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綠色高效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水稻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主要是以生態友好、保護環境以及控制化學農藥使用為根本目標,通過生態控制、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等技術手段合理應用高效栽培技術。在這種情況下,不僅能夠有效防治水稻病蟲害,還能保障水稻的生產安全,從而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增加水稻的產量?;诖?,本文重點分析了水稻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希望對水稻的綠色優質化生產起到一定幫助。
一、優質水稻生產存在的問題
1.品種選擇問題
安徽江淮地區處于南北交匯之地,適宜的水稻品種龐雜,加上收購政策導向影響,種植者往往選用高產品種,優質品種儲備技術較弱,制約了水稻產業化發展,大部分農戶在選擇品種時忽視了優質品種的選擇。
2.栽培技術問題
水稻的綠色優質高效栽培技術,因為品種特性等因素的影響,技術要求嚴格,播種期、密度、除草、施肥以及農藥使用、田間水分管理等,都影響到水稻產品的質量,大多數農戶由于根深蒂固的舊觀念影響,不應用新技術,比如過早播種和老秧栽插(受水利條件影響,有些農民栽插50天上的老秧)、不注重鉀肥的施用,導致水稻生產很難達到優質的要求。
二、水稻綠色優質高效栽培要點
1.生產地選擇
生產地的選擇應該以附近無工業污染為前提、澆灌用水無污染、灌排便利、土壤肥沃為基礎。這是確保水稻產品優質的前提。
2.品種選擇
品質的優良與否,受遺傳因素影響較大。品種選擇直接關系著水稻是否優質高效。水稻的品種較多,在品種選擇上首先要把握品種本身的優質等級,一般要求國標二級以上,其次要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和病蟲特點,選擇抗病品種,以減少農藥的使用。第三,要結合茬口,選擇適宜生育期的品種,比如晚種品種生育期不宜過長,以確保霜前安全抽穗揚花灌漿。
3.完善水稻綠色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1)適期播種適齡栽插
水稻播種期的確定,應該以茬口騰出為前提,品種生長要求為參考。如果是直播,主要考慮播種時是否能夠確保水稻的安全抽穗,如果是育秧栽插,則要按照茬口騰出時間向前提前20—30天左右,必須改變清明就盲目育秧栽老秧習慣,確保機插秧秧齡20天左右,手插秧在30左右。以保證分蘗能力,防止出現主莖穗抽穗后繼續分蘗現象發生。
?。?)培育壯秧
宜選用小弓棚旱育秧技術。濕生葉旱生根。旱育水稻秧苗,根系發達,有利于栽插后快速成活和分蘗。選擇背風向陽、方便排灌,土壤肥沃,含有較高有機質的田塊作秧田,最好是地下水位在30cm以下的菜園及旱地。按秧田面積與大田之間1:25比例確定秧田,秧田播種量為40g/m2。播前曬種、強氯精等浸種,播種之前,要在秧床中施澆足夠的水,保持秧床10cm以內的土層含水量一直處于飽和狀態;最后,秧田的管理標準要求培育秧齡大約在30天左右,葉齡在6葉左右,苗高控制在25cm左右。從播種時間開始,要控制環境溫度,最適宜的溫度為25—30度左右。如果是水育秧,播種密度同上,摒棄兩段育秧方式,減少勞動用工成本。種植大戶宜采用機插秧技術,根據機插秧要求,培育生育期15-20天、播種均勻密度較高的水稻秧毯,以確保機插秧栽插均勻。栽插前要施好送嫁藥,減少二化螟一代蟲量。在育秧田,懸掛誘蟲燈、性誘劑等捕蟲設施,重點捕殺二化螟一代的母代成蟲,對控制一代幼蟲效果明顯。
?。?)本田栽培管理
首先,整地及栽插。在對本田耕翻、整地之后,要求其達到地表干凈整潔、寸水不露泥、上糊下松的標準。秧苗的種植要求每隔2m左右留出30cm的豐產溝,插秧時深淺要一致,不能丟穴。栽秧的深度大約在2.5cm左右;其次,科學施肥。施肥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①肥料運籌。施加有機肥的同時,每667m2的本田還應該施用純氮肥10—12kg,五氧化二磷5—7kg,氧化鉀10—12kg。氮肥運籌中基肥、蘗肥、穗肥以及粒肥的比為5:2:2:1。②基肥。每667㎡的本田應該施以腐熟有機肥2000kg左右,鋅肥1.5kg左右。③蘗肥,施以足夠基肥的基礎上,追肥也要盡早,大約在移栽后的7天,秧苗成活后追施尿素;最后,水分管理。水分的管理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①淺水活棵,插秧過程中,要保持淺水層,切不可灌溉深水。②薄水分蘗。分蘗期內要保持薄水,從而提升水溫及土溫,加強吸肥能力,保證根系健康生長,提升分蘗成穗率。
4.做好病蟲害防控
水稻從苗期開始,就有稻瘟病、紋枯病、后期主要有稻曲病、穗頸瘟等,重要害蟲主要有稻薊馬、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褐飛虱等。病害防控要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主要根據菌源、氣候和品種感抗病等特點等在病蟲預報的基礎上加以防控、害蟲防治主要是在害蟲發生早期蟲齡較小時及時防控,采用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和低毒農藥相結合,捕成蟲、殺卵和低齡幼蟲。在病蟲預報基礎上,及時有效預防害蟲危害。在農藥使用上選用對環境友好對益蟲低毒的化學農藥、植物農藥,減少化學污染和農藥殘留。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