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水稻栽培技術對水稻高產的影響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水稻栽培涉及到選種、育秧、栽插、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對最終的水稻產量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過去,農戶基本按照自己的傳統經驗來開展水稻種植,但一些老舊的經驗早已不再適用,需要以科學的栽培技術取而代之,可以說,在水稻培育環節,所采取的每一項栽培技術,都會對水稻產量產生著直接的影響。
  關鍵詞:水稻栽培技術;水稻高產;影響
  我國是水稻種植大國,在水稻栽培方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技術體系,包含了從始至終的各個栽培環節。目前,許多能夠促進高產的水稻栽培技術在基層中還沒有得到完全推廣和應用,許多農戶甚至還沒有意識到科學栽培技術的重要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水稻產量的進一步提升。
  一、水稻栽培技術現狀
  當前,我國具有比較完善的水稻栽培種植體系,也有相對穩定的基礎產量,經過實際調查發現,我國已經有非常高的年均水稻產量和巨大的水稻種植面積,龐大的數量確保了我國糧食供應的穩定。在選用水稻栽培技術方面,根據不同的種植區域和環境區域會產生一定的差異??傮w上來說,技術優勢還是相當明顯,水稻種植工作甚至可以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中進行,我國的水稻產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證。水肥管理是水稻栽培量最為核心的栽培要素。從水源灌溉層面來講,水稻生長實際需要的水源汲取量需要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來進行研究,水稻灌溉時就需要根據研究結果來進行灌溉。影響到水稻灌溉的可能還有水稻的基本種類和生長環境等,一定要有效完成水稻排水工作。一方面可以將水稻的營養吸收能力提高,另一方面,廢水對于水稻生長而造成的不利影響可以有效的避免。另外,在肥料的使用階段,進行施肥時要按照土壤的肥沃標準,通常使用多種不同的肥料交替進行施肥,對于肥料的可溶性具有加強效果。我國就水稻栽培的細節而言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盡管水稻生長總體狀況良好,但是仍然需要對栽培技術進行不斷完善。
  二、水稻栽培技術對水稻高產的影響
  1.科學選種對水稻高產影響。水稻選種是栽培最關鍵的第一環節,選種要以種植地點的氣候、溫度以及土壤等特點為依據,合理選擇。我市地處皖東、江淮分水嶺北側,常年降雨量在900—1100mm,但是,近年來經常會出現降雨分配不均的年景。尤其是近3年,我市在水稻生長的關鍵時期出現高溫天氣,而且不同年份持續的時間也不一樣,這時不同品種之間就存在很大差異。在考慮到這一因素的同時,還應在同類品種之間做對比,挑選出一些高產量品種,并對新品種進行嘗試性培育。其次,水稻品種在水源與土壤肥力需求等方面有所差異,要根據種植區域的水源供給能力與土壤肥力進行分析,為水稻提供長時間健康生長的環境。如在排水能力較差的區域,常選擇抗倒伏能力強,根系抗逆性較強的水稻品種種植,該區域雖能夠確保水稻基礎產量,但對其質量將產生一定影響。而排水能力較強的區域則選用顆粒飽滿且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的種子,以此為其提供長時間健康穩定的生長環境。在水稻的實際選擇過程中,要做好技術的安排與選擇,根據實際種植環境以及能夠實現的種植技術方式,加之合理的水稻品種,才能綜合提升水稻栽培技術能力以及水稻產量的提升。
  2.科學種植,精心管理對水稻高產的影響。水稻在種植過程中要注意提升其抗病蟲害能力,具備一定的抵抗能力,進而在良好的環境中穩定生長。因此,科學種植是重點,通過種子發芽數據,利用實驗獲取種植發芽基本信息,以便能夠更好的進行后續工作。通常,提升水稻產量的根本是種子發芽率,若低于90%則難以保證水稻基本產量。在種子發育中期時,合理進行陽光吸收,才能確保其發芽率達到最高,且能夠適應外界種植環境。同時嚴加管理,做好種子清潔與消毒工作,挑選籽粒飽滿的種子作為培育對象。以此才能做到高產高質,水稻茁壯生長。
  3.田間管理對水稻高產的影響。農田是水稻賴以生存的環境,田間環境決定了水稻的長勢及產量,其技術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田間管理主要包括施肥、灌溉、防除雜草等,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這幾項工作看似不起眼,實則也有很深的學問。例如,施肥就要合理的進行肥料挑選,考慮到水稻的品種。施肥量的多少也要視具體情況而定,過量施肥造成水稻植株旺長,極易滋生病蟲害發生,施肥量不足又會影響水稻正常生長,恰到好處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灌溉更是需要選擇最合理的時間,控制好灌溉的頻率和水量。對于水稻的健康生長會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同時,還需要考慮到水分吸收和排出的問題,這些環節,無不需要用到專業化的栽培技術。
  4.防治病蟲害對水稻高產的影響。在水稻生長的不同時期,往往會受到不同種類病蟲害的侵襲,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將會導致水稻大量死亡,最終會導致產量降低。但病蟲害防治并不是單純的噴灑農藥,防治的時間,選取的藥物,以及采取的防治手段都需要進行合理定奪,否則是無法保證病蟲害防治效果的。因此在這一環節,技術手段仍然至關重要。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細菌性條斑病、條紋葉枯病等是水稻生長過程中的幾種主要病害類型。防治條紋葉枯病的措施是以防治秧田分蘗期的飛虱為主,該方法可以有效切斷病毒傳播途徑。采用科學的水稻栽培技術,有助于在生產過程中提高水稻的抵抗力;防治稻瘟病則需要把握苗期預防,抽穗期保護的基本原則,重點以水稻的穗頸瘟為主。為解決該病害,通常要在水稻破口期前10天左右對其實施噴灑40%稻瘟靈或70%三環唑進行預防。多年來的栽培經驗證明,紋枯病比較容易發生在氮肥施用量較高、秧苗密度較大的稻田里的秧苗上。所以,如果稻田中較多秧苗發病,應當及時采用噻呋酰胺加井崗毒素噴灑來起到防治作用,并且要加大用水量,盡可能朝水稻植株下部實施噴灑。
  在長時間栽培水稻的過程中,水稻抽穗揚花至灌漿期間可能會發生稻曲病,為實施有效防治,最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在水稻破口前15d開始噴灑井崗毒素、井崗·蠟芽菌或戊唑醇進行預防。近幾年我市在種植水稻時,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成為了一種常見的水稻病害,其防治方法就是在發病初期噴灑噻菌銅或喹啉銅等銅制劑進行防治?,F階段,稻薊馬、二化螟、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大螟、三化螟等是水稻生長過程中主要的幾種蟲害類型。一般可以實行達標防治,交替用藥,綜合防治等措施來實現,藥劑選擇可以因蟲而異,防早防小,起到科學合理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應盡可能采用高效低毒的農藥,在水稻發生病蟲害的短時間內及時發現并實施防御,進而獲取理想的防治效果。
  三、結語
  栽培水稻想要達到高產目標,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復雜性。選擇優質的品種是實現高產的基礎,與此同時,應該實施塑料膜育秧和濕潤育秧等方法,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土壤的濕度,此外,還要有合理的栽培技術支持。要制定和配套實施栽培技術,對病蟲害進行防治;灌溉時不忘節水理念??傊?,水稻種植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作,需要從始至終堅持采用科學的栽培技術,以專業化的培育提高水稻成活率和最終產量。
  參考文獻:
  [1]梁成剛,何加林,許光利,等. 栽培技術對水稻單位面積產量的權重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3,(6):142-147.
  [2]王曉薔,董本春,李曉光,等.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術對其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3,(28):11304.
  [3]李軍.優化水稻種植技術對水稻種植效益的影響略述[J].農家參謀,2017,(20):46+51.
  [4]岑天文.水稻栽培技術對水稻高產的影響[J].農技服務,2017,34(06):22-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870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