低后期防控壓力。二是統防工作。景谷縣雨熱同季,水稻病蟲害種類多、危害重,稻飛虱和穗頸瘟經常造成重大損失,是種植優質稻的防治重點,需要統防統治。每年由縣推廣中心組織統一時間、統一用藥。稻飛虱防治:分蘗3~4株時,用25%優樂得可濕性粉劑450~525 g/hm2+40.8%樂斯本乳油900 mL/hm2兌水900~1 125 kg/hm2噴霧,7 d后再用1次,以后根據不同田塊的發生情況進行挑治。稻瘟病防治:用20%三環唑1 500 g/hm2兌水675~900 kg/hm2于分蘗末期、破肚期和始穗期各噴霧1次,藥后如遇雨天,晴天后必須及時補用。其他病蟲害防治盡量不使用農藥,個別田塊必須用藥的,盡量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
1.5.3 其他綠色防控技術。一是有條件的區域可開展稻田養魚、養鴨控制蟲害。二是燈光誘殺。田間、路邊采用太陽能、電能黑光燈誘殺成蟲,魚塘、稻田可安裝普通燈光誘殺。三是合理品種布局。以戶為單位布局推廣品種,防止單一品種大面積連片種植,田間形成不同品種交替種植的模式。
2 推廣成效
水稻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帶來的水稻豐產、農民增收效果十分顯著。以2016年為例,景谷縣推廣優質稻綠色高效集成技術1 973.33 hm2,產值增加5 550~31 050元/hm2,總產值增加2 217.65萬元,總純收益新增2 040.30萬元。軟香谷、大香糯、閩紅6號3個品種產值突破4.5萬元/hm2,新增純收益10 643.4元/hm2,年經濟效益2 040.30萬元,推廣費用收益率8.50,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同時,推廣應用水稻綠色高效栽培技術,可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3 參考文獻
[1] 楊峰.對普洱市水稻產業發展的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8,38(2):169.
[2] 王春梅.淺析普洱市直播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及應用[J].中國農技推廣,2018,34(3):37-38.
[3] 楊春雨.淺談我國水稻栽培技術現狀及提高種植效益的解決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8,38(5):104-105.
[4] 莫克積.生態水稻栽培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18,12(6):27-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36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